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水植物(submerged plants)

沉水植物(submerged plants)

沉水植物(submerged plants):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活的大形水生植物。

虽然海洋中的大叶藻(Zostera)藻及海藻类均包括在内,但一般则是指淡水植物。

如黑藻属(Hydrilla)、苦草属(V allisneria)、狐尾藻属(Myriophyllum)、金鱼藻属(Ceratophyllum)、小叶眼子菜(Potamogeton crispus),轮藻(Ch-ara coronata)等叶和茎的机械组织、角质层、导管等均发育不良,质柔软,叶多半可进一步区分为细长形或线形。

营养盐类,O2及CO2主要是通过藻体表面摄取。

假根的发育也不良,多少具有吸收能力,但主要是作为固定器官来使用。

另外,也有无假根的藻类(如金鱼藻)。

沉水植物是以根茎〔苦草属、眼子菜属(Potamogeton)〕、芽(黑藻属、小叶眼子菜属)、种子(刺藻)等进行越冬。

群落阶段:水深3-5米以下首先出现的是轮藻属的植物,构成湖底裸地上的先锋植物群落。

由于它的生长,湖底有机物积累加快,同时由于它们的残体在嫌气条件下分解不完全,湖底进一步抬高,水域变浅,继而金鱼藻、弧尾藻、黑藻、茨藻等高等水生植物种类出现。

这些植物的生长能力强,垫高湖底作用的能力也就更强。

此时大型鱼类减少,而小型鱼类增多。

沉水植物扎根在湖底泥土中,全部茎叶沉没在水下,对水深的适应性最强。

它们能伴生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群落中,也能在浮叶植物带深水一侧形成沉水植物群落。

常见种类为眼子菜科、水鳖科、茨藻科和金鱼藻科。

沉水植物耐污性比较差,因为它们的茎叶沉没于水下,与湖水充分接触,水质污染会降低湖水的透明度、减弱水下光照;而且污染物附着在植物茎叶表面,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并滋生细菌和附着藻类而致其死亡。

马来眼子菜、狐尾藻、金鱼藻、菹草等比较耐污,因为它们的大部分茎叶分布在接近水面的浅水层,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

水源性水体的水生植被应以沉水植被为主。

在收割管理条件下,沉水植物不影响水面的开敞度和风浪的搅拌作用(天然曝气作用),在光合作用中向湖水释放大量的氧气,有利于保持湖水的高度氧化状态,促进有机污染物和某些还原性无机物的氧化分解;沉水植物与湖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成为“生物膜”的附着基,能够提供强大的生物降解能力;沉水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湖水中的营养盐,降低湖水营养水平,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周丛生物还能直接捕食浮游藻类。

沉水植物不仅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防止二次污染并输出大量的营养盐。

种类:⒈金鱼藻科①常伴生于微齿眼子菜、黑藻、狐尾藻等群落中。

喜欢生长在水流缓慢的河沟、池塘或湖泊。

全草可做饲料。

由于生育环境的破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鱼藻都是人工栽培的。

②东北金鱼藻多年生沉水草本。

全株深绿色;茎丝状;叶轮生,3~4回二叉状分歧;花小,单性;小坚果椭圆形,略扁,表面具小瘤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见于淡水池塘。

⒉水鳖科①黑藻又称水王荪,黑藻属,多年生沉水草本。

茎具分枝;叶轮生,线形,质薄,无柄;雄花浮于水面,雌花伸出水面;果线形,平滑或具瘤点,种子长圆形;花、果期8~10月。

耐碱性,喜温而耐热,冬季不能生长,初春萌发。

营养体分支能力很强,茎秆任何高度茎节上均能产生分枝和不定根。

生物量呈倒三角形分布,生长点较高,形成中上层植冠,光补偿点较高。

营养繁殖能力很强,可通过断枝进行繁殖。

耐污,净化能力中等。

多分布于泥沙质或含多量腐质的泥沙中,常见于各池沼中。

可作饵料、饲料及绿肥。

②苦草又名面条草,苦草属,多年生沉水草本。

匍匐枝纤细;叶长条形,随水深浅而长短不一,质薄,全缘或先端具细锯齿;花浮于水面;果线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较耐热、耐碱性,有较强的适应风浪能力。

生物量密布水底,呈莲座式生长,生长点在泥面之下,由泥中叶腋内的腋芽长出分枝。

光补偿点很低,能够较好的适应弱光照条件。

苦草种子量大,再生能力强,能产生大量种子及通过根状茎繁殖。

萌发时块茎中贮存的营养能使它维持较长时间的异养生长,在完全自养之前形成较高苗体,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因而萌发期能适应较弱的光照。

见于池沼、溪流中,底质多为沙质、泥沙质。

作绿肥,又作鱼、鸭等饲料。

③伊乐藻伊乐藻适应力极强。

只要水上无冰即可栽培,气温在5℃以上即可生长,在寒冷的冬季能以营养体越冬,当苦草、轮叶黑藻尚未发芽时,该草已大量生长。

种植伊乐藻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伊乐藻不仅可以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氧,还可吸收水中不断产生的大量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及某些有机分解物,这些作用对稳定pH值,使水质保持中性偏碱,增加水体的透明度。

④水蕴草原产于南美洲,属多年生草本,匍匐走茎,长可达100公分,耐污性强且具有净化水质的功用,栽培容易。

⒊茨藻科①大茨藻茨藻属,一年生沉水草本。

茎柔软,多分枝,茎上疏生刺;叶硬,线形;花单生于叶腋,雌雄异株;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种皮粗糙;花、果期8~10月。

见于静水池沼中。

植株可作鸭饲料。

②小茨藻茨藻属,一年生沉水草本。

茎柔软,叉状分枝,无刺;叶在分枝下部为三叶轮生,在分枝上部对生,叶线形,叶缘具刺状细齿;果实线状长椭圆形;花、果期8~9月。

生于静水池塘中。

可作饲料。

③细叶茨藻茨藻属,—年生沉水草本。

多分枝;叶狭线形,边缘具多数微细牙齿;果实长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静水池塘或稻田、浅水沟中。

植株可作饲料。

⒋眼子菜科①马来眼子菜又称竹叶眼子菜,眼子菜属,多年生沉水草本。

有根状茎,茎细长,不分枝或少分枝;叶互生,花梗下的叶对生,线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波状,有不明显细锯齿;穗状花序,腋生顶端,密生花;小坚果,倒卵形,背部一棱,侧面扁平。

花期6月,果期7~8月。

耐风浪、耐浊,适应性强。

多分布于砂质和黏质底泥处,静水池沼和河渠中较常见。

可作家禽饲料。

②穿叶眼子菜眼子菜属,多年生沉水草本。

茎有分枝;叶互生,花梗下的叶对生,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明显波状,有不明显细锯齿;穗状花序,腋生顶端,密生小花;小坚果,广倒卵形,背部有3棱;花期6~8月,果期7~9月。

静水池塘中较常见。

可作绿肥、饲料。

③光叶眼子菜眼子菜属,多年生沉水草本。

根茎粗壮;茎分枝,节间长短不等;叶互生,花梗下的叶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略呈微波状,无柄;穗状花序,生于茎顶叶腋,花密生;小坚果,斜卵形,侧扁,具3脊;果期8~9月。

静水池塘及河渠中较常见。

植株可作饲料。

④线叶眼子菜眼子菜属,多年生沉水草本。

茎纤细,有稀疏分枝;叶线形,全缘,无柄;穗状花序,枝端顶生,具少数花;小坚果,斜倒卵形,背部中脊窄翅状;花期5~6月,果期7~8月。

静水池塘中较常见。

植株可作饲料。

⑤微齿眼子菜嗜低水温,平地不易栽培,因受阳光照射量的不同,叶片会呈现不同颜色。

⑥篦齿眼子菜又称龙须眼子菜,眼子菜属,多年生沉水草本。

茎丝状,淡黄色,呈多次二叉分枝;叶丝状,全缘;穗状花序,腋生茎顶,少花;小坚果,广倒卵形,背面有锐棱;花期在夏季,果期7~9月。

喜光,较耐污,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和适应性,可在不同水质的条件下生存。

多分布于泥沙质的底质中,见于池沼、浅水中。

可作饲料、绿肥。

⑦菹草又名扎草、虾藻,眼子菜属,多年生沉水草本。

茎细长,具分枝;侧枝常成短枝,顶端常结芽孢,脱落后长成新植株;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不具柄,边缘具细锯齿;穗状花序,茎顶腋生,疏生数花;小坚果,广卵形,背面具棱;花期5~6月,果期6~8月。

茎杆只在近水面处产生分枝,形成水面植冠,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

菹草具有很强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具有繁殖能力的种子—芽苞。

喜温不耐热,耐污、净化能力中等,对低浓度N、P净化效果好。

菹草净产氧能力较高,可改善水质。

底质多为泥沙质,见于静水池塘及溪沟中,极普遍,并生长迅速,成为杂草。

为良好的饲料,亦可作绿肥。

⑧角果藻角果藻属,多年生沉水草本。

茎细弱,少分枝,根状茎匍匐;叶线形;花微小,单性;瘦果,花柱成喙状;花、果期在夏秋季。

生于淡水池沼或内陆咸水中。

可作饲料。

⒌狸藻科狸藻狸藻属,多年生水生食虫植物(捕食原生动物、水蚤和鱼苗等)。

植株柔软,茎多分枝,成绳索状;叶互生,裂片细丝状,边缘具刺状齿,捕虫囊生于小;羽片下;具短柄,卵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冠二唇形、黄色;蒴果,球形,种子多数,六角柱状;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浅水小池、湖泽或溪流中,池塘或水田杂草,以冬芽越冬。

⒍杉叶藻科杉叶藻杉叶藻属,多年生水生草本。

根状茎匍匐,生于泥中,植株上部露出水面;茎单一,直立,具关节;叶轮生于节上,线形,全缘;花单生于叶腋,无柄;核果,狭长圆形;花期6月。

生于池塘中。

⒎毛莨科①水毛茛又称梅花藻、毛柄水毛茛,水毛茛属,多年生沉水草本。

叶柄基部成鞘,叶片半圆形,小裂片丝形毛发状;花瓣白色;聚合果卵球形,瘦果狭倒卵形、具横皱纹、稍被粗毛;花期5~8月。

生于山谷溪流、河滩积水地或水塘中。

②长叶水毛茛水毛茛属,沉水草本。

叶片扇形,暗绿色,末回裂片毛发状,在水外收拢,叶柄基部成膜质叶鞘;花瓣白色;聚合果球形,瘦果卵圆形、稍扁;花期6~8月。

生于水中或池塘。

⒏小二仙草科①狐尾藻狐尾藻属,水生草本。

茎光滑,圆柱形,根状茎生于泥中;叶轮生,无柄,丝状全裂;穗状花序,生于水上,顶生或腋生;花无柄,雌雄同株,常4朵轮生于花序轴上;果球形,有4条纵裂;花期6~8月。

耐热,耐碱性。

②轮叶狐尾藻狐尾藻属,多年生水生草本。

根状茎生于泥中,茎分枝;叶4~5片轮生,丝状全裂;花单生于水上叶的叶腋,单性,雌雄同株;果实广卵形,具4浅槽;花期6~8月。

⒐轮藻科轮藻轮藻又称水茴香,是丛生于水底的一种水生植物。

轮藻分布很广.在各种淡水及半咸水中都能见到,湖泊.池塘.沼泽和沟渠中较为常见,喜生长于含钙质丰富、清澈透明,轻缓流动的水体中。

水生植被由生长在水体浅水区和周围滩地上的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及湿生植物群落共同组成,这几类群落均由大型水生植物组成,俗称水草。

水生植被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水草茂盛则水质清澈、水产丰盛、水体生态稳定,缺乏水草则水质浑浊、水产贫乏、水体生态脆弱。

水生植被不仅是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保护和恢复水生植被已被作为保护和治理水环境的重要生态措施。

沿着由陆地到水体深度的环境梯度,分布着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

轮叶黑藻——喂养草鱼的精美快餐轮叶黑藻是草鱼喜食的一种沉水性水生植物。

在以草鱼为主养品种的池塘中,用轮叶黑藻来培育鱼种的具体方法是:6月中下旬将鱼池干底清整,留约15厘米厚的淤泥,耙平后灌水至刚好淹没塘泥。

再从河沟等处拔取15厘米以上的轮叶黑藻移栽池中(株、行距以20~30厘米为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