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成三角形

构成三角形

V教具构成共有五盒三角形板,即两个长方盒,一个三角形盒一个大六边形盒和一个小六边形盒.第一盒长方形盒内有2对直角等腰三角形黄2牧、绿2枚3对直角不等边三角形灰2、绿2、黄21对正三角形黄2枚2个相异三角形红2牧(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用途:构成和分解四边形第二盒长方形盒内有直角等腰三角形2枚直角不等边三角形3牧兰色正三角形2牧纯角等腰三角形l牧用途:第一盒的四边形再组合.第三盒三角形盒内装:大的正三角形灰1枚1对直角不等边三角形绿2枚钝角等腰三角黄3枚小正三角形红4枚(3枚在底边,另一枚备边有黑线)用途:三角形的构成分解等位的关系,第四盒大六边形盒内装:钝角等腰三角形用途:六角形的构成与分解.了解用2枚钝角等腰三角形合成的四边形是正六边形的一部分(1/3).了解等值.(正三角l枚和3枚等腰三角形或6牧等腰三角形)第五盒小六边形内装小正三角形灰6、绿3、红2正三角形黄l枚钝角等腰三角形红6枚用途:用正三角形来组成六边形.以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构成来分解、六边形和认识等积.·为便于整理,可在1、3、4、5盒三角形背面各贴上不同的贴纸适合年龄以完成几何图形嵌板第三层(各种三角形图形)练习的小朋友为对象,约3岁至5岁基本提示(1)(P)一组合四边形(第一盒)1、引导小朋友,介绍构成三角形,并准备地毯.2、把第一盒拿到地毯上.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4、让小朋友从箱了里取出所有的三角形,盖上盒盖将盒子放在地毯右上角.5、老师说:“现在请把同样形状、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摆在一起(排成一对一对)”小朋友开始进行.但是红色的钝角不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都只有一枚无法配对.这时老师说:“形状和大小虽然小同,因为都是红色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若小朋友同意了,就配成一对.6、老师再确定一次是否相同的三角形都成一对了.7、老师先拿一对绿色直角等腰三角形对小朋友说:“注意看怎么做.”将有引导线(黑色)的两边相对,同时说:"像这样把黑线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正方形.8、以另外一对三角形让小朋友练习组合成四边形.9、以同样的方法做成几个四边形,第一盒全部共可做出7个.10、问小朋友:"要不要再做做看呢?”11、把四边形分解开来,给小朋友有反复构成匠练习机会.‟12、最后把三角形整理放进木盒中.整理方法是一枚一枚整齐地放进去.13、放回教具架上.·逐渐熟悉之后,可以马上从许多三角形中找出-对相同的把引导线相合,进行组成四边形的练习.更可以将三角形翻转过来以背面练习.(不借助引导线)(2)(P)一组合成四边形(第二盒)(为第一盒四边形的再构成)l、引导完成第一盒练习的小朋友.2、取出第2盒中的三角形,散置在地毯上.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4、老师说:“前些天,我们曾用构成三角形做过各种四边形,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再用这些兰色,三角形作出相同的四边形5、老师先让小朋友将同样形状、大小的三角形配对.6、其次老师拿起一对三角形(例: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做成四边形.左手按住一枚固定不动.另一枚沿着各边移动绕行一周。

(同样方法也可应用到等腰三角形2枚及正三角形2枚).7、让小朋友有练习的机会.8、把8牧兰色三角形象第一盒那样作成七种四边形.直角等腰三角形2枚一一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枚一一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个正三角形2枚一一菱形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9、等完全练习熟悉之后,再整理好放回原位,…如果小朋友想不起第一盒的各种四边形,可以再进行一次第一盒的练习,或者将第一盒的四边形叠到第二盒的四边形上面.(3)(P)第三盒、第四盒、第五盒的操作(A)组成三角形(第三盒)1、对小朋友说:“请把形状、颜色、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放在一起.2、其次指着灰色的正三角形(大)说:"请作出和这个相同的三角形."3、小朋友可以靠着引导线(黑色)的帮助,简单地组成.4、在组成的三角形上面叠上灰色的正三角形.(建立相等的概念)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枚以上年都可以作出和灰色大钝角等腰三角形2牧三角形同样的三角形正三角形4枚可以把上述作成的四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b)组成六边形(第四盒)(认识六角性的组成部分)" 请将同样形状.颜色、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然后把有黑色引导线的地方接合."·几日,再尝试以下的练习.(须以对图形已充分理解的小朋友为对象.).将引导线作成的六边形中央的大三角形拿掉,换成3枚等腰三角形合成的正三角形.其次用2枚红色三角形作成四边形叠在六边形上.本项操作可以帮助小朋友了解2枚钝角等腰三角形所构成的四边形和六边形的1/3相等.了解正六角形是由6枚钝角等边三角形构成,并且大正三角形2牧和六边形的面积大小相等,我们只要把外侧的三角形翻向里面内侧重叠就能明白这个道理..灰色三角形2枚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可以2枚其他等腰三角形代替.而且和红色三角形所组成的菱形大小相等..第四箱的图形可以不依赖黑色引导线,自由组合构图.(c)-组成六边形(第五盒)(知道六边形的组成部分)和其他几盒一样,以黑色引导线为准来组成图形.·山第五盒组合的图形可以了解以下观念..正三角6枚构成一个正六边形,.正三角3枚构成的梯形刚好是正六边形的一半大小..正三角2枚构成的菱形是六边形的1,3..钝角等腰三角形6枚作成的正六边形和正三角形6枚构成的正六边形大小相同.其余2枚所构成的菱形大小边相同..让小朋友自由排列,再重叠比较.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观察和评价来源: 作者:zhangyaping 发布时间:2012-11-26 10:40:00 浏览:[125] 感谢zhangyaping上传编者按:2009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周欣教授率领她的团队开始了对运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促进儿童的数学学习與发展的研究。

本刊曾在2011年第12期以专辑的形式介绍了他们帮助教师运用观察的方法了解和促进小班儿童数学学习和发展的研究成果。

本期,我们继续以专辑的形式介绍他们自2010年上半年以来对运用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帮助教师了解和促进中班儿童数学学习和发展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看出。

运用学习故事评价方法了解和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

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为每个儿童都有丰富的学习故事,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运用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准确地判断儿童目前的学习水平、前期经验、最近发展区以及宜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促进儿童的进一步发展,等等。

相信这一研究成果对广大幼教工作者理解與实施教育部即将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與发展指南》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

一、什么是学习故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在反思传统的标准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表现性评价的理论與方法。

表现性评价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评价儿童的新的理论和方法。

它要求评价與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力求反映儿童在真实情景中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倡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评价儿童。

叙事性评价(Narrative Assessment),有时又称为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是一种與表现性评价的理念非常接近的评价儿童的方法。

叙事性评价也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景理论的影响。

因为个人在学习中不是去习得知识固有的意义,而是自己建构有关世界的意义。

因此缺乏情景的学习对儿童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叙事性评价试图通过连续描述儿童在真实情景中的行为来展示儿童的学习與发展状况以及学习與情景的多方面联系,它强调对儿童的学习與发展进行全面和整体的观察和评价(Carr,2004)。

叙事性评价更适合于解读处于某种具体情景中的个人的学习;叙事性评价试图保持学习的复杂性,强调学习的联系性而不是单独的知识或技能,它呈现了在真实情景中更为丰富的学习画面(Carr,2004)。

莫讷等人(Morre,Molloy,Morton&Davis,2008)指出,叙事性评价提供了一种特定的理解、看待和解读儿童的方法。

当我们與他人(包括儿童在内)分享和交流这种叙事记录时,我们是在交流解读儿童的方法,交流我们对于儿童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在交流叙事记录时,所有参與交流的人是在共同建构和重新建构儿童的身份。

叙述性评价不仅关注儿童在真实情景中的行动,而且关注儿童與他人的关系。

这有助于教师在更广泛的情景中理解儿童的学习。

运用一种描述的方法来评价儿童,评价者能在肯定儿童进步的同时认识到这一过程的社会性建构的特征(Morre,Molloy,Morton&Davis,2008)。

学习故事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Carr,2004)提出,目前对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地的学前教育甚至中小学教育的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学习故事既是一种评价儿童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结构性观察和记录。

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能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

学习故事作为一种研究和评价的方法,强调情景、地点以及相关人员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

它所关注的是儿童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们不能做什么,这样能够清楚地展现儿童的长处和兴趣(Hatterly&Sands,2002)。

二、学习故事在学前儿童教学教育中的应用学习故事可以展示儿童在真实和有意义的活动中的数学学习行为。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数学活动的目的以及它所涉及的数学内容的复杂性(Peters,2004)。

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是受到复杂的多种变量影响的过程。

从儿童在一段较长时间里的学习故事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在多种情景中,在数学的应用性技能上所取得的进步,他们所用的策略和学习的倾向性,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如何理解越来越复杂的数学概念。

佩里等人曾经尝试在3~5岁儿童的数学教育中运用学习故事的方法,他们发现,学习故事和行动研究的结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观察、了解和促进儿童的数学学习(Perry,2007)。

“成为一个教师最难和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准确地评价个体儿童,以及运用评价的结果来进行课程的计划和教学。

”(Chen&McNamee,2007)在实践中,教师都有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儿童的经验。

李娟等人(2009)发现,教师在观察與了解幼儿数学能力发展时往往存在困惑,如“不知道看什么…看不出孩子处于什么发展水平”。

所以,教师仅仅能观察到儿童的行为表现是不够的。

还要能够解读所观察到的行为。

学习故事有助于教师解读儿童的数学学习行为,提高理解儿童的数学学习與发展的能力。

在运用学习故事这种评价方法时,儿童可以参與评价的过程,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成为教和学的中心,从而使后续的学习路径变得更为清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