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范围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8700公顷。
其中,核心区面积50536公顷,缓冲区面积40571公顷,实验区面积1759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北虎、豹及其栖息地。
范围在东经130°14′08″—131°14′44″,北纬42°32′40″—43°28′00″之间,东以敬信辖区中、俄界山五加山为起点沿中国和俄罗斯边界线至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处(青龙台辖区3林班最北点)为界线;北以青龙台辖区3林班最北点为起点沿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线至青龙台辖区2林班最北点为界限;西部以青龙台辖区2林班最北点为起点,沿青龙台辖区2、5、13、31、41、51、64、69、75、81、83、89、92、100、105、103,春化辖区108、114、124、132、140,三道沟西北沟辖区11、13、21、27、35、40、49、48、53、 66、65、64、63、77林班东部边界,三道沟马滴达辖区70、85、84、83、81、79、78(中部河流)、77、76、56、53、51林班北部边界,杨泡辖区18、17、16、15、14、13、21、20林班北部边界为界线;又以杨泡辖区23林班最北点与公路交汇处为起点沿公路及泡子沿村东侧灌溉渠至板石镇孟岭村红旗河与图们江交汇处以北500米为界线(不含35、36林班),并从该点沿中朝边界图们江至敬信辖区玉泉洞;南以敬信辖区玉泉洞为起点沿玉泉洞村—敬信镇—中俄边界五加山公路为界线。
自然环境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欧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板块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而产生的褶皱带区域,东西呈狭长地带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最高点海拔973.3米,南部最低点海拔仅为5米。
境内群峰起伏,层峦叠嶂,湖泊河流,交相辉映。
保护区气候属于近海中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靠近日本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与同纬度相比,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5.60C,年平均降雨量618.1mm;主导风向春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无霜期120-126天,非常适合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
保护区的土壤是北温带地区地带性土壤与长白山的非地带性土壤镶嵌分布的有机结合演化而成。
典型的地带性土壤有暗棕壤,呈微酸性,广泛分布于中俄边境的丘陵山地,还有少量的沼泽土、冲积土等穿插其间,形成东北部山区土壤类型;非地带性土壤分布中部平原和周围丘陵、山谷台地,以水稻土、白浆土为主。
生物资源由于该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其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足以堪称图们江流域世界级的“生态宝库”。
据初步调查统计,保护区常见的野生植物有59目119科314属53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红松、紫椴、黄檗、水曲柳、胡桃楸、钻天柳、野大豆、刺五加、莲等10种;野生动物有34目77科183属31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东北虎、豹、梅花鹿、紫貂、原麝、丹顶鹤、金雕、虎头海雕、白尾海雕等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黑熊、马鹿、猞猁、花尾榛鸡等33种。
另外,据单项调查表明,保护区内还有大型真菌类和昆虫,已知的大型真菌有12目43科154种,其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69种;已知的昆虫14目118科340属425种保护价值东北虎,是自然生物链中最顶端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目前仅存的虎的5个亚种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擅长昼伏夜出,喜以梅花鹿、马鹿、狍及野猪为食,它威武而神圣,一直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和宗教领域里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素有“百兽之王”和“山神爷”的美称。
然而,由于近百年来人类无休止的采伐、烧荒和猎杀,使东北虎的栖息地急剧退缩并逐渐形成了岛屿化,其野生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
目前,全世界东北虎的数量不足500只,仅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局部区域。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野生东北虎分布数量与密度最高的区域,据中、俄、美三国专家联合调查统计,保护区内的东北虎有3-5只,还有部分东北虎经常游荡于中俄两国之间。
保护区内的东北虎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青龙台、春化和马滴达保护站辖区内,偶尔也活动于敬信和杨泡保护站境内。
这里森林生长繁茂,人为干扰少,还蕴藏着大量的梅花鹿、马鹿、狍和野猪等丰富的食物资源,是东北虎理想的栖息地。
保护区管理局自成立以来,由于加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对滥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多次集中开展了清缴非法捕猎工具的专项行动,使东北虎的生存环境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其种群数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向保护区西部扩散的趋势。
尤其是2003年1月24日和2004年1月16日,保护区管理局利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捐助的红外线照相机,两次成功拍摄到了野生东北虎活动的照片,还在保护区南部拍摄到了成龄雌虎带幼虎活动的足迹。
豹,又名金钱豹或远东豹。
在猫科动物中以灵巧机智闻名,擅长攀援跳跃,喜食狍、鹿、兔和环颈雉,常栖息于悬崖断壁和树杈之间,白天隐身于密林深处,夜晚与东北虎争夺食物,但真正与东北虎而遇的时候,它也只能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豹曾栖息于中国黄河以北、以东的大部分区域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现在已处于濒危的边缘,其种群数量不足50只,在世界保护物种红皮书中被列为极危(CR)物种。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豹的分布极为有限,仅发现了2-4只,但就是这数量极为有限的物种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豹进行着交流,仍然保持着潜在的自然繁殖能力,对维护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3年,中、俄、美三国虎豹保护专家对珲春进行野外调查时,不仅发现了虎豹的被捕食动物明显增多,还发现了1雌1雄2只豹活动的踪迹。
保护区南部的敬信湿地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虽然农田与湖泊纵横交错,但丹顶鹤和大雁从未因人类的耕作而远赴他乡,每年都飞越千山万水,在此或驻足休整,或停留安家,待小鹤能够展翅高飞之际,举家南迁,来年春季,再次到来。
图们江流域下游以其邻近日本海,吸引了很多洄游鱼类在此游曳繁殖,如马苏大马哈鱼、驼背大马哈鱼。
偶尔也会看到海狗、海豹,海鸥,野鸭。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第一个以东北虎、豹及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不仅起着联系中、俄、朝三国将虎豹种群自由迁移,维持种群繁衍的生态通道的作用,在世界虎豹保护战略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而倍受国内外所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2001年10月份就在积极筹划,拟将以该保护区为核心,联合俄罗斯境内的3个虎豹保护区、1个湿地保护区及朝鲜的2个湿地保护区联合建成跨国界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
目前,该保护区管理局已经与俄罗斯相关组织和保护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经常性地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管理状况保护区总面积108700公顷,其中:核心区5053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6.5%;缓冲区40571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7.3%;实验区1759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2%.另外根据东北虎、豹野生种群活动范围较大的特点,在保护区外围设立外围保护带41778公顷。
保护区管理局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林业管理局,上级主管部门为吉林省林业厅。
保护局下设野生资源保护处、湿地保护处、综合处、宣教中心、救护中心、科研繁育中心等6个管理部门、6个基层保护站和1个生态保护警察大队,现有管理人员57人。
保护区2001年成立。
国家林业局为该保护区批复一期工程建设资金643万元,其中,国债资金514万元,地方配套129万元。
保护区管理局利用此项资金,先后建设了春化、马滴达、敬信等保护站的建设,购置了常规的巡护、监测和宣教设备,逐步完成了勘界立桩的工作,并在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宣传警示标牌14块,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保护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学地做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保护区管理局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管理、科研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都作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
首先,保护区管理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专家和学者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并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到其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学习,有效地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通过设立虎豹监测热线电话、奖励信息提供奖励机制及借助边防巡逻和森林警察强化巡护工作等形式,积极做好虎豹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共监测到东北虎活动信息100余次,豹活动信息3次,并科学地分析出其个体的差异及活动范围;第三,积极联合公安、工商、渔政等管理部门,在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同时,定期不定期地对宾馆、饭店、市场等可能经销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场所进行检查。
并且从严从快查处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活动,查破刑事案件20余起,刑事拘留21人,没收了一大批猎枪、子弹、雷管、炸药、土制手雷、陷针、夹子、套子等非法捕猎工具。
先后三次开展了近两个月的“清山活动”,从山上清回非法狩猎者布设的夹子、套子6,000多个,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东北虎、豹的栖息环境。
第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邀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全国20多家新闻媒体,对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及不同时期的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有自行创作260余篇新闻稿件在全国多家行为媒体上发表。
先后同电视台合作制作完成了《虎殇》、《东北虎的家园》专题片两部。
举办了生态杯作文竞赛、生态夏令营、全市中小学教师生态培训班和农村基层干部生态教育培训班等各项活动,并在全市设立9所野生动物保护特色学校,精心组织了“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文艺演出,拉近了保护区和社区居民及边防驻军的关系;第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举办召开了“建立图们江下游地区跨国界生物圈保护区国际研讨会”、“图们江下游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国界合作研讨会”、“中国东北虎野外种群恢复工程建设进程国际研讨会”、“东北虎野生种群及其被捕食猎物(有蹄类)监测技术国际研讨班”等会议,就实施东北虎、豹野生种群的保护及建立图们江下游地区跨国界生物圈保护区等问题,制定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作计划。
还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设立了“中国吉林虎豹保护项目办公室”,在资金、技术与培训等方面赢得了支持与帮助。
旅游资源资源丰富保护区南部群峰耸立、谷岭交错、沟壑纵横,有大三角山、五加山、水流峰、张鼓峰等五大主峰巍峨屹立于中俄边境线上。
山上林木苍翠,野花盛开,浮青绕碧,烟雨蒙蒙。
遥望远山,林海深邃,郁郁葱葱;低头袅瞰,图们江逶迤如漂浮的玉带,带给人无尽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