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流泄露电流及直流耐压试验

直流泄露电流及直流耐压试验

第25卷 第1期 农 业 与 技 术 Vol.25 No.1 直流泄露电流及直流耐压试验 吴登科 (辽宁省参窝水库管理局发电厂 111009 )  【摘 要】 电气设备试验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设备内部隐藏的缺陷,并通过检修加以消除,以免运行中设备在工作电压或过电压下击穿,造成停电或设备破坏。

因此,对电气设备按规定进行试验,是“防隐患于未然”,是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

这里,我们总结了直流泄露电流及耐压试验中一些体会,作些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设备;缺陷;直流泄露电流;耐压试验 中图分类号:TM 0 文献标识码:A 直流泄露电流试验是测量在被试绝缘物上施以不同的直流电压下的泄露电流值;而直流耐压试验是在被试物上施以高于几倍工频电压的直流电压,并历时一定时间的一种抗电强度试验。

由于在实际中试验接线方法相同,且同时进行,这里我们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一些要点分析。

  泄露电流及耐压试验接线,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微安表接于低电位侧较普遍,今以电机试验为例,如图1所示,试验中用微安表μA来指示泄露电流值;用Cz来代表高压出线端等效对地电容;调压设备BZ;变压设备B;泄流电阻R;电压指示表V等主要元件组合在同一箱体内,直流电源由高压整流设备器(硅堆)供给。

这样就可以得到由不同参数元件匹配相对应的直流电源设备。

 图1 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试验接线原理图 1 在试验中所加直流电压要小于固定电压Ua 对于良好绝缘物,其传导电流与外加直流电压呈直线关系(如图2),但实际上,这种关系仅在一定范围之内保持近似的线性关系,在0~Ua部分中绝缘物体离子活动相对稳定,因而绝缘电阻表现为近似直线,电流曲线近似为线性,而当外施电压超过Ua后,离子活动加剧,电流增长要比电压来得快,I、R曲线呈弯曲状,为图中Ua—Ub部分。

当所加电压大于Ub时,电流急剧增长以到 最后将导致绝缘破坏发生击穿。

 因此,对良好绝缘其伏安特性近似于直线。

当绝缘有全部或局部缺陷、或受潮时,传导电流将急剧增加,其伏安特性就不是直线了。

所以通过这种试验可以检查出被试品绝缘物有无缺陷或受潮,特别是发现局部缺陷时更具有独特的意义。

因此,在试验中所加直流电压都要小于不同被试品的固有电压值。

 图2 传导电流I、绝缘电阻R与外加直流电压U的关系 2 被试品接入前后微安表的两次读数 对图1中A相进行试验时,其他两项B、C接地,由于高压连接导线暴露在空气中,当电场高于Vol.25 No.1 农业与技术2005年1月・178・20kv/cm时,沿导线表面的空气将发生游离,对地产生一定的杂散电流(泄漏电流、电晕电流)Iz,并经微安表形成回路,因而影响了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在实际试验时,为了减少这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增加高压导线直径,减少尖端及增加对地距离,缩短连结线的长度等。

所以利用接入试品前后微安表的两次读数之差,求得泄露电流,这样可以减少一定量的误差。

 3 直流耐压试验不可被交流耐压试验代替 以电机为例:对电机采用直流耐压试验并测量泄漏电流,可以发现交流耐压试验所不能发现的缺陷。

二种试验各有独特的检查能力,都是电机交接和预防性试验中必做项目,现将二者比较分析如下:(实际试验统计资料如表1) 3.1由于电机对地电容很大,当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需要容量较大的试验设备。

而直流耐压时没有电容电流,因而可以用小容量的设备,减少了试验设备体积和投资。

 3.2直流耐压试验时,绝缘中不存在介质损耗,不会使绝缘发热;而交流耐压试验时,会发生介质损耗,致使绝缘发热。

 3.3直流耐压试验可以根据三相泄露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特性,可容易地发现绝缘内部缺陷。

这是因为被试电机绝缘存在有局部缺陷或者绝缘普遍恶化的情况下,升高电压时,泄露电流将按指数曲线关系增长,造成三相泄露电流不平衡,但对于良好的绝缘,则电流上升很小,而三相泄露电流是近似平衡的。

而在交流耐压试验时,当绝缘内部存在缺陷且在一定交流试验电压下尚不能使绝缘击穿时,三相充电电流差别不是很大,因此电机内部缺陷无法发现。

这是因为交流耐压试验时的电容电流比直流耐压时的电导电流要大很多倍,由于缺陷部分而引起的有效电流的增加对总的电流来说是很微小的,故不易从总电流的变化来发现绝缘缺陷。

 3.4直流耐压试验容易发现电机端部绝缘的缺陷,而交流耐压试验容易发现槽部和槽口的绝缘缺陷。

这是因为在交流耐压试验时,端部导线与绝缘表之间存在分布电容,端部导线的电容电流通过分布电容沿着绝缘表面流向接地的定子铁芯,如图3箭头所示。

这样在绝缘表面产生了显著的电压降,离铁芯愈远的端部导线与绝缘表面之间的电位差就愈小,因此,不能有效的发现端部的绝缘缺陷。

而在直流耐压时,不存在电容电流,只有很小的电导电流,故沿着绝缘表面也就没有显著的电压降,且电压降的分布也比较均匀,因此,不论离铁芯多远,端部导线与绝缘表面之间的电位差都是相当高的,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发现端部绝缘的局部缺陷。

这些解释可以从表一所列的试验统计资料得到验证。

 4 对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试验,进行检查处理,试验后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

 图 3 表1 击 穿 部 位 端 部 槽 部 槽 口  总 台 数 18台 17台 11台  直 流 击 穿 15台 占83.5% 5台 占29.2% 2台 占18.2% 交 流 击 穿 3台 占16.5% 12台 占70.8% 9台 占81.8% 4.1 微安表反映出来的异常现象  ⑴ 指针抖动:可能是微安表有交流分量流过,若影响读数,应检查微安表保护装置或整流管是否异常。

  ⑵ 各相支路在同一电压下泄露电流的差值不应超过30%,如超过30%且充电现象正常,那么说明被试物存在缺陷,且部位远离铁芯,或者套管脏污。

  ⑶ 指示数值过大,应检查试验回路接线是否完好,再检查被试物是否有异常现象,以免误判断。

  ⑷ 指示数值过小,应检查高压连线是否正确,再检查微安表保护有无分量和断线。

 4.2 电压表反映出的异常现象  ⑴ 指针冲击:若向小的方向冲击,可能是受回路或被试物出现放电或闪路,对电机试验时,说明槽部绝缘有缺陷,若向大冲击,多是受电源扰动。

⑵ 如果在升压时,指针电压表指针不明显,而微安表电流有一定指示,则可能是地线松动或断线。

  综上所述,只是对试验中几个注意点的分析,这些注意点在实际试验过程中经常遇到,但都往往为人所忽视,或认识模糊。

因此,本文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实际上加以总结,希望广大读者能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参考。

 (上接第165页) 生素质拓展计划最有利的执行者。

同时,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化改革,也有利于学生社团工作的正规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学生社团与社会的接轨,有利于学生社团的全面发展。

 3.3坚持龙头牵动,提倡百花齐放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社团在会员数量、工作质量、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校要重点扶植参与面广,且在同学中有较大影响的社团组织,重视“龙头”社团建设,这样既有利于促进这些社团的发展,又可以作为试点,总结社团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指导其它社团组织工作。

在重点扶植“龙头”社团的同时,要提倡百花齐放。

所有学生社团组织都代表了部分同学的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同学的成长、成才,都是我们工作的对象。

要改变只抓“龙头”社团,忽视其它社团的做法,加强对全校各级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使学生社团组织百花齐放,形成百团争妍的良好局面。

 3.4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 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群众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生社团组织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同学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组织。

社团成员在思想素质和自律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

并且与其它学生群众组织相比,社团成员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社团组织对其成员的“约束力”也很弱。

其次,前车之鉴。

大学生社团组织成立时轰轰烈烈,不久却夭折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加强自身建设和开展社团活动的关系。

重视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自身建设。

开展了几次大型活动,但始终人心涣散,逐渐萎靡,最终自消自灭。

各级社团工作部门和各级社团工作干部都要高度重视社团组织自身建设,提高活动质量,让社团成员受益,增加社团组织的吸引力;完善社团组织管理办法,让社团成员直接参与管理,增强社团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增强社团组织的凝聚力。

加强社团组织建设既是做好社团工作的需要,也是作为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载体做好准备。

 3.5推进团建创新,大力实施社团建团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

因此,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

无庸置疑,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育引导是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如何加强学生社团的教育引导,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实现进学生社团呢?现阶段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强社团团建工作,用团的组织和团的活动来覆盖社团,用组织的形式加强社团的管理和教育,从而延伸党团组织的工作手臂,为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社团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