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能源海上(潮间带)风电现场EHS管理规程(文档编号)(版本号V1.0)版本历史1概述 (2)2适用范围 (2)3定义与术语 (2)4执行标准和引用文件 (3)5总则 (3)6基本要求 (4)7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 (7)8海上风电机组的调试、检修、维护 (9)9海上风电场的运行安全 (10)10海上风电场的应急事件处理 (11)11海上逃生 (12)1概述为规范近海,潮间带风电场安装、调试、维护过程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保护环境。
结合我国海上风力发电生产实践现状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近海、潮间带风电场人员健康、环境、安全作业的基本要求,风电机组安装、调试、检修和维护的安全要求,以及风电机组应急处理、海上救生等相关情况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远景能源所有的近海,潮间带风场。
3定义与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海上风电场指沿海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下海域开发建设的风力发电场,包括在相应开发区域内无居民海岛上建设的风电场。
海上风电场包括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风电场、近海风电场和深海风电场。
3.2 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风电场在沿海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下至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m水深内海域的风电场。
3.3 近海风电场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m-50m水深海域的风电场。
3.4 深海风电场大于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0m水深海域的风电场。
3.5 风电场输变电设备风电场升压站电气设备、集电线路、风电机组升压变等。
3.6 下海作业必须使用船只或拖拉机作为交通工具前往海上风电场现场开展的工作。
3.7 安全带高处作业或登高人员发生坠落时,将坠落人员安全悬挂的安全带。
3.8 静态调试新投运机组并网前进行的各项检查和测试。
3.9 飞车风电机组制动系统失效,风轮转速持续上升超过规定的允许转速,且机组处于失控状态。
3.10 安全链由风电机组内重要的保护元件串联形成,并独立于机组逻辑控制的硬件保护回路。
3.11 应急物品是指为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类保障性物质。
本标准指的是为满足近海、潮间带风电场生产作业应急所需配备的常规小型应急物品(如干粮、水、手电、救生圈等)。
3.12 救生设备本规程指能单独在近海、潮间带漂浮或行驶的各种船舶救生设备,常有的救生艇,救生筏,救生圈和救生衣等。
3.13 救生衣穿在身上能为落水者提供稳定浮力,并能使失去知觉者的口、鼻部露出水面的个人救生用具。
4执行标准和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571-2010 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施工规范DL/T 666—1999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 796-2001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5总则5.1 海上风电场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海上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完善海上施工和安全运行生产条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要求,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5.2 海上风电场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和社会安全事件类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5.3 海上风电场应对海上施工、运维船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做出处置预案并定期演练,确保风电场能在任何时候对其紧急情况做出反应。
6基本要求6.1人员基本要求6.1.1 海上风电场工作人员对各类相关EHS规程及本规程每年考试一次。
新参加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生产现场工作。
外来临时工作和培训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向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外来人员参观考察风力发电场,必须有专人陪同。
6.1.2 海上风电场工作人员应参加海上,潮间带风场作业EHS培训后方能参加工作。
6.1.3 海上风电场工作人员应没有妨碍工作的病症,患有心脏病、眩晕症、癫痫病、恐高症等病症的人员,不得从事海上风电场的作业。
6.1.4 海上风电场工作人员应具备必要的机械、电气、安装知识,熟悉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6.1.5 海上风电场工作人员应掌握安全带、防坠器、安全帽、防护服和工作鞋等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具备高处作业、高空逃生、高空救援及海上救援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6.1.6 海上风电场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触电、溺水、窒息急救法,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通讯设施、安全工器具和检修工器具。
6.1.7 外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了解和掌握工作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并经过考试合格方可开展海上风电场相关工作。
6.1.8 临时用工人员应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和培训,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后,方可参加指定的工作。
6.2下海作业基本要求6.2.1 海上风电场参与生产的所有下海交通船只、拖拉机必须具有相关检验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书。
6.2.2 海上风电场工作应及时关注并掌握气象、水文、航道等预报信息,选择适当的下海时机和交通工具,规避大风大浪、雷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出行。
6.2.3 海上交通船应按照当地海事部门规定的适航海域行驶,并避开海产养殖区。
当选用拖拉机下海时,应根据当地地质情况,避开软土地区,防止深陷。
6.2.4 海上风电场从事下海的交通船只应配置卫星电话和GPS,并配备合格、适量的救生圈、救生绳等安全救生设备。
6.2.5 海上风电场下海作业交通工具不得超载运输。
6.2.6 下海作业船只的驾驶人员必须经过相关下海作业安全培训,拥有相关安全证书,并取得当地海事、渔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准驾许可。
6.2.7 下海前交通船只、拖拉机驾驶员负责检查交通工具各项性能完好、油料充足。
并对从事下海的交通船只、拖拉机的可靠性、安全性负责。
6.2.8 下海作业过程中应能随时保持与变电站的正常通讯,当途中突遇狂风、暴雨、大浪等恶劣天气时应迅速返回。
6.2.9 严禁人员私自下海、单独下海、步行下海。
风速在10m/s以上时不得坐船下海,14m/s 以上时不得乘坐拖拉机下海;雷雨、大雾(能见度在2km以内)、大雪等恶劣天气不得下海;天亮前不得下海,天黑前2小时不得下海且天黑前必须上岸。
6.2.10 工作人员身体不适、精神不佳或酒后情况下不得下海;夜间值班人员未得到充分休息不得安排下海。
6.2.11 工作人员下海前应到风电场控制室进行下海审批、登记(风电场场长负责审批,运行值班人员负责登记),上岸后必须到控制室进行下海登记注销工作。
6.2.12 海上风电场的各项工作至少两人一组,工作负责人在下海前和上岸后均应第一时间清点人数,工作任务完成后应立即上岸,不得在海里逗留。
6.2.13 乘坐拖拉机或船只,必须全程穿戴救生衣,拖拉机每次限载6人。
乘坐的拖拉机应当是四驱拖拉机,主驱动轮必须直径一米以上。
选择的船只,应当选择资质证照齐全,配至少两名合格船员的海事交通船。
6.2.14 拖拉机上应当有救生筏准备,如果拖拉机突发故障无法行驶,且即将涨潮,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可以登上救生筏,避免被潮水冲走。
6.2.15 下海人员应熟悉海域环境,能明辩方向,饮酒后或身体不适人员禁止下海。
6.2.16 下海人员必须准确掌握官方发布的海潮涨落信息,并留有充足的应急逃生时间,涨潮前2小时不得使用机运车辆(拖拉机)接近风机。
乘坐拖拉机下海必须在落潮的同时下海。
6.2.17 下海人员必须准确掌握官方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遇雷雨、大风(大于7级)、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禁止下海。
6.2.18 下海时必须穿好救生衣,携带指南针并配备通讯工具。
6.2.19 下海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应结伴而行,禁止单独下海。
同行中应有熟知海况的人员。
6.2.20 下海前应对船只或机动车辆进行检查,确保工况良好及燃料充足,必须乘坐大型拖拉机。
6.2.21 每次下海前,现场经理(负责人)应作好记录,完成禁止人员徒步下海。
6.2.22 下海人员应携带适量的干粮和水,以备无法及时返回陆上时过夜充饥。
6.2.23 下海作业人员应确保在下午5点前离开机位返回陆上,特殊情况在风机上过夜需现场经理/EHS批准。
6.2.24 使用船只或机动车辆下海时,应遵守交通安全,严禁超载和酒后驾驶。
6.3安全作业基本要求6.3.1 海上风电场作业应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对雷电、冰冻、大风、气温、动物、龙卷风、台风、海啸等可能造成的危险进行识别,做好防范措施;作业时,应遵守设备相关安全警示或提示。
6.3.2 进入工作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登塔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穿工作鞋、戴防滑手套、使用防坠落保护装置,登塔人员体重及负重之和不得超过助爬器,升降机额定负载要求。
身体不适、情绪不稳定,不得登塔作业。
6.3.3 风电机组内升降机的使用操作必须由厂家或经培训的风电场专业人员进行,严禁第三方人员单独使用升降机,升降机载物总重不得超过其额定负载量。
6.3.4 安全工器具和个人安全防护装置应按照要求定期进行检查;禁止使用破损及未经检验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
6.3.5 风速超过25m/s及以上时,禁止人员户外作业;攀爬风电机组时,风速不得高于该机型允许登塔风速,风速超过18m/s时及以上时,禁止任何人员攀爬风电机组。
6.3.6 雷雨天气不得安装、检修、维护和巡检风电机组,发生雷雨天气后一小时内禁止靠近风电机组;风电机组叶片有结冰现象且有掉落危险时,禁止人员靠近;塔架爬梯有冰雪覆盖时,严禁攀登风电机组。
6.3.7 攀爬风电机组时,应将机组置于停机状态;禁止两人在同一段塔架内同时攀爬风电机组;上下攀爬风电机组时,通过塔架平台盖板后,应立即随手关闭;随身携带工具人员应后上塔、先下塔;到达塔架顶部平台或工作位置,应先挂好安全绳,后解防坠器;在塔架爬梯上作业,应系好安全绳和定位绳,安全绳应高挂低用。
6.3.8 出舱工作必须使用安全带,系两根安全绳;在机舱顶部作业时,应站在防滑表面;安全绳应挂在安全绳定位点或牢固构件上,使用机舱顶部栏杆作为安全绳挂钩定位点时,每个栏杆最多悬挂两个。
6.3.9 高处作业时,使用的工器具和其它物品应放入专用工具袋中,不得随手携带;工作中所需零部件、工器具必须传递,不得空中抛接;工器具使用完后的应及时放回工具袋或箱中,工作结束后应清点。
6.3.10 现场作业时,必须保持可靠通讯,随时保持各作业点、监控中心之间的联络,禁止人员在风电机组内单独作业;拖拉机、船舶应停泊在塔架下风向并与塔架保持50米及以上的安全距离;作业前应切断机组的远程控制或切换到就地控制;有人员在机舱内、塔架平台或塔架爬梯上时,禁止将机组启动并网运行。
6.3.11 海上风电机组内作业需接引工作电源时,应装设满足要求的漏电保护器,工作前应检查电缆绝缘良好,漏电保护器动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