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寒假文言文练习题一

高中寒假文言文练习题一

寒假文言文巩固练习(一)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

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以军政掌印。

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

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

比输太仓,故有鬻筹之弊②,客以告。

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

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

”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③,当降级。

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

景通笑曰:“吾以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

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

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

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

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大宁都司掌印。

河间治河,久未底绩。

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

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

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

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

”荣惭而退。

……斑白始有子,曰继光。

继光綦履④过庭,将军大诟曰:“童子何如!綦履必锦衣,锦衣必肉食。

尔父清白,必不尔餍。

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既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

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

命绮疏⑤四户,列两楹间。

工请益绮疏十二。

景通曰:“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

不然,此且不保。

”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李贽《叙藏书》)【注释】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

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以谋取私利。

③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和支调。

④綦履:绣花鞋。

綦,鞋上花纹。

⑤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当.降级(2)景通谢.曰(3)卒却.之(4)工请益.绮疏十二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B.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他植者则.不然C. 犹聚族于.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故有鬻筹之.弊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吾以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4、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目摄之”一句的作用5、本文表现了戚景通、和的品质。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夜游孤山记余至湖上①,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

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

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

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

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

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

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②。

已舍艇,取径沮洳间,至望湖亭③。

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④、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

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

亭废,今为龙王祠。

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泠桥石阑。

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⑤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

”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

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

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

作记以游之明日。

【注释】①湖:指西湖。

②林处士:指林逋,安君复,杭州钱塘人,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之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

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

③沮洳(jù rù):低湿的地带。

④两高:指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和北高峰。

南屏:西湖南边的南屏山。

⑤贾似道:南宋奸相。

6、根据文意,作者写下这篇“记”的时间是农历月日。

7、简析文中划线句“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的表达效果。

8、下列对“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祠的左边右边有几十个人住着,树林中隐隐约约看得见灯火。

B.祠的左右住有几十户人家,灯火在丛生的草木间忽隐忽现。

C.大概住着几十户人家,在灯光中树林隐隐约约看得见。

D.祠的左右大概住有几十户人家,灯火在草木丛间忽隐忽现。

9、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10、本文是一篇出色的抒情寄慨的山水小品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七)(一)阅读下列文言,完成1-5题记句容叟袁枚①舟过燕子矾,泊古寺,有叟训数僧。

貌癯而古,须发堕落,高吟所作诗,齿缺不能音。

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曰:“余非有道者,累于道者也。

”询其姓,曰赵,句容人。

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

誓不娶,年十九,母亡。

②慕茅山三洞为神仙居,绝欲得之,仡然从三人而行,裹粮趋洞所。

洞冥然黑,人倒卧作蛇行以进。

叟先入,堕水,幸浅,无所伤。

二人者秉烛继之。

蝙蝠哑哑万数,如大片黑云来扑火,火灭。

其一毒虺,长三四尺,狂走有声。

三人苦畏,联衣带行山根,触顶碍眉,石乳雨下,讫不得住。

又五六里,得坦穴,闻钟磬鸣,大喜奔之,石罅水所为。

望如黑海,昏雾杳藐,波浪大作,不可穷也。

灯尽灭,且饥,为是悛而止。

从原径返,行且卧,迷无所复。

闻人声如天外呼者,则三人之戚友具麦饭纸钱号于洞口也。

牵以绳,三人同上,见青天如得故物,人间已三昼夜矣。

③叟归,学茹气呼吸法,于三人中最为长年,卒衰废,与他老人同。

无所名一钱,乃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

自悔空然慕道,几死穴中。

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⑴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 ) ⑵二人者秉.烛继之 ( )⑶石乳雨下,讫.不得住 ( ) ⑷(叟)于三人中最长年,卒.衰废(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A.①貌癯而.古②仡然从三人而.行B. ①二人者.秉烛继之②闻人声如天外呼者.C.①慕茅山三洞为.神仙居②于三人中最为.长年D.①询其.姓②其.一毒虺3.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⑴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⑵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

4.第②段体现老翁“累于道”的细节有(2分)(1)(2)5.从结构的角度,简析第③段的作用。

(2分)(二)阅读下列闻言,完成6-10题菊菊花者,秋季之牡丹、芍药也。

种类之繁衍同,花色之全备同,而性能持久复过之。

从来种植之花,是花皆略,而叙牡丹、芍药与菊者独详。

人皆谓三种奇葩,可以齐观等视,而予独判为两截,谓有天工人力之分。

何也?牡丹、芍药之美,全仗天工,非由人力。

植此二花者,不过冬溉以肥,夏浇为湿,如是焉止矣。

其开也,烂漫芬芳,未尝以人力不勤,略减其姿而稍俭其色。

菊花之美,则全仗人力,微假天工。

艺菊之家,当其未入土也,则有治地酿土之苏,既入土也,则有插标记种之事。

是萌芽未发之先,已费人力几许矣。

迨分秧植定之后,劳瘁万端,复从此始。

防燥也,虑湿也,摘头也,掐叶也,芟蕊也,接枝也,捕虫掘蚓以防害也,此皆花事未成之日,竭尽人力以俟天工者也。

即花之既开,亦有防雨避霜之患,缚枝系蕊之勤,置盏引水之烦,染色变容之苦,又皆以人力之有余,补天工之不足者也。

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

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婆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

若是,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

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吾知敛翠凝红而为沙中偶语者,必花神也。

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揄扬,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

艺菊之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之,是但知花好,而昧所从来。

饮水忘源,并置汲者于不问,其心安乎?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

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薄之也。

予尝观老圃之种菊,而慨然于修士之立身与儒者之治业。

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则焉往而不为圣贤?使能以种菊之有恒者攻吾举业,则何虑其不掇青紫?乃士人爱身爱名之心,终不能如老圃之爱菊,奈何!(《闲情偶寄》)6.文章第1段按照顺序来叙述养植菊花的过程的,说明。

(2分)7.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观全文,最主要的对比有:(2分)①菊花和牡丹、芍药②和③和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花分两类,天然的和人工的。

而作者推崇的是人工的花卉,因为经过劳动,花会开得更美丽。

B.人们往往只看到菊花之美而看不到种花人背后的辛苦。

作者对此颇有微词。

C.修士和儒者与种菊者一样,具有勤勉精神和恒心,这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D.这篇文章赞颂了菊花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精神品质。

9.作者写菊花的用意有(用原文回答)。

(2分)①②10.本文选自《闲情偶记》,然而此文“闲情”并不“闲”。

请你对此作出说明。

(3分)寒假文言文巩固练习(一)答案一、1、有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情怀的隐士。

2、D3、“枕”突出了“眠松”的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清风徐徐入梦,反映出诗人置身此境,心凝神释,达到了与万化冥合,物我融一的境界。

二、1、判决,判罪推辞,拒绝推辞,拒绝增加2、A3、(1)我因为不欺骗而承受罪过,反而收受余利的银子做欺骗的事吗?(2)他晚年时策划防御异族,策划的内容累积起来有几百张文稿。

4、“目摄之”就是“以严厉的目光使安荣慑服”的意思,景通举荐安荣为佥书,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以严厉的目光是安荣慑服,义正词严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目摄之”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景通任人唯贤,清廉疾恶的性格特征。

5、刚正不阿,清廉疾恶,任人唯贤,教子严格,为人简朴,安于清贫(写出任意三项即可)三6、七十三7、把月下的湖山写得清静高朗,以此来渲染烘托林逋的高洁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林逋的赞美敬仰之情。

8、B9、本文借记叙夜游孤山的过程,抒发封建士大夫清贫节义、富贵不移的世俗感慨,寄托了作者不慕容华,鄙视权贵的清高情怀。

10、本文记叙简括,然而在写景议论时,则熔铸精炼,着意经营,描摹清丽而含蓄传神,指点直截而爱憎分明。

前半部分中在写景抒情,以明月高峰“湖碧天青,万象澄澈”的孤山形象渲染烘托林逋高洁的品格,以“徘徊林处士墓下”体现作者的企慕之情,力求表现一种清静高朗的意境。

后半部分则重在说古议论,借贾似道宅第泯灭和林逋墓地长存,以对比富贵不义和清贫节义的两种人生道路,鲜明点出本文的主题思想,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

而末尾写寺庙声寂,则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一种翻新,表示归途已经夜深。

本文写景抒情,凭吊古迹,抒发了作者清贫节义的情怀,感慨富贵不移的世俗,在清静高朗的意境中蕴含着对现实的不平情绪。

【译文】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

世代继承登州卫指挥佥事,凭借军功掌管军政的印章。

派往他管辖地的使者推举孝廉,他被提升为江南运粮把总。

他上任后就废除积弊,除去羡余。

到了要把粮食输送到太仓,以前有虚报数目谋取私利的弊端,他的门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