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实现_孟祥军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实现_孟祥军

自动控制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实现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Intelligent Charging Pile
孟祥军* 梁 涛** 王兴光 陈 杰 李建祥* MENG Xiang - jun LIANG Tao WANG Xing - guang CHEN Jie LI Jian - xiang
桩体结构及工艺设计采用交叉覆盖工艺,既保 证了桩体的防护等级达到 IP54 标准,在雨雪、水溅 等情况下,水珠不能进入桩体及桩体内部; 又能够在 工作时形成良好空气流动,保证充电桩内部元件的 散热;
桩体主体采用镀锌钢板,外表面采用汽车烤漆 工艺,保证了充电桩在潮湿、盐雾等恶劣天气环境下 不锈蚀;
元件选型时,所有零部件采用工业级元器件,保 证充电桩在工业环境温度范用环境大多在室外,工作环 境比较恶劣,需要适应雨、雪、雾、风吹、日晒、高温、 低温等恶劣天气的考验; 同时,电动汽车作为一个充 电设备,还必须能够承受各种电磁干扰的考验,在典 型的工 业 电 磁 骚 扰 环 境 下 能 够 正 常 提 供 充 电 服 务[7 ~ 10]。
充电桩软件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是将各功能模 块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各模块的协调调用,系统整 体控制流程图如图 3 所示。
图 1 充电桩硬件系统组成框图 主控板是硬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完成充电 过程的启动、运行、实时监控以及关闭,并可通过多 种通讯方式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后台。主控板的主要 功能特点包括: 具备 6 个串口,一个以太网口,动态 的 SDRAM 控制器,NAND 控制器,以及多路 IO 口, 具备工业级的温度范围等[6]。 为了实时监测充电桩的运行状态,保证充电过 程的安全、可靠,设计了监控保护单元。监控保护单 元组成框图如图 2 所示。该单元对充电桩的进线输 入电压,充电输出电压、电流,充电接口连接状态,车 载电池管理系统状态,车载电池状态等进行实时监 测,一旦出现异常,能够及时切断电源输出,保护电 动汽车、电池及充电桩本身的安全。 1. 2 软件系统设计 1. 2. 1 系统工作流程 当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用户将充电卡放置刷 卡区,根据画面提示通过键盘进行相应操作,连接充 电接口,选择充电模式,启动充电过程。 在上述过程中,控制保护单元检测充电接口连 接状态,如果连接状态不正常,则无法启动充电。同 时,在充电过程中,显示区的充电指示灯点亮,监控 单元实时监测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充电接口连接状 态、充电开 关 状 态 等,在 异 常 或 故 障 时 断 开 充 电 开
针对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接口不统 一、功能、性能设计标准不统一,质量良莠不齐的现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科技项目( 编号: 2011A - 04) 国网公司科技项目( 编号: SGKJ[16]) * 山东电力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002 **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1
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5]。电动 汽车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充电的主要渠道,其性能、 工艺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推广。因 此,非常有必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了电 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电动汽车充电桩设计时,不 仅要满足电动汽车充电的基本功能,还需要强化充 电桩电气安全、数据安全设计和环境及电磁兼容性 能的设计。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 9528. 2011. 06. 14
摘要 关键词
针对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符合国网公司标准的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首先介绍了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现状、需求,然后以国网公司标 准为设计原则,进行了硬件系统、主控板及监控单元的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原则进行了 软件系统的设计,针对充电桩恶劣工作环境进行了环境及电磁兼容设计。本充电桩已在山 东临沂、济南等众多充换电站运行使用,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安全、稳定、可靠,必将为电动 汽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电动汽车 充电桩 硬件系统
电气设计时,采用防雷器,电路设计上采用压敏 电阻、瞬变抑制二极管、磁环、磁珠等措施,保证充电 桩在典型工业骚扰环境下正常工作。 2 项目实施情况
本项目开发完成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于 2010 年 12 月 27 日通过了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 量检验测试中心的型式试验; 目前,本项目已通过有 关专家的鉴定,并在山东临沂焦庄充电站、义堂充电 站,山东济 南 英 贤 充 电 站、葛 家 庄 充 电 站 等 推 广 应 用,得到一致好评。现场应用图片如图 5 所示。
2011 年第 6 期 59
自动控制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块、后台通讯模块、远程通信模块等功能模块。其主 要功能框图如图 4 所示。
图 4 软件系统功能框图 当软件系统启动时,主控程序根据系统配置文 件加载程序配置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完成各通信 模块的加载。软件平台强大的多线程处理能力,主 控程序能够轻松的完成与各通信模块的交互。主控 程序通过各模块通信能够完成用户信息采集与展 示、实时数据采集与展示、充电流程控制、计量计费 功能等功能,同时该主控程序还具备后台通信功能, 能够把充电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充电记录等信息上 送到远方后台系统。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时,界面显示单元显示的内 容非常丰富,其中主要界面有欢迎界面、连接确认界 面、充电参数设定界面、启动充电界面、充电界面、停 止充电界面、结账界面、打印界面等。人机交互模块 通过与主控模块的交互,获取控制命令完成界面切 换; 获取用户信息与实时数据信息并进行信息展示。 安全模块由带安全存取模块( SAM) 的读卡器, 密钥管理系统,数据加密、解密模块组成。带安全存 取模块( SAM) 的读卡器采用硬件加密技术,对用户 卡与充电桩数据交互过程中所使用的临时变量进行 加密处理,并对传递过程进行线路加密,保证了用户 卡与充电桩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中,信息不会被外 界窃取。密钥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密钥 的生成机制和加密算法,并将生成的密钥存储在具 有密钥导 出 功 能 的 CPU 智 能 卡,即 SAM ( Security Access Module) 卡中。数据加密模块用于把用户数 据按照事先约定的加密方式加密并存储在用户卡的 用户数据区域。解密模块用于将读取的用户卡数据 还原为原始数据并进行相关的用户识别,扣费等操 作。 1. 3 环境及电磁兼容设计
1 电动汽车充电桩设计
本项目设计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依据《NB / T 33002 - 2010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Q / GDW 485 - 2010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Q / GDW 478 - 2010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导 则》、《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 见》相关要求进行设计。该产品在满足相关标准对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技术要求基础上,强化了充电桩 电气安全、数据安全设计和环境及电磁兼容性能的
桩浅析[J]. 农村电工,2010. 9
桩的技术水平和实用化水平,有力的推动了电动汽 [7] 崔玉峰,杨晴,张林山,王骏. 国内外电动汽车
车充电行业的发展。
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J]. 云 南 电 力 技
术,2010,2
[8] Scotland WWF. The Role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图 3 充电桩软件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1. 2. 2 功能模块设计 充电桩软件设计时采用了模块化的编写原则,
这样既能保证电动汽车充电桩软件系统高效可靠的 运行,又能使该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对产品 升级换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 - 7]。
按充电桩软件系统的功能可以把系统分为主控 模块、人机交互、读卡器模块、计量计费模块、打印模
58 2011 年第 6 期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设计,增加了视频拍照、微型热敏打印、无线组网等 功能。 1. 1 硬件系统设计
电动汽车充电桩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控板、监控 板、IC 卡读写器、数字电表、移动通信模块、触摸屏、 指示灯、按键等组成。硬件系统的硬件组成如图 1 所示。
关,并报警。
自动控制
图 2 监控单元组成框图
图 5 临沂焦庄充换电站现场照片 充电桩操作界面如图 6 所示。 3 结论 本充电桩严格遵守国网公司相关标准,并根据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方向,研制了一种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自动控制
稳定、可靠、安全、实用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运 [6] 齐文炎,霍明霞,杨延超.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
行结果表明,本充电桩的使用提高了电动汽车充电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ile Hardware system
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推动和电动汽车行业的 发展,电动汽车充电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1 ~ 2]。目 前,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试点工程已建成并投 运 87 座标准化充换电站、5179 台充电机和 7031 台 交流充电桩,覆盖全国 26 个省市,杭州初步建成电 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充换电站及充电桩数量已 居世界第一,我国成为世界上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最 多的国家[3 ~ 4]。为适应电动汽车发展要求,国家电 网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充换电站 2351 座,充电 桩 22 万个,初步建成覆盖公司经营区域的智能充换 电服务网络。
land: The Alpiq Group,2010
[10] Helena Spongenberg. EU States Plug in to E-
lectric Cars[EB / OL]. http: / / euobserver. com
/882 /26594. [2010 - 10 - 10]
Scotland’sLow Carbon Future[R]. Scotland:
WWF Scotland,2010
[9] The Alpiq Group. Electric Vehicle Market Pen-
etration inSwitzerland by 2020 [R]. Switz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