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我 在 这 头
乡 愁 是 一 湾 浅 浅 的 海 峡
而 现 在
母 亲 在 里 头
我 在 外 头
乡 愁 是 一 方 矮 矮 的 坟 墓
后 来 啊
新 娘 在 那 头
我 在 这 头
乡 愁 是 一 张 窄 窄 的 船 票
长 大 后
母 亲 在 那 头
我 在 这 头
乡 愁 是 一 枚 小 小 的 邮 票
乡
三,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4,分组学习,拓展探究 分组学习,
古 今 联 读
四人小组,将课前积累的含 “愁”(全六册课内外古诗词) 的诗句交流、分类,找出哪些 “ 愁”“ 愁”的 愁”“ 愁” 诗句
点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 迁龙标遥有此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3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 《 宣州谢 楼 饯别校书叔云》 饯别校书叔云》 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4 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5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李煜《相见欢》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6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 7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 咏 梅》......
乡
三,教学过程
余 光
愁
4,分组学习,拓展探究 分组学习,
中
比 较 阅 读
1,比较余光中的《乡愁》 1,比较余光中的《乡愁》和 舒兰的《乡色酒》 舒兰的《乡色酒》,说说它们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的 的 比较
点评
相同点:都是写的思乡之情, 相同点:都是写的思乡之情,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托物 寄情,语言都非常朴实,每节诗都十分工整。 寄情,语言都非常朴实,每节诗都十分工整。 不同点: 不同点: 借助的意象不同: 乡愁》借助了邮票、船票、坟墓、 借助的意象不同:《乡愁》借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 不同 乡色酒》中借助了柳树、椰树、月亮。 峡;《乡色酒》中借助了柳树、椰树、月亮。 情感方面: 乡愁》中将思乡之情上升到爱国之情, 情感方面:《乡愁》中将思乡之情上升到爱国之情,《乡 方面 色酒》 色酒》中除了思乡之情外还有一种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喜悦 之情;《乡色酒》在写作手法上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语 之情; 乡色酒》 写作手法上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上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言上有略微不规则变化。 言上有略微不规则变化。
谢谢大家 请老师们多批评、多指正!
广州黄埔中学语文组 2005.12.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
《乡愁》是初中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乡愁》是初中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 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 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 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激趣 创设情境,
导入:课前3分钟播放佟铁鑫演唱的歌曲《乡愁》 导入:课前3分钟播放佟铁鑫演唱的歌曲《乡愁》, 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歌曲《乡愁》是根据余光中《乡愁》 设计意图:歌曲《乡愁》是根据余光中《乡愁》所谱 的曲子,播放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的曲子,播放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奠 定学生诗歌学习的情感基础。 定学生诗歌学习的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 5,回归课文,布置作业 回归课文,
1.回归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齐声跟读配乐诗。)
2.布置作业:仿句练习,以“乡愁是……”的句式写一两句 .布置作业:仿句练习,以“乡愁是……”的句式写一两句 或一段有诗意的话 例如: 乡愁是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 乡愁是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 能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让 能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 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 , 学习通过联想具体意象来欣赏诗歌意境美的方法。 学习通过联想具体意象来欣赏诗歌意境美的方法。
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 的时候, 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 一挥而就, 《乡愁》” 乡愁》
——回忆起 年代初创作《乡愁》 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 乡愁》 回忆起 年代初创作《 时的情景, 时的情景,作者这样说
乡
三,教学过程
余 光
愁
小 时 候
2,美美地听,听出真情 美美地听,
中
大 陆 在 那 头
余 光,
中
读诗: 读诗:
一读:跟读配乐录音带——读出节奏和重音, 一读:跟读配乐录音带——读出节奏和重音, 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配乐自由读——加入感情。 二读:配乐自由读——加入感情。 三读:齐声读——读出思乡之情。 三读:齐声读——读出思乡之情。
乡
三,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 通过诵读使学生体会作者由个人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 家国之思的深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家国之思的深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知识目标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品读现代诗歌的意象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品读现代诗歌的意象法。 3,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通过体会意境来欣赏诗歌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体会意境来欣赏诗歌美的能力。
余 光
愁
3,美美地读,读出韵味 美美地读, 品诗 “我从________中感受(联想)到_________” 我从________中感受(联想)到_________”
中
第一个空格上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诗或一节诗 感受或联想到的内容:可以是动作、心情、形态、景象、情景)
例句:我从“小小的邮票”中联想到了一个瘦弱的身躯正伏 例句:我从“小小的邮票” 在昏暗的油灯下,对远方的母亲诉说着心中的思念,从中 在昏暗的油灯下,对远方的母亲诉说着心中的思念, 感受到了那弱小的心灵与母亲心连着心,互相牵挂的浓浓 感受到了那弱小的心灵与母亲心连着心, 亲情。 亲情。
二,教学与学法
2,学习方法
“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 美美地听” 美美地读” 品”
3,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教学5 教学5步骤
创 设 情 境 激 情 激 趣 情 真 出 听 听 的 美
美 美 地 读 品 出 韵 味 ,
美 分 组 学 习
回 归 课 文 拓 展 探 究 业 作 置 布 ,
二,教学与学法 1,教学方法 欣赏法 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和配乐诗《乡愁》 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和配乐诗《乡愁》,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让学生体会情感美, 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 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引导学生将本诗与其他同一主题的现代诗作比较
诵读法 发现法 联想法 比较法
四,教学板书 四,教学板书
乡愁 小时候——邮票——亲情 小时候——邮票——亲情 长大后——船票——爱情 长大后——船票——爱情 后 现 来——坟墓——哀情 ——坟墓——哀情 在——海峡——盼统一(普遍家国之思) ——海峡——盼统一(普遍家国之思) (个人故乡之思)
四,教学板书 五,教学小结
本课的教学设计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 习环境,让学生在师生间、学生间多向 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与学生协 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使学生通过自主学 习、探究学习中学习方法、培养情操, 从而在一课时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 务,其中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 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三,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晓诗人知背景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 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 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 台湾。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 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 宿,灵魂的家园。
三,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晓诗人知背景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 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 之情便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