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讲解

《三峡》知识讲解作者与背景【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2 】郦道元( 466 或 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属河 北省)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 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0 、 11】《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地理书,记载河流水道137 条,共一万余字。

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走遍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并收集大量的文物、文献资料,为《水经》作注。

《水经注》尽可能详细地记述了河水所经地方的山陵 城邑、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神话传说以及民歌谚语等。

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传神。

尤其是描绘山川景 物,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临其境。

所以,《水经注》不仅是一部研究古代地貌的重要科学专著,而且是 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学著作。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 亭午:正午。

2. 夜分:半夜。

3. 曦.(x ī):日光,这里指太阳。

4. 襄.(xi ā ng ):上。

5. 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

6. 两岸连山,略无阙 .(qu ē)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 沿:顺流而下。

8. 溯.(s ù):逆流而上。

9.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10.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11.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2. 疾:快。

13. 素湍.( tu ān ):白色的急流。

14. 回清:回旋的清波。

15. 绝巘.( y ǎn ):极高的山峰。

16. 飞漱.( sh ù):急流冲荡。

17.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 ,山高,草盛。

18. 晴初:天刚晴。

19. 霜旦:下霜的早晨。

20. 属.( zh ǔ)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21.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2. 涧.(ji à n ) 23. 猿.(yu án )2. 转:通“啭” ,婉转发声。

(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 古今异义1. 良 古义:的确,实在。

(良.多趣味) 今义:善,好。

2. 或重点虚词1. 略无:毫无。

2. 以:及,及于。

通假字1. 阙:通“缺” ,中断。

略.无.阙处) 不以.疾也) (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古义:有时。

(或.王命急宣)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3. 虽古义:即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今义:虽然。

4. 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至.于.夏水襄陵)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 绝动词,隔绝、断绝。

(沿溯阻绝.)动词,消失。

(哀转久绝.)副词,极、最。

(绝.巘多生怪柏)2. 自介词,从、由。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词,如果。

(自.非亭午夜分)词类活用1. 形容词作动词长:拉长(声音)。

(常有高猿长.啸)2. 动词作名词奔:奔驰的快马。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 名词作状语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

(空.谷.传响)重点句式省略句有时朝发白帝。

(“白帝”前省略介词“于” ,意思是“从白帝城” )考题例析1.(2015?内蒙古包头中考)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郦道元——北魏B.《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C.《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D.《藤野先生》——鲁迅——小说2.(2015?山东聊城中考)按要求填空。

①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②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④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 《论诗》) ⑤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告子上》) ⑥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吟咏出“ , ”表达了美好祝愿,成就了千古 传唱的名句。

[来源: 学.科. 网]⑦ 《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璋书》中“ , ”有异 曲同工之妙。

⑧ 让我们随诗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跟杜甫登临泰山之巅, 抒发 “会当凌绝顶, 的豪迈;随孟浩然望洞庭湖,领略“ ,波撼岳阳城”的壮美;同王维使至塞上,感受“大 漠孤烟直, ”的雄浑⋯⋯⑨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 两句): , 。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较小。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散文。

解答此类题, 注意把握作者、国籍、朝代、作品体裁等。

选 D 。

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1-6 小题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

7、8、9 小题属于理解性 默写,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

①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②物是人非事事休③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 各领风骚数百年⑤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⑧一览众山小 气蒸云梦泽 长河落日圆 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课文讲解理解主旨《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 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 哀转的猿鸣, 悲凉的渔歌, 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歌颂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 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理清结构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正面描写:山多峡长)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高峡陡)秋季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萧瑟之秋) 秋季 高猿长啸,渔者悲歌(猿啸渔歌)写作特色1.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现象。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 描绘得淋漓尽致。

2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 “绿”“清”“影”数字;写秋季景色,着“寒” “肃”“凄”“哀”数字,便将景 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语言的运用特点。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 满生气。

把握重点1. 【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21 】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物的? 文章总写了三峡的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再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春冬山高水 清、草木茂盛的特点;最后写“林寒涧肃”的秋季景色,而此时的“高猿长啸”从侧面衬托了冷清萧瑟 的秋色。

2.【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5 、16】文章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什么特点?试分析一下作 者是怎样描写出夏天水势的特征的。

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峡夏水江水(四季)春冬 水势浩大) 流速湍急)俯视倒影) 俯视柏瀑)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怪柏,悬泉飞瀑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3.【高清课堂:“三峡”风光ppt17 、18】文章第3段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何特点?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4.文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比喻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对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的景色?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以夏水为首来写。

在线阅读电子课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鸣,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拓展阅读郦道元生平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

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

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

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

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

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

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

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

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

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梁军至涡阳,败退。

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

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

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

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

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

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

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

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

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

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

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

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