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二学期月考试题(一)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 读拼音写词语。
(13分)
xu àn r ǎn y ū hu í xi ū s è ti ān f ù q ǖ zh ú
( ) ( ) ( ) ( ) ( ) j
ì m ò q īng x ī f áng ài xi è m éi li án p éng
( ) ( ) ( ) ( ) ( )
p ēi t āi j īn pi āo d ài w ǔ ch ī m í
( ) ( ) ( )
二、用查字典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并给画线字选择意思。
(4分)
昂首挺胸( ) 梅花挺香( ) 高大挺拔( ) 挺硬( ) 三、形近字组词(7分) 暇( )晕( ) 僵( )辩( )瞪( ) 假( )晖( ) 疆( ) 辨( )澄( ) 魂( ) 寞( ) 魄( )漠( ) 四、将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句(8分) ( )心所欲 严( )以待 ( )料不及 银装素( ) ( )尽脑汁 杯水车( ) 美轮美( )一本正( ) 默不( )声 废( )忘食 1.这里展出的工艺品真实( ),让人赞叹不已。
2.一进实验室,爸爸就( )地忙工作。
3.做手术的费用需要二十万元,手头的这三万元简直是( ),解决不了问题。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6分)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 ),不管
( ),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 ),也不( )。
2.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 )的样子:那样( )的脸,
那样( )的牙,那样( )的态度。
它们( )的时候,上
牙和下牙( )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 ),白沫子粘在
( )。
我看( )了,自己的牙齿也( )起来。
3.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4.( ),( ),空悲切!
5.人是由( )构成……从( )变成(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 )变成( )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真好是( )月。
6.《舟过安仁》的作者是( )代( )诗人( ),诗句
“( , )”。
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
7.《白杨》一文表面上是赞美( ),实际上赞美( ),这种写法叫( )。
六.判断,对的打“
”号,错的打“×”号。
(5分) 1.《牧童》的作者不是唐代诗人吕岩,吕岩也不叫吕洞宾。
( ) 2.《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它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林海英。
( ) 3.《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 ) 4.《清平乐.村居》的词牌名是“清平乐”。
( ) 5.课文《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丰富的想象。
( )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排比 比喻 设问 对比 1.羊群走到哪里都像是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 )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 ) 3.建设者们换一个工地,就像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 ) 4.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挺拔,那么坚强。
( ) 八.按要求写句子(5分) 1.黑暗把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吞没了。
(改被字句) 2.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
(修改病句) 3.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4.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改双重否定句)
5.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 缩句 )
八.阅读理解(22分)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 ),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
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想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柔软
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xu àn xu ǎn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
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 y īn y īng )一首奇
丽的小诗。
1.用“—”线选择文段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和正确的读音。
(6分) 2.在括号里填上两个表示“绿”的四字词语(2分) 3.写出近义词(3分) 奇丽—( ) 愉快—( ) 舒服—( ) 4.用“——”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用“﹋”线画出比喻句(2分) 5.用“║”线给文段分层(3分) 6.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文中写了( ),( ),( ),( )和( )这些景物,更加体现了草原( )的特点。
(6分) 九.写话(16分) 要求: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难忘的,请你用一段话写写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