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课题七上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培养读降水量柱状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降水,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及气象部门对降雨等级的划分规定。
2.运用“青岛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掌握判读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分析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重点)3.读“新加坡、北京、罗马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差异,知道三地降水类型。
4. 运用“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重点)5.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重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分析、学习探究。
教具准备媒体文件教学过程注意露、霜、雾是在近地面由于气温和气压变化形成的,因此不属于降水。
3.降水的主要形式?4.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参照59页天气预报符号)?提示我们要结合生活经验与感受理解降水的概念、形式、等级。
5. 学生阅读:P69《降水量的测量》,明确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单位(毫米)、气象部门对降水等级的规定。
小结讲述我们知道了降水的概念、形式、等级、降水量的测定,生活中能体验到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降雨4.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根据亲身经验谈感受)5.学生阅读回答:单位:毫米降水等级规定(24小时内):小于10毫米为小雨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25毫米为中雨大于等于25毫米且小于50毫米为大雨50毫米及其以上为暴雨。
验与感受,体现身边的地理。
增强学生对雨量器的与降水等级的认识。
衔接过渡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不一样;一年内不同季节、不同月份降水量也是存在差异的。
要知道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以通过是看各月的数据资料或降水量柱状图来了解。
那么就从下面这个例子当中来了解怎样看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慧眼识图探变化(季节)慧眼识图探类型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读图分析要求学生读课本69页《青岛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探讨青岛的降水季节分配规律。
1.青岛市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该地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多?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少?2.青岛市哪个季节降水较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3.青岛市哪个季节降水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4.青岛市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何特征?归纳青岛市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2)生活体验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完成课本70页思考题。
读图思考讨论回答:1.667毫米,7月,1月。
2.夏季,258.6毫米。
3.冬季,0.6毫米4.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回答:6、7、8月降水多12、1、2月降水少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设计问题读资料目的性更强,降低学习难度。
讲述不同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就能够看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读图分析指导学生读课本70页图4-3-3新加坡、北京、罗马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探究新加坡、北京、罗马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与降水类型。
归纳不同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是不一样的。
比如:新加坡属全年多雨型;北京属夏季多雨型;罗马属夏季少雨型(冬季多雨)。
读图思考新加坡:全年多雨型北京:夏季多雨型罗马:夏季少雨型(冬季多雨)通过读降水量柱状图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也可培养学生对柱状图的分析运用能力。
巧手绘图谈变化讲述降水量的多少要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那么如何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呢?(4)指导绘图指导学生看课本70页的活动:运用“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1.媒体播放播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swf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过程,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首先绘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
(提示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其次绘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提示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
再次提示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最后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
2.绘图活动要求学生知道水柱状图的组成、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工具、绘图。
①.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②.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③.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
3.绘图展示先小组内交流,后组组交流,班内展示绘制成果。
归纳总结绘图步骤:一横月,二纵量,三定点,四绘柱,五写名。
4.识图谈变化要求学生在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的基础上,根据所给资料回答课本71页的1—3题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济南市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①. 哪几个月降水较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②.哪几个月降水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③说出济南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归纳总结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谈心得.根据以上分析,你能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吗?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相互补充。
总结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过程。
1.知道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首先绘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
其次绘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再次提示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依次画出12根柱形,最后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
2.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绘制。
3. 展示绘制的济南市降水量柱状。
4.用心识图说变化读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济南市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①7、8,212②.11、12、1、2,2.6③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设计是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故降低难度,先引导学生认识降水量柱状图的组成,后帮助学生分析绘制过程。
既培养学生总结评价的能力,又提醒同学们在绘图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通过学生对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阅读、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绘图、析图、归纳总结等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
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水较少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相互补充。
高。
提高学生阅读降水柱状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衔接过渡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慧眼识图探分布三、降水的空间分布讲述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播放导学教师播放等降水量分布图.swf,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依据课本72页读图的1—3题设计的新问题,归纳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提示(小诊断):教师指图印证。
①图上有哪些重要纬线?②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提示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哪些地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哪些地方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观察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3)在中纬度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提示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4)你能根据以上问题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吗?归纳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即三多三少):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顾等温线的概念,进而明确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观察回答①赤道与南、北回归线②降水量读图探究思考回答(1)赤道地区降水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200毫米以下。
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2)大陆西岸降水200毫米以下,大陆东岸降水1000毫米以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通过对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探究,进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进行了梳理,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选择题(单选)1、降水的最主要形式是()A. 雪B. 雨C. 冰雹D. 雾2、下列选项不属于降水范畴的是()A雨 B雪 C冰雹 D雾3、测量降水的工具是()A.百叶箱B.温度计C.雨量器D.量杯4、一般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A.降水量柱状图B.降水量折线图C.降水量扇形图D.降水量波线图5、3.及华北等地区属于()A全年多雨 B全年湿润型 C冬季多雨型 D夏季多雨6、下列地点的降水类型为全年多雨型的是()A罗马 B巴黎 C上海 D新加坡7、通常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A.等高线图B.等深线图C.等降水量分布图D.等温线图8、下列区域降水量最少的是()A赤道地区 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D中纬度沿海地区9、下列区域降水量最多的是()A南极地区 B中纬度内地区 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10.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B.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多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D.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二、综合题读“世界年降水量图”,回答:(1)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大陆西岸年降水量。
(4)在温带地区,大陆西岸年降水量,沿海地区年降水量。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分布在,最贫乏的地区分布在。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均围绕“降水”层层展开,自己在教学中着重突出重点内容: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与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首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然后重点教学绘制、判读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对于重点内容,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效果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对于难点内容,自己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班级气氛。
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测量降水量等内容,不仅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地理课堂走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