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消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一部分判断题(26)1.在发展经济与保障安全的关系上,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2.发生了燃烧就发生了火灾。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才是火灾。
)3.在采取的防火安全措施上,要把保护人的生命的措施放在第一位。
(√)4.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
(√)5.物质的燃点越低、越不容易引起火灾。
(×,因为燃点是可燃物开始持续不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所以可燃物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6.消防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
当单位的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时,单位应当责令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7.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不能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灭火器的取用。
(√)8.《消防法》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9.任何单位、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10.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是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消防义务。
(√)11.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应当设置符合标准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指示标志应当设在门的顶部、疏散通道和转角处距地面一米以下的墙面上。
设在走道上的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得大于二十米。
(√)12. 单位应当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13.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
(√)14.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15.走廊、楼道等公用区域可以放置、堆放其他杂物。
(×)16.电器火灾主要原因有:短路、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
(√)17.灭火器上的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灭火器的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色区域表示偏低。
(×)18.高层楼发生火灾后,不能乘电梯下楼。
(√)19.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20.大火封门无路可逃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堵塞门缝,向门上泼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时间,呼救待援。
(√)21.配电箱内所用的保险丝应该越粗越好。
(×)22.“ABC干粉灭火器”的意思是能灭A类、B类和C类火灾。
(√)23.爆炸品着火最好的灭火剂是水,因为水能够渗透到炸药内部将炸药的结晶包围起来使其钝感。
(√)24.当有毒爆炸品着火时,应戴隔绝式氧气或空气呼吸器,以防中毒。
(√)25.任何一起火灾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失去控制的燃烧所致。
(√)26.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第二部分填空题(11)1.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
2.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燃烧的三要素是助燃物、可燃物、着火源。
5.按公司规定,动火作业需要到消防中控室开具动火证。
6.公司消防中控室的位置在三号院三号门门卫东侧,电话号码是:86326637. 2011年4月9日公司三号院南车棚是由吸烟引起的。
8.消火栓按安装位置分为室内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两种9.室外消火栓根据其设置方式分为地上式和地下式两种。
10.按下室内消火栓内报警按钮,公司消防中控室可以收到报警信号并启动消防泵为消防管道增加水压。
11.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时,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提起提环,握住提柄,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第三部分选择题(23)1. 下列( A )物质是点火源? A.电火花 B.纸 C.空气2. 下列( A )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A.二氧化碳灭火剂 B.干粉灭火剂 C.泡沫灭火剂3. 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A.上部 B.中部 C.根部4.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C )。
A.就地打滚B.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C.迎风快跑5. 发现燃气泄漏,要速关阀门,打开门窗,不能( C )。
A.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B.使用明火C.既不能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更不能使用明火6. 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库存物品要分类、分垛储存,垛与垛间距不小于( B )米。
A.0.5B.1.0C.1.57.以下物品中( B )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A.灭火方法相同的物品B.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C.以上两种答案都对8.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进入库区的所有机动车辆,必须安装( C )。
A.刮雨器B.防护栏板C.防火罩9.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A)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A.1B.2C.310.穿过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小于(C)米A、2B、3C、411.室内消火栓口离地面高度应为(B)米。
A、1.0B、1.1C、1.212.1998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并于(C)正式实施。
A、1998年7月1日B、1998年8月1日C、1998年9月1日13.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氧化化学反应的物质称(B)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14.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既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C)A、助燃物B、可燃物C、氧化物15.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靠灭火(B)A、降低温度B、降低氧浓度C、降低燃点16.卤代烷主要靠(C)灭火。
A、降低温度B、降低氧浓度C、仰制链式反应17.据统计,在火灾事故死亡的人中,大多数是由于(B)。
A、被火直接烧死B、烟气窒息致死C、跳楼或惊吓致死,人员拥挤致死18.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C)逃生。
A、着火相反的方向B、人员多的方C、安全出口的方向19.发生火灾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用(A)捂住口鼻,采取匍匐前进或低头弯腰的方法迅速朝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离火灾现场。
A、湿毛巾B、手C、干毛巾、被子20.烟头中心温度可达( B ),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A、100~200℃B、700~800℃C、300~700℃21.我国的“消防日”是(C) A、1月19日 B、11月11日 C、11月9日22.火势初期,如果发现火势不大,未对人与环境造成很大威胁,其附近有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拴、自来水等,应尽可能地在(A)。
A.第一时间将火扑灭 B.第一时间报告火情 C.第一时间撤离23.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大火,不可进入(A)。
A.电梯 B.楼梯 C.通道第四部分简答题(18)1.什么叫火灾?答: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灭火的基本原理有哪些方面?答:A、冷却 B、窒息 C、隔离 D、化学抑制。
3.电气火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A、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的选用不当 B、安装不合理 C操作失误 D违章操作 E长期过负荷运行4.发生电气线路火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A、漏电 B短路 C过负荷 D接触电阻过大 E电火花和电弧5.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哪个方向喷射?答:上风方向。
6.A类火灾应选用哪类灭火器?答:A、水型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C、ABC(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D、卤代烷型灭火器7.B类火灾应选用哪类灭火器?答:A、干粉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C、卤代烷灭火器D、二氧化碳型灭火器8.C类火灾应选用哪类灭火器?答:A、干粉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C、卤代烷灭火器D、二氧化碳型灭火器9.带电火灾应选用哪类灭火器?答:A、卤代烷灭火器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干粉型灭火器10.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选用什么灭火器?答:A、磷酸铵盐干分粉灭火器 B、卤代烷型灭火器11.水的禁用范围有哪些?答:A、轻金属火灾 B、遇水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物质火灾 C、处于熔化状态的钢或铁 D、处于白热状态的化合物或炭12.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A、报警早,损失小 B、边报警、边扑救 C、先控制,后灭火 D、先救人,后救物 E、防中毒,防窒息 F、听指挥,莫惊慌13.“四懂四会”是指什么?答:“四懂”①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②懂预防火灾的措施;③懂灭火方法;④懂逃生方法;“四会”①会报警;②会使用消防器材;③会扑救初期火灾;④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14.什么是“消防四个能力”?答:①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②提高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③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④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15.开具动火证时如何确定动火等级?答: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类。
①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②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和车间生产现场进行的动火作业。
③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16.火灾按燃烧物质的性状分为哪几类?答:分为A、B、C、D、E五类。
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花、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E类火灾是指带电物体或精密仪器火灾,如电视机、变压器等电器火灾。
17.职工消防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答:消防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消防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教育②消防安全法规教育③消防科普知识教育④火灾案例教育⑤消防安全技能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按教育对象的多少分为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两种形式,按教育的层次可分为厂级教育、车间级教育、班组级教育。
18.什么是动火作业六大禁令?答:①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②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③不清洗、置换合格,禁止动火;④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⑤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⑥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