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额教学

小班额教学

小班额下的高效课堂要重点凸现“灵”字
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易伯坡
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效实施,农村行政区划的调整,打工子女进城就学的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布局调整之后保留的教学点,逐步呈现出班级人数不足25人的小班额化倾向,个别教学点班级人数甚至在10人以下,即使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的班级也不足30人。

但这些班级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方式等与城区的大班额并无质的区别,没有发挥出小班额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如何发挥班级人数少的优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农村中小学的的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摆在我校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小班额下的高效课堂,而小班额的特点就是要重点凸现一个“灵”字。

一、备课内容的“灵”
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做到准确把握课标,确定好本课训练重、难点;其次是备学生,分析学生学习的困惑、知识基础,根据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困惑,知识基础,确定哪些环节需用哪种方法完成,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本课所学知识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学指导,让自学指导真正起到指和导的作用,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样学,学多长时间,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效益,利用合作、探究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坚持做到相信学生,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学。

相信学生能学,放手让学生先学,必须做到: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以学定教。

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二、课堂模式的“灵”
可实行圆桌型排坐的“家庭对话”式;也可是走出教室的“户外写真”式;可用“电化式”教学;也可用“实验探究”式。

总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堂活动的“灵”
1、有效的探究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如动手操作、批判质疑、有效沟通、积极参与等等。

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便要从单纯的讲授中解放出来,实现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实际上,如果课堂的时间结构能够得到变化,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那么,课堂上的活动就丰富了。

学生活动丰富化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既要有内部的思维操作,也要有外显的动手操作,更需要师生间、同学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合作。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怎样进行有效探究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些完全不适于探究的内容,应灵活处理)。

这就需要教师转化思维定势,不要低估
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也不要认为“只要教师讲了学生就一定懂了”,而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问题。

其次,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思维操作的中介性工具。

思维操作工具既包括有价值的问题,也包括教师的语言工具和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体工具。

在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语言要贴近教材、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实体的操作工具要精心设计好,使之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探究与合作及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展开服务。

2、充分发挥小组作用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加强对组长的指导,提高组长工作能力。

对组长课上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同学紧张、有序的学习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比如合作时要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合作之前要对合作方法、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合作时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动起来,而且要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有条不紊,还要关注后进步生,要确保后进生也能学会所学知识等等。

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探究,合作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突破难点,所以教师备课时准确把握本课重难点,课上在学生个人无法完成,较难的地方小组学习,以突破重点难点。

四、作业方式的“灵”
作业有独立思考型、交流合作型,同时注意分层布置作业。

不光在课堂上注意小组合作、交流,在作业的布置上注意小组合作
才能完成的题目。

主要完成以下任务:小组合作搜集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资料,调查访问,让学生会小组如何分工、合作搜集资料.然后让学生按教师教的方法去搜集资料,学生搜集资料后老师教他们如何把搜集来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选取有用的信息来分析,解决问题,课上引导学生结合搜集资料学习知识。

或开一个搜集资料汇报会,大家交流搜集来的奇闻趣事,让学生感受资料的乐趣,激发搜集资料的积极性;课堂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小组合作到生活中寻找与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大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交流小组共同生活中找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的。

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更能学的好,强调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乐学,愿学,对知识一定掌握的非常牢固;需大家共同动手实验探究的,如科学课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如种植物,写观察日记等
五、评价方式的“灵”
除实行常规评比外,可实行小组评比,评比分学习、纪律、劳动、体育、交往等各个方面。

评比办法由各个负责的同学制定,然后组织同学讨论,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最后形成定稿,评比记录也由学生自己来记,每周评比一次,评选本周学习小组、守纪小组、绿色小组、学雷锋小组、体育小组、爱劳动小组,分别颁发各种颜色的星,评选结果公布在墙上,每月一小结,评选本月优秀小组,每名同学都有奖励,每学期总评,评选学期优秀小组。

通过优秀小组的评选,使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每个小组就
是一个小团队,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其他小组。

六、辅导方式的“灵”
小班额最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然而小班额最好的辅导效果就是学生间的辅导,把班里成绩最好,而且认真负责的同学当班里成绩最差学生的师傅,其他的成绩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的结成师徒,徒弟有可能胜师傅,师傅不努力也有可能当徒弟,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开展“最佳师徒”评比活动,师徒签定协议,确定自己各学科要达到的目标,力争达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每月评选最佳师徒给予表扬、鼓励。

同时对他们多指导,勤督促对师傅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让师傅监督自己的徒弟,徒弟不会的师傅必须负责讲会,确保当堂所学的知识所有同学都能学会,实现”堂堂清”。

每天“日日清”时,师徒共同总结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师傅给徒弟出题考查徒弟,合格的在日清记录中记录下来,不合格的师傅要帮徒弟讲会,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较难,老师出题,难题小组进行讨论解答。

当然,小班额教学的灵活性远远不只这些,需要不但的探索,那种因学生少而上课上不起劲的想法是不负责任的,那种套用大班额教学模式的做法更是难以取得教学效果的,只要教师善于钻研,充分发挥小而灵的特性,有效的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样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