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xxxx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月1 编制目的为有效指导本公司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等目的,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介绍了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常用方法、风险管控、工作要求、工作程序等。

2风险分级的时机与适用范围2.1风险分级的时机(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事故事件发生后;(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2.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全过程。

3编制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其他标准、规范、文件4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公司全体员工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通过危害因素辨识,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级,找出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现有控制措施,评价风险点剩余风险等级,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风险范围。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本指导书规定了风险分析的时机,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为公司管理和政府监管提供最新的风险信息。

5职责分工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组成如下:组长:职责:负责批准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计划;负责批准重大及以上风险;副组长:成员:环安处、技术处、生产处、设备处、动力处、计量处及各车间负责人。

环安处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计划;组织制定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组织技术处、生产处、设备处、动力处、计量处以及各车间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编制安全检查表,制定风险矩阵法判定准则;负责对各部门、车间风险分析小组人员进行培训;成立公司级风险分析小组对各车间、部门风险分析记录进行审核、修订;建立全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风险管控登记台账》;督促各部门、车间进行风险信息更新;负责对各部门、车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考核。

各车间职责:各车间均应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各车间还应要求各工段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各单位按照计划,依据适用的辨识评价方法对本单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经本级风险评估小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

设备、计量(仪表)、动力(电气)等部门应成立风险评价小组,除了对本部门的风险点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以外,还要安排专业人员协助各车间和工序进行风险分析。

评价分级结果报环安处。

职责分工应纳入安全生产责任书中。

6 风险评价工作范围、方法6.1 风险评价工作范围划分要求公司级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风险分析、分级;各车间、部门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由各车间、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风险分析、分级。

区域划分应严密衔接,不得存在风险点遗漏的情况。

6.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方法用工作危害分析法对动态的作业活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分析。

用安全检查表法对静态的设备设施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分析。

6.3风险分级方法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将安全风险等级分为1、2、3、4四个等级(1级风险最高,依次下降)。

分级标准见附件17 风险评价方法实施步骤7.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实施步骤7.1.1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

如: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汽车装卸车、库房叉车转运、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7.1.2分析并选定作业活动1)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2)分别对所有作业活动分析结束后,经过评审筛选,选定存在危害因素并具有一定风险的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1)。

表1 作业活动清单D-01 部门: №:7. 1.3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表2)1)该表是企业针对动态作业活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评价全过程的记录。

在本阶段应将作业活动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表中“工作步骤”和“危害因素或潜在事件”栏目,并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表中“主要后果”栏目。

分析对作业活动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情况,将预防控制措施填写表中“现有控制措施”栏目。

2)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将安全风险等级分为1、2、3、4四个等级(1级风险最高,依次下降),确定的安全风险等级填写到“固有风险等级”栏目。

分级标准见附件1。

3)如果固有风险等级属于3级以上风险,应采取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将判定出的风险等级填写到“剩余风险等级”栏目。

如果剩余风险等级仍高于3级(含3级),并提出建议改进措施,使风险等级降到可接受风险等级,风险判定准则见附件2。

表2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D-02 部门:工作任务:风险等级:№:分析人员:分析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审定人:审定日期:备注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备注2:表中“危害因素或潜在事件”依据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填写;“主要后果”依据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现有控制措施”按照公司实际情况填写。

备注3:各工作步骤中最高固有风险等级为该风险点的风险等级。

7.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实施步骤该方法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该方法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进行检查或评审,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又一方法,适合于对静态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

其步骤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判定风险等级、对高风险等级的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7.2.1安全检查表编制1)确定编制人员。

2)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3)编制安全检查表。

7.2.2列出《检查项目清单》(参照表3)。

表3 设备设施清单D03 部门: №:7.2.3填写《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参照表4)1)将辨识情况分别填入“检查项目”、“标准”和“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并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栏目.2)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将安全风险等级分为1、2、3、4四个等级(1级风险最高,依次下降),确定的安全风险等级填写到“固有风险等级”栏目。

分级标准见附件1。

3)如果固有风险等级属于3级以上风险,应采取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将判定出的风险等级填写到“剩余风险等级”栏目。

如果剩余风险等级仍高于3级(含3级),并提出建议改进措施,使风险等级降到可接受风险等级,风险判定准则见附件2。

表4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D04 部门: 装置/设备/设施:风险等级:NO:分析人员:日期:审定日期:备注:各检查项目中最高固有风险等级为该风险点的风险等级。

7.3风险控制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的同时,应当对每一项风险的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其是否有效可行。

如果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要及时整改或提出改进措施,降低风险。

7.3.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都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并逐步降低风险,直至可以接受。

7.3.2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等;(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7.3.3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可行性和可靠性;(2)先进性和安全性;(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8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8.1公司根据最终分析评价记录结果,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照表5),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发布。

表5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填表人:填表时间:9.2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控登记台账》(参照表6),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

表6 风险管控登记台帐D06 填表单位:№:9.3风险分级管控原则4级:(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

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3级:(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

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3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

2级以上(2级、1级):(重大风险、巨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公司对重大风险应重点控制管理,通过风险评价,提出建议改进措施,使风险等级降到可接受风险等级;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通过不断地隐患排查,保证预防控制措施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