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建议

关于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建议

关于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建议
一、坚持“大质量观”理念深化质量内涵建设
“大质量观”是指牢固坚持“质量就是医院的生命”理念,不断借力国内外最先进的质量控制理念和方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策略。

不仅包括传统医疗质量所指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而且包括医疗效率、经济效益、患者心理一社会因素影响等,还包括患者对医疗服务、医疗环境等满意度。

以“大质量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提升质量品质,建立各病区质量管理小组,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狠抓技术准入管理,抓手术分级管理,抓临床技术创新管理,规范学科建设和临床技术管理;优化门诊布局,强化门诊预约,优化急救流程,加强收费监督管理,提升优质门诊服务。

医院通过“大质量观”的建设,培育质量文化,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管理,在全员中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人人有责”的质量文化氛围。

二、聚焦“认可度导向”拓展医疗质量品牌
一是以“患者满意度”为导向。

医院始终把患者满意度作为医疗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来抓,并依托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融合电话随访、患者调查等多种手段,建立和完善了满意度调查体系,把满意度调查情况纳入科室质控考评。

二是以“医患和谐度”为导向。

以医患和谐来考量医疗服务的水平,以“患者为中心”引领服务品质提升的方向,尊重患者话语权,注重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健康价值需求,让患者的反馈进入医院质量管理
决策的主渠道,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三是以“同行认可度”为导向。

医院衡量医疗质量发展水平高低,看该学科是否产生了行业的技术规范、疾病诊治指南;看是否建立了手术标准,是否有规范的临床科研成果产出;看学科带头人在全国各类医学会中是否担任了副主任委员以上学术任职等。

三、完善长效机制和预警机制系统化保障质量安全
医院重点融合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考核和培训体系,促进提高医务人员素质,长远牢固质量品质提升基础;定期召开医疗安全形势分析会、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专题讨论会、委员会联席分析会等,整合各管理层级的质量督查力量,不断形成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力;将质量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至临床一线,实时把握医疗质量安全态势,增强发现隐患的敏感性,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强调主动干预,积极预防,超前预警。

四、狠抓医疗品质提升工程突出解决关键和重点。

医疗品质是医院最核心的品质,是品质强院根本所在。

医院紧紧抓住医疗质量品质这个根本,重点推出“规范学科建设和技术管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核心技术品质打造”等品质提升工作,并以此为纲,统筹医院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五、依靠四重力量形成全面质量管理网络
一是发掘科级管理力量。

医院把科室确定为质量管理的战略业务单元,发挥科室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强化科室自主管理
意识和能力。

二是融合专家管理与专职管理的力量。

医院成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多个专家委员会,依靠专家出谋划策,把关指导;质量专职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督促落实。

三是引入患者监督力量。

医院通过系统问卷调查、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等形式,使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融合,持续改进。

四是依托“数字化医院”科学管理平台。

数字化提升医院智能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国际ISO 9000质量管理平台,强化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强化临床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细化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合理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狠抓重点环节质量,定期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考评,强化医疗质量检查与分析,促进质量整改,以保证医疗质量的提高。

丰富质量控制手段,缩短质量控制时滞,强化监控组织职能,促进医疗缺陷早发现、早改进。

合理利用运用品管圈、PDCA 循环、质量追踪法等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医疗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加大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和教育,增强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法律意识,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新理念,由被动检查变为主动做好工作。

以核心医疗质量的执行落实为重点,加强病历书写、手术分级、手术安全核查、临床用血、临床路径、危急值管理等工作的检查督导。

强化重点部门的质量管理,严格做好院感防控。


对业务科室的特性细化考核条款。

举行医疗质量与安全优秀科室、优秀病历的评选活动,向先进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