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理测量学真分数和信度和效度课件
心理测量学真分数和信度和效度课件
心理测量误差的三方面来源
• 在心理测量中,常见的误差来源于三个方 面: 测验内部,施测过程,受测者本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测验内部引起的误差
测验内部的误差主要来源于题目取样: ①、当测验题目较少或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 的反应受机遇影响较大(譬如一次考试碰巧准备到 或没有准备到某题);当几个测验复本不等值时, 接受不同的题目,就会获得不同的分数。 ②、除题目取样不当可引起误差外,其他一些因 素,如题目用词的模棱两可,对反应步骤说得不清 楚;题目过难引起猜测;时限短使被试仓促做答等, 也可能成为误差的来源。
即E=0 (2)真分数和测量误差是相互独立的,
即 rTE=0 (3)误差分数和实得分数的相关为0,
即 rXE=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真分数理论 与 信度 效度
实得分数(X)中的变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X V
IE
T
图 4-8 实得分数、真分数和误差的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误差与真分数、和实得分数的关系
在公式3-1中,E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实得 分数可能大于真实量,也可能小于真实量,总是围绕着真值上下波动。 关于测量误差(E)有以下假设: (1)如果对一个人测量无数次,其平均误差为0,
系统误差
就是观测过程中服从确定规律性的误差。由于实验条件不同,造成不 同的有一定规律性的误差属于这类误差。心理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方法、 不同的被试样本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规律性的影响。这类误差不能通 过增加实验次数消除。如果需要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加以消除,这一问题我 们将在后边的变量处理和实验设计中讨论。
过失误差
一般把明显歪曲实验结果的误差成为过失误差,它是由于实验观测过 程中的过失造成的。这些错误有测错、传错、记错、仪器失灵、取样错 误。在实验数据整理过程中必须鉴别、舍弃这些含有过失误差的数据(又 称异常点),否则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心理测量的误差种类
•误差定义,误差是由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 素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心理学研究差 (恒定误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X2)——实得分数变异 (ST2)——真分数的变异 (SV2)——有效变异数 (SE2)——随机误差变异 (SI2)——系统误差变异
真分数理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真分数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概念
•真分数:一个测量工具在没有测量误差时,所得到的真正值。 •真分数的操作定义:经过无数次测量所得的平均值。
•真分数的定义表明,一个人在一个测验上所得的分数,是他 的真分数的函数,也是测量误差的函数,用公式表示如下:
心理学研究中的三类误差
随机误差
又称偶然误差。由实验中一些偶然因素引起又不可控制的误差。随机 误差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其存在是绝对的。
随着实验观测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变化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它总是围绕被观测的真正值(又称真分数,一般用多次观测的平均值来表 示,真正值是无法测量到的)波动,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数随着观测次数 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至于趋近于零。
①、物理环境 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声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皆具有影响。 ②、主试者方面 主试者的年龄、性别、外表,施测时的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均能影响测验结果。倘 若不存在按照规定实施测验,如制造紧张气氛,给予特别协助货暗示,以及计时错误等, 都会带来较大误差。特别是当测验具有复杂步骤和说明,或测验题目本身是模糊不确定的 形式时;当主试者在安排测验条件上有较多余地(例如个别实施)测时;当测验是对幼儿、 有情绪困扰者以及对测验程序不熟悉的人施测时,主试者的影响更大。 ③、意外干扰 在测验环境复杂,特别是当受试人数较多时,容易发生出乎意料的干扰或分心事件。 例如:停电、有人生病、有人作弊、计时表停了、临时发现题目或作答纸张印刷不清或装 订错误等,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引起不安和扰乱,导致成绩不准确、不一致。 ④、评分计分 评分不客观以及计算登记分数出错也是常见的误差。一般选择题的评分教为客观。而 问答题、论文题等自由反应型的题目,评分标准很难掌握,加之阅卷者的偏好个不相同, 因而难以保证分数的一致性。不仅各教师间有此差异,即使是同一教师一次评许多卷,受 情绪疲劳、外界干扰、卷面整洁、考试前后位置引起的对比效应以及对学生成见的影响, 标准也可能不统一,甚至同一张试卷隔一段事件再评,前后给分也可能不一致。至于学校 间、地区间的差别就更大了。 为了控制与施测过程有关的误差,主试者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化程序施测和评分,不得 任意改动和发挥,同时要机智地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 是测量误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X=T+E
•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 • 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 E仅指随机误差,不包括系统误差(I),后
者不引起分数的改变,因而包含在真值中。 • 即,T=V+I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由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
在三种误差来源中,与施测过程有关的误差可能是最容易控制和检验的。测验的标准 化水平越来越高,大部分施测条件能够得到控制。但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许多意想不 到的偶然因素仍可能影响测验分数,使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