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07职工安全教育制度

最新07职工安全教育制度

07职工安全教育制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目的
为规范职工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增强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防止伤亡发生,减少职业危害。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修厂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2 相关文件和术语
2.1相关文件
2.1.1《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2.1.2《职工管理办法》
2.2术语
2.2.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负全面责任,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员。

2.2.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编制:李鸿俐审核:郜永耀批准:李广平
2.2.3从业人员:是指生产经营单位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以外,从事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工人,以及劳务、协议、临时聘用人员。

3 原则
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的原则。

4 职责
4.1厂长办公室负责配合公司编制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4.2生产设备安全科负责全厂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5 工作要求
5.1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5.1.1新入厂的从业人员,必须由生产设备安全科统一安排,组织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1.2厂级安全教育培训由生产安全科组织实施;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由车间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实施;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由班组长组织实施。

5.1.3厂级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5.1.4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5.1.5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

5.1.6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前,必须向厂长办公室汇报,进行相应的车间和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1.7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由相关负责人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5.1.8各单位应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应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再培训。

5.1.9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5.1.10从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其中厂级16学时,车间级8学时,班组级8学时;每年一次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不得少于8学时;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得少于8学时。

5.1.11对劳务、协议、临时聘用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除执行上述规定外,应督促建立或参加所在班组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所在车间应该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考核评价,对不合格者应予以辞退。

5.2组织管理
5.2.1生产设备安全科必须建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对从业人员安全操作和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内容包括:
a、入厂三级教育卡片;
b、经常性安全教育登记表;
c、违规违制记录;
d、安全教育考核资料(考试卷、考核评价报告等);
e、岗位、工种变动情况证明。

5.2.2各车间应建立从业人员车间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记录。

5.2.3对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和档案建立情况,生产设备安全科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检查,保证培训无遗漏,档案无空白。

5.2.4厂长办公室负责在每年11底以前,将下一年度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名单,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上报劳动人事部编制年度培训计划。

5.3考核
5.3.1未经安全教育培训上岗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分别处以1000元和200元罚款。

5.3.2未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的,扣500元。

5.3.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未达到规定学时的,对责任单位处以500元罚款。

5.3.4未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的,对责任单位处以500元罚款。

6 报告和记录表式
6.1《入厂三级教育卡片》
附表一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卡片
说明:1、此卡片由厂级安全部门教育后签发,受教育人随身携带到车间和班组,班组教育后,将卡片和考核材料一齐送交厂安全部门存档。

2、教育意见栏内应填写教育的学时、主要内容和考核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