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调查实习报告
姓名:王明飞
学号:2011271214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指导老师:岳杰、焦珍
实习名称:湿地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治理
实习目的:本次为资源环境专业湿地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治理,目的在于了解冀中南地区湿地环境的基本状况,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规划利用湿地资源,如何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实习时间:2014年6月3日星期二至2014年6月6日星期五实习地点:邢台市污水处理厂、西北留湿地、衡水湖湿地
实习内容:
一:邢台市污水处理厂
第一天我们到邢台市污水处理厂参观实习。
该厂始建于1997年,是邢台市利用澳大利亚政府贷款并采用其技术和设备的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污水15万吨,日回用水9万吨,设计进水水质COD<500mg/l,BOD<180mg/lSS<200mg/l。
其中泵站、6KM输回水管线、一级处理厂(13.8ha)、土地处理区(289.90ha,全部是荒滩沙地)为一期工程,再生水和城市管网为二期工程,总投资1.72亿。
污水处理厂的厂长同志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整个污水处理的总过程。
城市污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通过截留井进入粗格栅和细格栅打捞大小渣滓,经过曝气沉砂池沉淀排除较重无机颗粒,进入初级沉淀池和生物反应池去除污水中的BOD、及氮和磷,进入二次沉淀池和D型滤池去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然后出水供发电厂作为冷却用水。
对于污泥的处理,目前为止为填埋处理。
污水处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通过科学技术实现污水的净化回收再利用,充分节约了水资源,并获取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二:西北留湿地
第二天我们坐车来到邢台西南部的西北留天然湿地进行实地考
察学习。
西北留湿地位于邢台市桥西区,是邢台市最大的天然湿地,西北留湿地的形成有很多说法,主流的说法是本身地势低洼,加上挖矿,塌陷,形成一大片的低洼地带,通过蓄积水源,形成了一片湿地水域,水源补给主要靠地下水,上游朱庄水库放水时,地下水通过砂质岩层大量补给西北留湿地,水位也随之上涨
西北留湿地的生态效应非常重要,相当于邢台市的“肾”吧。
从2010年起,邢台市桥西区政府规划在西北留湿地建设占地面积3500亩的襄湖岛生态湿地公园,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一直到如今2014年,该项目也没有落实,其中涉及到诸如资金、移民、政策变动诸多问题。
该水域对外封闭,面积小,如果开发水产养殖,很快便会造成严重的水域富营养化,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发展生态旅游又需要巨大的资金投资,钱从何处来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如果不开发又会造成资源的闲置。
这对矛盾突出考验着政府对西北留湿地的规划开
发。
对于西北留湿地,我觉得还是以保护为主,开发次之。
三:衡水湖湿地
第三天我们乘车来到号称京南第一大湖、河北省第二大湿地衡水湖。
衡水湖又称“千顷洼”,坐落在河北省衡水、冀州、枣强之间的三角地带,是华北平原惟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283平方公里。
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I、II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
据考证,衡水湖为浅碟形洼淀,由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的洼地积水而成,属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中冲蚀低地带内的天然湖泊。
关于衡水湖的开发还是比较滞后的,历史传说少且不被人们所熟知,人文旅游发展不充分;衡水湖位于冀中平原,只水无山,造景条件有限,自然风景旅游价值不高;以及衡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有限。
但是,衡水湖的生态价值是巨大的,衡水湖大面积的水域对于区域小气候的调节作用非常突出,对衡水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衡水湖对于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有重要意义,本地的生物资源丰富,是动植物的乐园。
衡水湖属于海河流域,汛期可以调节洪峰,降低灾害系数,旱季可引水灌溉,降低干旱灾害对周围农业生产的破坏。
由于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衡水市区的浅层地下水和承压水已经
基本消耗殆尽,目前衡水市的用水基本上是调衡水湖的水作为工农业
用水和居民用水。
并且衡水湖还作为南水北调的一个水源地,其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实习总结:本次关于水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规划治理的野外实习收获颇丰,使我了解了冀中南地区的湿地环境的基本状况,了解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生产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巨大的反作用。
在这个淡水资源如此贫乏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懂得珍惜保护每一片湿地,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我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努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争取使每一滴水都得到合理利用,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健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