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1.1、宽带城域网的结构(1)设计一个宽带城域网将涉及“三个平台与一个出口”的问题,即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平台与城市宽带出口。
(2)从逻辑上看,宽带城域网的网络平台的层次结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核心交换层、边缘汇聚层、用户接入层。
(3)采用层次的优点:结构清晰,各层功能实体之间的定位清楚,接口开放,标准规范,便于组件和管理。
城市宽带出口宽带城域网的总体结构1.2、网络平台各逻辑层次的基本功能(1)宽带城域网的核心层主要承担的基本功能有:1、叫多个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功能,为整个城域网提供一个高速、安全与具有QOS保障的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2、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数据出口;3、提供宽带城域网的用户访问Internet所需的路由服务。
(主要承担高速数据交换等功能)(2)宽带城域网的汇聚层处于核心层的边缘,主要承担的基本功能有:1、汇接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与交换;2、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优先级管理,以及安全控制、IP地址转换、流量整形等处理;3、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交换层或在本地进行路由处理。
(主要承担路由、流量汇聚、QOS优先级管理和本地安全控制等功能。
)(3)宽带城域网的接入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即通过ADSL等各种接入技术,连接最终用户,为它所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以及其他的信息服务。
(主要承担用户接入与本地流量控制等功能)1.3、宽带城域网组建的基本原则(1)要组建与成功运营一个宽带城域网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必要能够保证网络的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和可扩展性。
(2)要组建可运营性的宽带城域网,首先要解决技术选择与设备选型问题。
(3)要组建宽带城域网一定是可管理的,这种能力表现在电信级的接入管理、业务管理、网络安全、计费能力、IP地址分配、QOS保证等方面。
1.4、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1)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2)所谓“带内”与“带外”网络管理是以传统的电信网络为基准的。
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称为“带内”,而利用IP网络及协议(如SNMP)进行网络管理的则称为“带外”。
(3)能够提供电信级运营的带宽城域网必须有严格的网络管理能力。
管理带宽城域网有3 种基本方案:带内网络管理、带外网络管理、同时使用带内和带外网络管理。
带内网络管理:是指利用数据通信网(DCN)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拨号,对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配置。
带外网络管理:是指利用网络管理协议(如SNMP)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实时采集网络数据,产生警告信息,显示网络拓扑,分析各类通信数据,供网络关系人员了解、维护网络设备与系统运行情况。
通常,对汇集层、核心层的设备采取带外管理,而对接入层设备采用带内管理1.5、构建宽带城域网的基本技术与方案1.5.1基于10GE的城域网方案(1)用于构建宽带城域网的基本技术与方案主要有3类:基于SDH的城域网方案、基于10GE的城域网方案与基本A TM的城域网方案。
(2)光以太网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利用光纤巨大的带宽资源,以及成熟和广泛应用的以太网技术,为运营商建造新一代的带宽城域网提供技术支持。
(3)基于10GE技术与弹性分组环技术是光以太网最为重要的两种实现形式。
(4)可运营光以太网的设备和线路必须符合电信网络99.999%的高可靠性。
(5)光以太网具备的技术特征有:1、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分配带宽;2、具有保护用户和网络资源安全的认证与授权功能;3、支持MPLS,提供分级的QOS服务;4、提供计费功能;5、机制VPN和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6、能够方便、快速、灵活地适应用户和业务的扩展。
(6)光以太网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1、使用成熟且已被广泛应用的以太网、DWDM 技术;2、IEEE 以对其速率标准化,能够覆盖从宽带城域网的核心层、汇聚层到接入层的各种需要;3、快带城域网的各个层次使用同一种技术,有利于网络的设计、组建、运行、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工作的开展。
1.5.2基于RPR的城域网方案(1)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用于直接在光纤上高效传输IP分组的传输技术,其工作基础是Cisco的动态分组传送(DPT)技术。
(2)RPR采用双环结构。
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叫做内环。
(3)在RPR环中,两个RPR节点之间的裸光纤的最大长度可以达到100KM。
(4)RPR的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A TDM)的方法传输数据分组与控制分组,同时实现“环自愈”等功能。
(5)RPR具有主要技术特点:1、带宽的利用率高;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光前上传输,当源节点发送一个数据帧后,该数据帧直接由目的节点从环中收回。
传统的FDDI环网,当源节点向目的节点成功发送数据帧后,该数据帧由源节点从环中收回。
2、公平性好(RPR环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使用节点之间能够获得平等的带宽,防止个别节点因流量太大而造成环阻塞。
);3、快速保护和恢复能力强(能够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节点和光前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回复);4、保证服务质量(QOS);RPR环对不同的业务数据分配不同的优先级,以保证高优先级信息的可靠传输。
1.6、网络接入技术与方法1.6.1 宽带接入技术的基本类型(1)我国源信息产业部接入服务有明确界定,将它作为“电信业务的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
(2)Internet接入业务主要有两种:一是为Internet信息服务业务(ICP)经营者提供Internet 接入服务,他们利用Internet从事信息提供、网上交易、在线应答等服务;二是为普通上网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这类用户需要上网获得相关服务(3)从网络层次的角度来看,接入网属于物理层的问题(4)目前,可以作为用户接入的主要有三类: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广播电视网。
(5)从实现技术的角度来看,目前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数字用户线xDSL技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技术、光前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与局域网接入技术。
(6)无线接入又可以分为无线局域网接入、无限城域网接入与无限Ad hoc 接入。
1.6.2 数字用户线xDSL接入技术(1)与其他的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以满足人们对于多媒体等网络应用的需求;2、利用现有的电话铜双绞线,比较经济且不干扰传统模拟电话业务;3、性能和可靠性有明显的优势。
(2)xDSL技术按上行(用户到交换局)和下行(交换局到用户)的速率是否相同可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种。
根据信号的传输的速率、距离,以及上行速率与下行速率的不同,主要数字用户线xDSL技术可分为:1、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3、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4、甚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VDSL)等。
其中,HDSL属于对称xDSL型技术,ADSL、VDSL、RADSL 属于非对称型xDSL技术。
(3)ADSL主要的技术特点表现在:1、利用现有的电话铜双绞线,不干扰传统的模拟电话业务。
提供高速数字业务;2、与本地环路的实际参数没有什么关系,与所有使用的用户电话铜双绞线的特性无关,无需重新铺设线缆;3、提供非对称宽带特性。
(4)ADSL技术提供的非对称带宽特性,其上行速率在64~6400Kb/s,下行速率在500Kb/s~7Mb/s。
1.6.3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接入技术(1)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Hybrid Fiber Coax)是一个双向传输系统,光纤节点将光纤干线和同轴分配线相互连接。
(2)Cable Modem利用频分多路复用(FDM)技术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下行信道。
通常,上行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00Kb/s,下行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36Mb/s。
(3)1、Cable Modem 按传输方式可分为双向对称式传输和为非对称传输两类;2、按数据传输方向可分为单向、双向两类;3、按同步方式可分为同步和异同类交换两类;4、从接入的角度可分为个人Cable Modem和宽带多用户Cable Modem;5、从接口的角度可分为外置式、内置式和交互式机顶盒等1.6.4 FTTx 光纤接入技术(1)光纤传输信号可经过很长的距离通常,光前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可达100km以上。
(2)无源光纤网(PON)在ITU G.983 建议中标准化的,分为两个部分:1、OC-3,155.520Mb/s 的对称业务;2、上行OC-3(155.520Mb/s)、下行OC-12(622.080Mb/s)的非对称业务。
(3)按照G.983建议,PON传输介质可以是一根或两根单模光纤,并通过波分复用WDM 实现双向传输。
(4)APON系统是PON和A TM相结合的产物,既是在PON的网络上,实现基于信元的A TM传输,它允许接入网中的多个用户共享整个带宽。
PON为多个用户提供廉价的共享传输媒介,而A TM技术则为从低速到高速的各种媒体业务提供可靠的接口,APON结合了这两者的优点。
(5)与其他接入方式相比较,APON(A TM+PON)具有以下的优点:1、系统稳定、可靠;2、可以适应不同带宽、传输质量的需求;3、与CA TV相比,每个用户可占用独立的带宽,而不会发生拥塞;4、接入距离可以达到20~30km。
1.6.5 IEEE802.16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1)IEEE802.16是一个点对多点的视距条件下的标准,最高传输速率为134Mb/s,用于大数据量接入。
(2)IEEE802.16a 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络网(WMN,Wireless Mesh Network)结构的支持。
IEEE802.16与IEEE802.16a经过修订后统一命名为IEEE802.16d。
(3)按IEEE802.16标准建立的无线网络,基站之间采用全双工、宽带通行方式工作。
(4)致力于IEEE802.16无线网络标准推广与应用的论坛组织是WiMAX。
(5)IEEE802.16标准使用的无线频道段为10~66GHz;IEEE802.16a标准使用的无线频段小于11GHz;IEEE802.16d标准使用的无线频段为10~66GHz或小于11GHz;IEEE802.16标准使用的无线频段小于66GHz。
(6) IEEE802.16标准的信道带宽为25/28MHz;IEEE802.16a、IEEE802.16d、IEEE802.16e标准的信道带宽均为1.25/20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