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入世十年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入世十年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入世十年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加入世贸组织十年,中国企业整体在国际舞台上越舞越热之时,不同行业却在经历着冰火不同天的考验。

人民币升值、劳动力短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共同考验着中国企业,得到的答卷却并不相同。

其中,服装行业则是一波三折。

2011年的这个时候谈论世贸组织,至少在服装行业中不是一个很热的话题。

当企业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生产经营已经习惯成自然,并将种种规则内化为企业日常标准时,服装行业在一波三折中画出了一道起伏的上升曲线。

以宁波服装为例,2011年10月2 3日,宁波服装节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

服装是宁波最大的名片,几乎任何服装这里都有生产,从加入世贸组织到现在,宁波的服装行业已经适应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时,服装行业被认为将是中国获益最大的行业之一。

十年之后,变化正在不经意间发生。

十年前的时候,大家都关心这件事,谈论这件事,现在很多企业都快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宁波服装行业已经融入了世贸组织体系,习惯了在这个框架内的运作,当世贸组织规则不再成为关注对象的时候,证明企业已经适应了。

无论是宁波还是其他中国服装出口地,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出口配额曾经是多数企业跨不过去的槛,而之后,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设立的各种反倾销调查杂音不绝,生命力强盛的服装产业逶迤前行。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出口配额没有了是最重要的,23类纺织产品,之前一般都是要配额的,没有配额限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变得公平。

反倾销不可怕,练好内功才是关键,这是宁波服装行业共识。

纺织服装行业可以说是最能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在国际上影响力是最大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含量提高最快的,服装是最后产品,优势是上游行业逐渐积累起来的。

事实上从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来讲,针对中国企业的众多反倾销调查主要目标是化纤行业,而不是成衣制造。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界需要中国的服装而不是中国的化工产品,涤纶是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化程度高得多,而生产服装最主要的是熟练工人,这是中国服装行业未来几年最大的优势。

加入世贸组织,放开出口配额限制,曾经让宁波服装行业欣喜。

这种状态并没有保持很久,十年之间一波三折。

2004年,宁波服装业出口交货值58.91亿元,比上年减少一半,宁波服装行业遇到第一次冷风。

人民币升值、棉花价格上涨这些都会对服装出口产生很大影响,宁波服装行业出口曲线与棉花价格基本成正比,显示出原材料的重要性。

但是短时震荡后,马上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订货单会短时间撤离中国,但是不久又会回来的。

对规格的认识和适应才是最重要的。

快速适应国际标准,按照国际标准生产的,内销对这些方面要求简单,即使是内销产品,很多企业也按照出口产品标准生产,这样才能站住脚。

日方对中国产服装实施件件检验制度,为了确保安全,每件衣服都要经过红外线机检验,只要发现一根遗留在服装上的针就要我们赔偿300万日元。

2008年,第二波危机袭来,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宁波服装企业面临又一次严峻考验。

当年年底,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亏损面达到了1/4,企业减产、停产、关闭,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出口服装总体上价格在逐渐上涨,但是我们的整合竞争力还是要比其他国家强,订单流失一段时间后,又会回来。

东南亚国家正在逐渐带来压力,人力成本、土地成本,都比中国低得多,现在我们的优势主要是人工效率高,行业配套好。

再来看看天津是怎么做的,在过去十年里,天津纺织业走出了一条不断调整、不断提高,同时又适应自身发展的道路。

主要做法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顺势发展,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入世后,面对日益复杂的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在认真总结出口工作和分析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在出口地区上向远洋地区、非配额地区、高价位地区调整;在出口产品上向高附加值、最终产品上调整;在出口渠道上减少中间环节,向终端客户上调整;在出口方式上向一般贸易方式上调整”的“四个调整”战略思想。

至2010年末,通过推行“四个调整”战略,天津纺织业一般贸易出口额自2002年以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于近几年来稳定在80%以上;在出口产品结构上,至2010年全系统非纺织类产品出口2.56亿美元,占整体出口额的1/3以上,比入世初期增长2倍。

既达到整体出口规模的稳定,又实现了出口产品结构性的转
变。

二是紧跟形势,走出去找市场。

自2001年入世以来,每年都由天津纺织集团控股公司牵头,组织系统内各进出口企业参加境外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专业展览会,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走向国际市场,推出产品、广交客户、了解市场信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借势发展,稳定扩大进出口贸易。

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外贸订单下降20%-30%以上,出口贸易风险骤然加大。

针对这种局面,天津纺织集团控股公司与中信保天津分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此举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抵抗贸易风险的能力。

2010年整体参保额达到2.18亿美元,2011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2亿美元。

通过两年来与中信保的合作,使企业在日益困难的外部贸易环境中,实现了进出口额稳步提升。

四是进出口贸易相结合,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

提前安排早动手,积极调整经营方式,利用人民币升值、国内外原料的差价,扩大进口。

于秀艳介绍,进入2011年,天津纺织集团控股公司历史性的把进口贸易作为一项经济指标下达给各进出口企业进行考核。

运行至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1-9月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7.1%,全年预计进出口额将实现11.2亿美元,使全系统进出口工作又跨上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另外,针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积极与各有关金融机构加强沟通,研究、探讨选用适合企业情况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水平。

采用各种措施,加强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规避了汇率风险,同时还提高了效益水平。

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开展这些业务,加强了资金的运作,使企业的经营向金融化更高级发展,为企业增加了新的盈利手段和盈利方式。

五是注重专业队伍建设,强化进出口贸易基础管理工作。

发展外向型经济,人才是关键,管理是基础。

天津纺织集团控股公司在协调、指导企业进出口工作中,始终强调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同时,要求进出口企业注重内部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各项进出口业务流程。

目前,全系统各进出口企业还普遍均采用了ERP电子商务等科学管理手段。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使天津纺织业进出口额在入世十年中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外,还打造了一支外贸进出口业务骨干队伍。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约为一成六,2009年占全球出口约为三成二,2010年则达到三成三。

入世十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十年累计增长近3倍,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的比重高达三成以上。

中国已当之无愧地成全球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

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2065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了268.75%,连年攀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中国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出口国,主要得益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美等国逐年取消了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配额限制,使得中国纺织服装生产的能力得到充分释放。

随着中国国内劳动力、原材料、能源成本的不断上涨,及国外诸多不确定贸易因素的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低成本、高成长”时代已成为过去时。

当前,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在规模上已达顶峰、并开始出现拐点,今后全行业将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生死抉择。

提高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才能消化各种不利因素,今后纺织业要以创新驱动,抓住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惟有这样,中国才能从全球纺织服装出口大国一跃成为出口强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