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小81楼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越战老兵回忆录剑舞南疆——1、出击之前先剃头一、首战复和2月19日。

天气,晴。

凌晨一时,我师在宁明县妙利地区奉广州军区前指电令,迅速乘汽车分两路向水口方向机动,从行进间加入战斗,接替125师攻打复和的任务。

1、出击之前先剃头1978年四季度,伴随着中国改革大潮的涌动,媒体上关于越南当局**排华、屡犯我边境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

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已经察觉到中越之间可能开战的苗头。

其实,我当时所在的162师已经接到有关指令,进入一级战备。

部队干部停止休假,战士停止探家,迅速充实编制,调整配备干部。

同时,部队开展在山岳丛林地作战的演练。

司令部机关在作战室挂出了越南北部山区地图,开始图上作业;政治机关忙于战时政治工作的部署和演练,拟发战斗动员令;后勤部门迅速为各分队检修枪械,补充弹药。

可以说,整个部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月12日,作战命令终于下达。

开进前夕,我发现很多分队干部战士都在理发,其中很多人都剃成了光头,俨然一副和尚像。

连队卫生员告诉我,战时假如头部负伤,长头发影响战场救护效果,不利于抢救伤员,从即将到来的战场救护角度出发,医护人员建议参战人员头发要短,一般不得超过一寸,最好光头。

于是,剃头——就成了部队战前准备工作的一项内容。

出发之前,我作为部队政治机关的干部,按照要求做好了参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战争,我没有参加过,以前只是在电影里看过,在书本里读过,事实上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不知道。

可是,我马上就要走进战场,马上就要亲身经历,将来是“光荣”啦,还是活着回来?很难说。

我首先想到了前者,假如我“光荣”啦,我需要留下什么遗愿,还有那些工作需要提前做好?我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弟弟,想到了两个姐姐,他们,是我生命历程中难以割舍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他们朴实无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靠勤劳的双手把我们养大,作为子女,还没有来得及孝敬他们,就先“走”啦,似有遗憾。

想到此,鼻子有些发酸。

聊以自慰的是,当我得知部队要上前线时,已经将提干后的大部分积蓄寄给二老,又购买了部分他们需要的衣物寄回。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更是一个细心的人。

战后回家和她聊天,她说当时感到纳闷:“这孩儿怎么老往家寄东西呀!”关于我将要上前线打仗的事,我给弟弟写信,嘱托他不要告诉父母。

弟弟俨然守诺,向老人隐瞒我上前线的实情,但老人家还是似有察觉。

后来她告诉我,其实她知道我可能上了前线,她感觉得到,那是母子之间的一种天然感应!那些日子,每逢乡亲们议论中越边境战争的事,她一走到跟前,人家都不说话啦,或者马上改换话题。

她也很知趣,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乡亲们在一起唠叨前方战事,她都会躲得远远的,自己在那里暗暗流泪。

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很可能受到敌人地伤害,说不定就回不来了。

那时我们家,我的两个姐姐已经出嫁,自成体系,用不着我来挂念。

只是我那个弟弟,令我非常思念。

一是他小,还在读书,需要我这个当哥哥的给点帮助;二是他自幼聪慧,勤奋读书,和我一样,在学校学习成绩特好。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他在没有时间复习的情况下参加高考,一举考上大学,使我感到骄傲,我不能不对他产生留恋。

我能给他留下些什么呢?我把自己的蚊帐、一双胶鞋和通过管后勤的老乡价拨到的一个雨衣叠放到一起,又拿来稿纸和笔,恭恭敬敬地写下“遗书”二字。

下边写上:“将这三样东西送给我亲爱的弟弟,1979年2月12日”。

我将遗书加在这三样东西中间用绳子左一道、右一道地捆好,又在包裹外面写上收件人地址、姓名。

按照规定,将物品交给留守处人员统一保管。

如果我在战场上“光荣”了,这个包裹将作为烈士遗物,由当地政府民政部门转交给我的亲人。

我奉命跟随486团七连开进。

这也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历史的英雄连队。

1974年12月28日,我从家乡河南省唐河县应征入伍,来到这个连队,在这里经过严格的教育训练,使我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1977年提升为干部,后来调到部队政治机关工作。

连长王荣森,指导员许可元,副连长苏建国,副指导员赵全发等连队首长很熟悉,班排骨干也不陌生,只是又添了许多新战友。

大家一路上互相鼓励,斗志昂扬。

只见他们一个个紧握钢枪,神情自若,感觉他们不像是走向战场,好像是正在进行一次常规的军事演习。

经过几天的长途行军,2月17日拂晓,列车在广西宁明站徐徐停下。

这时,前线传来隆隆炮声,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已经打响,炮火准备开始。

我们跳下火车,迅即爬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汽车,一溜烟似的朝凭祥方向驶去。

根据广西前指命令,我师将从友谊关出境,直插越南重镇凉山,于友军一道歼灭固守在那里的越军。

数小时后,我们来到中越边境,我看到了边境海关门楼上方“友谊关”三个字。

奇怪的是,这时部队接到命令,停止前进。

我下了车,望着“友谊关”三个字,心绪难平。

在越南长期的抗法和抗美斗争中,中国人民始终站在越南人民一边,在自己国力并不强盛的情况下,节衣缩食,倾囊相助。

有多少战略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越南,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丢弃家小从这里从容地走向抗美援越的战场。

他们在越南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和人民并肩战斗,出生入死,很多烈士至今还长眠他乡。

但是,越南当局在霸权主义思想驱使下,泯灭了中越两党、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生死情谊,背信弃义,推行敌视中国、**排华的邪恶路线,并不断在我边境线上滋事挑衅,使我边民不得安宁。

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还击,以图打击越南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

那天晚上,我们在国境线我方一侧一个叫馗塘的地方宿营待命。

在馗塘待命期间,我们得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广西方向西线42军的部队攻击高平的战斗有点不顺。

越军为了阻止他们的英勇进攻,炸开上游水库,将他们的进攻道路全部淹没。

越军趁机组织反击,使他们吃亏不小。

为加强西线方向的进攻力量,保证夺取围攻高平战斗的胜利,广西前指命令我师改变作战计划,从水口关入越作战,参加攻打复和、围攻高平的战斗。

接到命令后,我们三更造饭,五更出发,19日拂晓乘汽车沿国境线我方一侧的公路朝水口关方向进发。

二月的天气,我国北方天寒地冻,万木休眠。

此时的广西中越边境前线,依然是山林葱翠,绿草茵茵。

路边一颗颗南方特有的木棉树,花蕾朵朵,初露芳容。

如果没有战争,这里倒是绝佳的旅游休闲胜地。

边境线上,我方战机空中巡逻,侦察雷达高效运转。

运送部队的军车排开长龙,留下十多公里的滚滚浓烟。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距水口关大约一公里左右的一个村庄,部队召开了入越作战前的最后一次会议。

主任张芝祥传达上级关于入越作战的有关指示,部署战场政治工作,并明确分工每个人的战时任务。

为便于机动作战,部队实施轻装,将背包等笨重物资留在国内。

轻装之后我身上携带的物品是:五四式手枪一支及其子弹、雨衣一件、急救包一个,这几样东西左肩右斜;挎包一个(内装压缩干粮、茶缸等)、防毒面具一具、御寒小毯子一个,这几样东西右肩左斜。

与一线连队战士相比,我身上携带的这点负荷够轻了。

可是远路没轻重啊,在那浴血奋战的日子里,一天到晚总感觉双肩酸沉酸沉的,时不时总想解开让肩膀轻松轻松。

就在我们机关开会的时候,42军在前方作战的部队向后方运送伤员,车辆就从我们身边经过。

看着伤员身上被鲜血浸红的绷带,心想,过不了多久,我可能和他们一样,躺在这样的车上被送往后方。

想到这儿,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下午两点多钟,我随部队一起跨过水口关边防检查站进入越南境内,占领阵地,开始了难忘的战斗生活。

2010-9-10 10:25.回复引用小82楼2月19日。

天气,晴。

当日14时47分,我师先头部队485团乘汽车通过水口大桥从行进间加入战斗,边打边前进,至19时进至班某一线,与友军取得联系。

484团于19时推进至巴脱以西地区。

七连进至复和南侧交叉口与敌激战,击溃敌人后该团当夜在哥新与125师取得联系。

师命令486团拔掉鱉敦附近孤山上的敌人残存火力点,保障公路交通安全。

2、智取孤山“桂林山水甲天下”。

到广西旅游,我们会被那绝佳的山水所吸引,为一座座奇山妙峰所展示的美丽赞叹不已。

中越边境地区,尤其是和广西毗邻的越方一侧的山区,更是奇峰突兀,怪山林立。

我们2月19日下午从从水口关进入越南,刚走几公里,一座孤零零的独山直挺挺的出现在面前。

咋一看,这座山的模样就像我们吃饭的酒桌上放了一个酒瓶子。

或者说,又像是我们酒泉卫星发射场择机待射的长征运载火箭,孤立挺拔,直刺蓝天。

这座山位于水口关至复和之间鱉敦附近公路东侧,高二百米,山势陡峭,四周数百米距离开阔平坦,活脱脱一个啤酒瓶放在那里。

山上面耸石林立,荆刺丛生。

据当时的越南人讲,这座山叫“光荣山”。

山上构筑了上下相连的三层地道,最多可以容纳一个连的兵力。

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中,想必是该山曾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越军仍然利用该山的天然条件进行防守,在山洞工事内布置有五七无后坐力炮,火箭筒,轻重机枪等武器,组成交叉火力,阻滞我军进攻。

2月17日,我军奉命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42军的作战部队猛打猛冲,很快撕开越军防线,迅速向纵深攻击。

这座孤山,当时没有来得及拿下。

我们占领阵地后,看到被炸死的水牛四蹄朝天;被打死的越军或卧或躺,姿态各异。

同时还看到,来往于公路上的作战坦克、运输车辆在经过孤山脚下时,都要将枪口、炮口对准孤山越军阵地边射击边快速通过。

尽管如此,仍时有我军的坦克和军用车辆被越军的火力击中。

这座山太重要了!从水口通往复和与格灵的公路正对着这座山冲过去,到了孤山脚下呈丫字形叉开,向左方通向复和、高平,向右方直通越南重镇格灵。

越军几天来死死扼守孤山,阻滞我军行动,已成为我军顺利发展进攻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尽快拔除。

二月十九日下午,师令四八六团拿下孤山,消灭守敌,控制这一要点,确保公路安全和各参战部队运输畅通。

夺取孤山的任务由四八六团一营完成。

营里作如下部署分工:一连主攻,三连助攻,二连为预备队。

作战任务下达后,一连马上组成了突击排。

排长何少强立即召集全排传达任务,进行动员,并带领两个小组,利用夜暗,潜入孤山周围,对敌情、地形进行侦查。

然后,召开“诸葛亮”会,发动骨干献计献策。

大家一致认为:孤山正面是悬崖峭壁,敌人火力重重,防守严密,不利于我军突破,如果硬攻,伤亡肯定很大。

山右面及背面火力薄弱,地形较平缓。

鉴于孤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地貌特征,拟定了智取而不是强攻的作战方案。

即采取正面牵制,侧面突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法。

决心令一部利用夜暗,以强攻方式从左侧攀登;排主力从山后侧以神速之势直捣山顶,凌晨在正面主力的配合下,山上小分队从上往下打,山下主攻部队从正面打,一举将敌打乱、打懵,夺取孤山。

二十日凌晨四时三十分,奇迹般的战斗开始了。

突击排的勇士们利用夜暗荫蔽地接近山脚,沿着陡峭的山崖向上攀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