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旧村庄建设新农村
在安徽省太湖县城乡各地, 人们说得最多的是新农村建设; 谈起农村变化时, 群众异口同声: 是新农村建设为他们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一个个昔日的旧村庄已被改造、建设, 如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呈现在人们面前。
棠林村:产业带动建设康居新村
往日的棠林街由于是原乡政府所在地, 各类商贸、服务门点较多, 个私经济十分繁荣。
但因行政区划调整, 许多乡直单位撤销, 棠林街一度门庭冷落。
“要建设新村, 就要始终尊重群众意愿, 引导和依靠群众。
” 大石乡棠林村村书记王启寿如是说。
06年, 村干部综合群众的意见, 选择村址所在地即龙王街一带实施康居新村规划建设试点, 在建设部门的帮助下, 进行了全面测绘, 规划编制。
确立了“一年抓示范, 三年见规模, 五年大变样” 的产业带动型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
随后村里又召开各层次会议, 通过了棠林村实施康居新村建设的村规民约, 引导群众建房, 首先选择在新村建, 老宅基地则进行复垦还耕, 并且对农户实行奖励政策。
依照规划, 通过征用荒山和对旧屋进行改造, 在新村建起了商贸一条街。
对规划区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 村里实行统一建设。
目前正着手实施村庄绿化、环境净化和整体美化工程。
康居新村的建设, 吸引了当地不少的生意人创业。
刘羊村:村庄整治建设生态家园
过去刘羊村也曾经规划建设过,但由于当时经济条件差, 房屋建
好了, 人们居住的环境脏、乱、差。
碰上下雨天, 屋场里道路泥泞。
后来村干部借助县里正在实施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 发动村民掀起了以整治村庄环境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热潮。
按照“一池六改一开发一使用” 的模式, 每户建起了沼气池; 同步改厕、改厨、改水、改路、改院, 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 用上了自来水; 宽阔的水泥路两旁, 栽上了风景树; 很多人在房前屋后栽种了油桃、柑桔, 发展起循环经济。
如今的刘羊村, 是小河、流水、人家, 不是江南水乡胜似江南。
界岭村:搞活边贸带来“意外之财”
地处皖鄂交界的弥陀镇界岭村, 昔日的荒山岗已被夷为平地。
宽阔的马路两旁店铺林立, 新建的楼房一幢接着一幢。
村民们纷纷告别深山里恶劣的生活环境, 来到村里, 要求在规划点上建房。
自全县新农村建设会议后, 村里的群众积极性非常高。
目前, 在该村, 已形成了以弥檀路为主线, 以芦花、柳树两个规划点为辅线的十字形街面。
界岭街的二、三产业也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边贸经济十分看好。
如今, 在皖鄂边界, 康居新村的建设培育了一大批农民经纪人, 他们的经营活动, 不仅使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 还让深山里的土特产品变成了“香饽饽” , 成为湖北客商的抢手货。
满山的野菊花和遍地的山野菜, 为山民们带来了一笔笔“意外之财” 。
农民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房前屋后四通八达、家家户户电气化的现代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