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bianji chuban- 31 -报纸编辑对稿件的加工修改工作分析黄 建(衡水日报社,河北 衡水 053000)[摘要] 作为报纸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报纸的编辑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策划、稿件编辑以及版面组织。
其中,对稿件进行加工与修改是报纸编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通过筛选的新闻稿件并不一定合乎刊报标准,反而现实情况往往是绝大多数乃至全部的入选稿件都需要编辑对其进行再加工与修改才能达到见报要求。
因此,在报纸编辑的眼里,入选的稿件中许多仅仅是有待进一步加工与修改的半成品。
[关键词] 报纸编辑;新闻稿件;编辑工作[中图分类号] G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2-0031-03一、报纸编辑加工修改新闻稿件工作的要点所谓新闻退修稿件,一般是指已基本达到一些报刊在观点创新性、学术专业性等宏观层面的要求,然而由于新闻稿件的语言表达、表述规范、结构分层等微观方面仍存有偏差或者不足,因此须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正或进一步完善的新闻稿件。
处理新闻稿件——即对新闻稿件进行编辑这一流程对于保障新闻稿件品质而言举足轻重,它能够保证新闻稿件最终达到报纸等刊物的刊发要求。
作为一名报纸编辑,为使新闻稿件最终能够从形式至内容均达到报纸的刊发标准,需要在着手对入选的新闻稿件进行加工修改工作时,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注意对入选稿件中所包含的思想及观点等进行审查与适当纠正;第二,要注意对稿件所述新闻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如遇不实,务必及时修正。
完成以上两方面重点工作,报纸编辑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具备可操作性的新闻稿件修改方法,最终使得新闻稿件达到刊登标准。
此外,报纸编辑在进行稿件的加工修改工作时,尤其要注意那些隐藏在稿件字里行间的、需要编辑人员经过仔细阅读与推敲才能够发现的问题。
例如,当采访记者在新闻现场由于自身行动遭受限制等客观原因而未能全面掌握当时的信息,或者其由于自身有限的认识理解能力等主观因素而未能将新闻事件中的存在问题把握全面,故而导致其最终的报道出现了角度选取失当、事实理解存在偏差等问题。
面对包含此类问题的新闻稿件,报纸编辑应当给予特别注意,以使加工修改工作不失于度,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来自媒体方面的审判现象,如在对犯罪案件进行报道时,稿件中不宜出现针对犯罪行为的过于细致的文字描写,以及某些当事人如受害者或部分失足者的真实姓名等。
另外,报纸编辑在对稿件进行整理编排的过程中,应当以辩证的思维以及眼光,对待问题应当思考全面,还要特别留心新闻稿件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的内容。
每一天,都时刻有新闻发生在世界的角落里,因此可谓时时有新闻。
而对于作为主要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报纸而言,报道新闻事实、传播新闻资讯是其第一位的功能。
对于新闻的选取及报道标准,比如在每天出现的大量信息中,选择那些事件进行报道?在对这些事件进行报道时又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报纸编辑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新闻信息的选择方面,编辑应当依照报纸风格以及需要等对稿件进行处理。
而关于如何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自然应当尊重事实,在锁定某一特定新闻事实后,还应从尽量多的角度汇集新闻素材,了解事件信息,以全面把握事件真实。
对稿件中存在的疏漏及破绽等,编辑人员理应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且合理地予以修正。
修正事实工作主要涵盖两个方面。
第一,新闻稿件所述事实的内容。
若有关事实的内容出现错误,则新闻报道必然也会有失于真实性及准确度。
第二,新闻稿件对事实的表述方式。
稿件中有关事实的表述如果存在歧义,那将不仅会损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且将势必对读者群的阅读工作造成误导等。
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务必做到内容真实、全面,表述清晰、严密。
新闻失实的防范工作,要依靠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对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等。
作为新闻从业者的报纸编辑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新闻把关人”身份,在个人的工作实践中,即在对新闻稿件进行加工修改工作时,要严格遵循以下几项要求:一是新闻报道[作者简介] 黄建(1976-),男,河北衡水人,衡水日报社衡水晚报要闻部主任。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32 -2019年第2期 总第69期内容的科学性优于其新奇性;二是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靠性先于其可读性、趣味性;三是报纸编辑人员的责任感要高于其对稿件内容的信任感。
作为“新闻把关人”的报纸编辑人员,应当具备发现、认识错误的敏感性以及能力,从而保证新闻稿件中所述事实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以及清晰性。
报纸编辑借由对新闻稿件的内容及行文脉络进行逻辑分析而找出原稿件中的疏漏或错误的方法,即分析法。
分析法作为一种修改稿件的基本方法,是报纸编辑在稿件加工修改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报纸编辑通过对新闻稿件的内容及内容涉及的时间、作者等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予以进一步核实以及修正。
然而,该方法也并非是无往不利的。
因为在某些时候,报纸编辑在个人已有知识及经验的背景下,也只能借助此方法发现新闻稿件中问题的存在,却对问题的具体所在以及正确性、真实性的信息究竟为何无能为力。
这时编辑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核对法。
所谓核对法,即报纸编辑针对新闻稿件中存疑或明显失实的信息内容进行更进一步、更为深入的调查。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和全面掌握信息的基本原则,亲自深入新闻发生现场或者密切接触事件相关人士,如当事人、周围群众等,切忌敷衍了事,仅凭道听途说就做出判断和记录,或者只听取部分信息。
二、报纸编辑稿件加工修改工作的方法校正、压缩或者增补以及改写等作为稿件的几项基本修改方法,报纸编辑在进行具体的新闻稿件加工修改工作实践时往往同时混用这几种修改方法。
所谓校正,就是指对原新闻稿件中所有有失正确之处,如最根本的新闻事实、文章所体现的思想、内容中的句法语法、句段间的逻辑结构等进行修正。
这一修改方法是报纸编辑在稿件修改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而关于压缩法,顾名思义,其离不开删减性的操作——去意、删句以及减字。
如此一来,便可以使得原新闻稿件的结构更为简洁、紧凑,内容更加有侧重及指向性,表达方式也更为简练、清晰。
但在运用这一修改方法时,报纸编辑应注意控制稿件篇幅,使其在经过修改后依旧符合其自身的新闻价值。
增补作为编辑稿件加工修改工作中的又一常用方法,是指对原新闻稿件中需要进行说明然而却因疏忽等原因未能进行交代的内容做出补充,如新闻事实、事件相关信息资料等。
对于这一方法的使用,报纸编辑尤其需要注意对真实性的把握,即编辑新添加增补的内容一定不能脱离事实。
此外,报纸编辑在对原稿件做出增补之前应尽量与稿件作者取得联系,并与其就有待改动的部分进行充分沟通,要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对原新闻稿件的内容做出增补式调整。
作为修正方法中操作难度最大、修改程序也最为复杂一类方法——改写,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的改动:一是稿件的主题;二是稿件的结构;三是原稿件的体裁;四是对原稿件内容进行分篇与整合。
三、报纸编辑稿件加工修改工作的程序报纸编辑所进行的新闻稿件加工修改工作是一项讲究工作流程科学性的工作,是一项需要用脑力的劳动,绝非依靠潦草程式以及敷衍态度便可以完成。
作为一名报纸编辑,不仅要对修改新闻稿件的方法有所掌握,并能做到熟练运用,还需要在新闻稿件修改的过程中,注意修改的一般程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过编辑加工及修改后的新闻稿件的质量能够达到报纸的刊登要求,以及符合读者群的阅读期待。
在对新闻稿件进行加工修改的过程中,报纸编辑既要将审稿专业人员对该稿所做出的有关质量的评判意见转达给稿件作者,自身还要不忘站在专业编校人员的立场上,对新闻稿件做宏观结构与风格上的把握,以及微观行文与内容方面的修订及补充。
新闻稿件的修改过程,其实质是报纸编辑与新闻稿件作者之间的一场互动,那么作为修改工作的从事主体,报纸编辑应当清楚自己在这场互动中的定位,即明白自身在对一篇新闻稿件的修改工作中担负着怎样的职责,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首先,报纸编辑应该具备因“人”制宜的修改工作意识。
作为新闻稿件的修改者和指代主体,报纸编辑首先应该对自己工作的服务对象——新闻稿件本身以及其作者有一个较为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就新闻稿件来说,报纸编辑应当对其优势、闪光点及缺陷、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报纸编辑应当做到不仅能够就新闻稿件的选题、文稿的立意、行文的规范、内容的表述等多个方面做出评价,还要做到所给出的评价及修改意见具备清晰性、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使作者切实明白、理解每条评价和修改建议,能够看明白被退回修改的新闻稿件的问题所在以及对其进行修改的具体方法。
作为一名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精于新闻稿件修改业务的报纸编辑,应当能够做到通过对新闻稿件的审阅,基本推断出稿件作者的某些情况,如文章写作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等,并能够做到尊重新闻稿件作者的个人实际情况,向其提出与其写作能力及认识能力等相适应的修改意见,从而确保文稿作者可以凭借个人能力或者能够在经过个人做出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对原新闻稿件进行修改,使其最终可以达到报纸的刊发要求。
其次,报纸编辑应当树立并始终保持清晰的边界意识,即报纸编辑既有维护原稿件本来的主题、内容以及风格的职责,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原新闻稿件进行适当的加工修缮,填补其不足,查纠其错误。
总之,报纸编辑既不能以“文责自负”作为自己推诿卸责的借口,也不能如同脱缰野马一般,全然不尊重原文旨意地对稿件进行修改。
在修改新闻稿件工作中,报纸编辑难免会遇到一些个人素质能力(如思想认识水平、文字写作能力等)相对而言较为有限的新闻(下转第35页)编辑出版bianji chuban- 35 -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就是因为编辑不熟悉教材,对教材各年级的知识点不甚了解。
这就要求教辅编辑们要做到对教材知识烂熟于胸,熟练掌握各版本教材的异同、各课时的重点与难点。
手握“干货”,才有可能发现稿件中极细微的与教材不同步的情况。
三、结语图书编校质量问题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有着社会、人为等方面诸多的主客观因素,因此,想快速、有效地解决图书质量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9]为了切实提高理科教辅图书的编校质量,出版单位和编辑人员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编校人员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理科学科的特点与规律,严格执行编校制度,始终把“质量至上”的理念放在首位,使图书质量逐渐得到提升[9]。
[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799.[2]李放.从编辑的角度谈理科书稿中隐性差错的消除[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125.[3]阮光页.论编辑的“编界”与质检的“罚点”——兼“华东师大版质检补充办法”解读[J].编辑学刊,2016(1):23.[4]米戎.图书质检工作呼唤“杂家”[J].现代出版,2012(3):53-55.[5]程益贵.透视文理大综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3):57-60.[6]孔庆合,孔庆勇,蒋劲柏.图书出版质量保障制度刍议[J].传播与版权,2018(7):61.[7]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三版)[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389.[8]李建周.如何把好教辅图书质量关[J].出版参考,2016(8):61.[9]孔令宇.刍议图书编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J].新闻传播,2012(8):123.(上接第32页)稿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