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燃烧学讲义第一章

最新燃烧学讲义第一章

第1章燃烧化学基础11.1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21.1.1 燃烧的本质3所谓燃烧,就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4发光和发烟的现象。

燃烧区的温度很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5(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6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的存在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7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8从本质上说,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9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10如果燃烧反应速度极快,则因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和周围气体共同膨胀11作用,使反应能量直接转变为机械功,在压力释放的同时产生强光、热和声响,12这就是所谓的爆炸。

它与燃烧没有本质差别,而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13现在,人们发现很多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游离基团和原子14这些中间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

这里,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15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161.1.2 燃烧的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171.1.2.1 燃烧的条件18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作为一种特殊的氧化19还原反应,燃烧反应必须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加,此外还要有引发燃烧的能源。

201.可燃物(还原剂)21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也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机物还是有机22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23氢气、乙炔、酒精、汽油、木材、纸张等。

242.助燃物(氧化剂)25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如空气、氧26气、氯气、氯酸钾、过氧化钠等。

空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以后如无特别说明,27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指在空气中进行的。

283.点火源29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摩30擦与冲击、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电火花、光热射线等。

31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

但是即使具备了三要素并且相互结32合、相互作用,燃烧也不一定发生。

要发生燃烧还必须满足其它条件,如可燃33物和助燃物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等。

燃烧34能发生时,三要素可表示为封闭的三角形,通常称为着火三角形,如图1-1(a)35所示。

36经典的着火三角形一般足以说明燃烧得以发生和持续进行的原理。

但是,37根据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很多燃烧的发生都有持续的游离基(自由基)作“中38间体”,因此,着火三角形应扩大到包括一个说明游离基参加燃烧反应的附加维,39从而形成一个着火四面体,如图1-1(b)所示。

4041424344454647484950511.1.2.2 燃烧条件在消防中的应用52掌握发生燃烧的条件,就可以了解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基本原理。

所谓火灾,53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54根据着火三角形,可以提出以下防火方法:551.控制可燃物56在可能的情况下,用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材料;对工厂易产生可燃气57体的地方,可采取通风;在森林中采用防火隔离林等。

582.隔绝空气59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过程,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有异常危险的,60要充入惰性介质保护;隔绝空气储存某些物质等。

613.消除点火源62在易产生可燃性气体场所,应采用防爆电器;同时禁止一切火种等。

63根据着火三角形,可以提出以下灭火方法:641.隔离法65将尚未燃烧的可燃物移走,使其与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分开;断绝可燃物来66源等,燃烧区得不到足够的可燃物就会熄灭。

672.窒息法68用不燃或难燃物捂住燃烧物质表面;用水蒸气或惰性气体灌注着火的容器;69密闭起火的建筑物的空洞等,使燃烧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703.冷却法71用水等降低燃烧区的温度,当其低于可燃物的燃点时,燃烧就会停止。

72着火四面体为另一种灭火方法——抑制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方法的原73理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它可以销毁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74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

75根据燃烧的条件,防火和灭火最根本的原理是防止燃烧条件的形成和破坏76已形成的燃烧条件。

771.2 燃烧空气量的计算78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近21%(23.2%重量)的氧气,一般可燃物在79其中遇点火源就能燃烧。

空气量或者氧气量不足时,可燃物就不能燃烧或者正80在进行的燃烧将会逐渐熄灭。

空气需要量作为燃烧反应的基本参数,表示一定81量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或者体积。

其计算是在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82下进行的。

831.2.1理论空气量84理论空气量是指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的空气量,通常也85称为理论空气需要量。

此时,燃料中的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完全反应,得到完86全氧化的产物。

871.2.1.1固体和液体可燃物的理论空气需要量88一般情况下,对于固体和液体可燃物,习惯上用质量百分数表示其组成,89其成分为:90A+W+S+C(1-1)H+ON%%%100%%%+%=%+91式中,C、H、O、N、S、A和W分别表示可燃物中碳、氢、氧、氮、硫、灰92分和水分的质量百分数,其中,C、H和S是可燃成分;N、A和W是不可燃成分;93O是助燃成分。

94计算理论空气量,应该首先计算燃料中可燃元素(碳、氢、硫等)完95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量。

因此,要依据这些元素完全燃烧的计量方程式,例如96完全燃烧的总体方程如下:9722CO O C =+98O H O H 222141=+ (1-2)9922SO O S =+100假定计算中涉及的气体是理想气体,即1000mol 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101 体积为22.4m 3,则所需氧气的体积为1022,0104.22)3232412(2-⨯⨯-++=O S H C V O (m 3/kg ) (1-3)103因此,每1kg 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需空气量的体积为10421.02,0,0O air V V =(m 3/kg )105 (1-4)106例1-1:求5kg 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107 组分为:C -43%,H -7%,O -41%,N -2%,W -6%,A -1%。

108解:依据上述有关公式,燃烧1kg 此木材所需理论氧气体积为1092,0104.22)3232412(2-⨯⨯-++=O S H C V O 11091.0104.22)3241471243(2=⨯⨯-++=-(m 3) 111因此,燃烧5kg 此木材所需理论空气体积为 112521.02,0,0⨯=O air V V =521.091.0⨯=21.67(m 3) 1131.2.1.2 气体可燃物的理论空气量114对于气体可燃物,习惯上用体积百分数表示其组成,其成分为 115%100%%%%%%%%222222=+++++++∑O H N O CO S H H C H CO m n 116 (1-5)117式中 CO 、H 2、C n H m 、H 2S 、CO 2、O 2、N 2、H 2O 分别表示气态可燃物中各相应成118 分的体积百分数。

C n H m 表示碳氢化合物的通式,它可能是CH 4、C 2H 2等可燃气体。

119根据可燃物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如下1202221CO O CO =+O H O H 22221=+ 121 222223SO O H O S H +=+ O H mnCO O m n H C m n 2222)4(+=++122从以上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出:完全燃烧1mol 的CO 需要1/2mol 的O 2,根据12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燃烧1m 3CO 需要1/2m 3O 2。

同理,完全燃烧1m 3H 2、H 2S 、C n H m 124 分别需要1/2m 3、3/2m 3、(n+m/4)m 3的O 2,因此,每1m 3可燃物完全燃烧时需要125 的氧气体积为1262222,010)4(2321212-⨯⎥⎦⎤⎢⎣⎡-++++=∑O H C m n S H H CO V m n O (m 3/m 3) 127 (1-6)128每1m 3可燃物完全燃烧的理论空气体积需要量为1292222,0,010)4(23212176.421.02-⨯⎥⎦⎤⎢⎣⎡-++++⨯==∑O H C m n S H H CO V V m n O air 130 (m 3/m 3)131例如1-2:求1m 3焦炉煤气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已知焦炉煤气的体积132 百分数组成为:CO -6.8%,H 2-57%,CH 4-22.5%,C 2H 4-3.7%,CO 2-2.3%,133 N 2-4.7%,H 2O -3%。

134解:由碳氢化合物通式得1351.567.34425.224414=⨯⎪⎭⎫ ⎝⎛++⨯⎪⎭⎫ ⎝⎛+=⎪⎭⎫ ⎝⎛+∑m n H C m n 136因此,完全燃烧1m 3这种煤气所需理论空气体积为1372222,0,010)4(23212176.421.02-⨯⎥⎦⎤⎢⎣⎡-++++⨯==∑O H C m n S H H CO V V m n O air 13832188.4101.5657218.62176.4m =⨯⎪⎭⎫⎝⎛+⨯+⨯⨯=-1391.2.2 实际空气量和过量空气系数140在实际燃烧过程中,供应的空气量往往不等于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141 实际供给的空气量称为实际空气需要量或者实际空气量。

实际空气量L 与理论142 空气量L 0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通常用α表示:143L L=α 144(1-7)145因此,实际空气需要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的关系为:146air air V V ,0,⋅=αα (1-8)147α值一般在1-2之间,各态物质完全燃烧时的α经验值为:气态可燃148 物α=1.02-1.2;液态可燃物α=1.1-1.3;固态可燃物α=1.3-1.7。

常见149 可燃物燃烧所需空气量见下表1-1。

150当α=1时,表示实际供给的空气量等于理论空气量。

从理论上讲,151 此时燃料中的可燃物质可以全部氧化,燃料与氧化剂的配比符合化学反应方程152 式的当量关系。

此时的燃料与空气量之比称为化学当量比。

153当α<1 时,表示实际供给的空气量少于理论空气量。

这种燃烧过程154 不可能是完全的,燃烧产物中尚剩余可燃物质,而氧气却消耗完毕,这样势必155 造成燃料浪费。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点火时,为使点燃成功,往往多供应156 燃料,一般情况下应当避免α<1的情况。

157当α>1时,表示实际供应的空气量多于理论空气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