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点滴关爱提升职工的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决定这个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力所能及的关爱职工,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提高职工生活水平,提升职工的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并成为受广大职工尊敬的企业,从而实现以人的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打造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现代企业。
1、坚持以人为本,企业首先要尊重职工企业要想得到职工的忠诚,首先要尊重每一位职工,这是以人为本的基础。
1.1 尊重职工的人格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
职工人格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得多的激励效果。
企业要善待每位职工,包括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职工福利制度,及时肯定职工取得的成绩,将每位员工的工作都看作是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那些不被人重视的底层职工的工作。
尽量从职工的角度感受问题,为职工着想而不是只为企业利益着想,或者为某些领导者的利益着想。
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职工有受尊重的感觉。
其结果必然是既关心培养了职工,也发展了企业,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1.2 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吸引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只有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在最大限度上趋于一致,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才能内化为职工的自我要求。
而职工一旦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职工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得到了报酬,实现了自我价值;企业则由于职工的参与,达到更高的效益目标。
否则,职工对企业的目标没有亲和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管理者豪言壮语,员工置若罔闻。
1.3 尊重职工的知情权企业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时让职工知道企业所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对策,并广泛组织员工们参与企业决策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做既可兼收集思广益的效果,又可以刺激员工们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只要员工们真切体会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息息相关,离开企业自己将难以发展,就会形成对企业的深刻依附感。
2、坚持以人为本,企业要对职工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培训是企业给职工最好的福利。
职工通过各项培训汲取知识、提升技能,获得了提升自我和发展的机会。
培训要从企业所需、职工所需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切实帮助职工提高技能,调动职工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加快企业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升。
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2.1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企业首先要确定好岗位或部门人员所应当承当的职责,岗位职责要落实到任职人员身上,部门职责要落实到部门内所有组成人员身上,然后按照岗位职责的需要对职工进行培训,以练好基本功为主,即练习实际操作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具体到我们电力部门就是按照部颁电业生产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应知、应会”的要求,达到“三熟三能”。
2.2 加强新工人培训新工人进厂,首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岗位。
新工人到达岗位后,要指定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职工为师傅,经现场基本制度学习、现场见习、跟班实习三个步骤,考试合格并确认有独立操作能力后方可独立上岗。
2.3 加强业务骨干的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优秀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热爱本专业、思想进步的生产工人和班组技术人员,作为业务骨干培训的对象,对业务骨干的培训,要做到有目标、有方向,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般情况下,不轻易变动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从专业上提高。
3、坚持以人为本,企业要积极拓宽职工成长通道职工的个人成长进步和自我实现是当前职工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每个人都会考虑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与价值,注重自己未来价值的提升和发展。
企业要提供机会帮助员工实现能力的提高和职位的升迁,满足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更加忠实于企业,依附于企业。
3.1 帮助职工解决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般来说,人们到企业工作,最初的动机是获得薪金。
但工作稳定后,就会考虑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途问题,以满足其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绝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计划,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意识地确定目标并努力追求目标的实现,企业应该了解职工的职业计划,并通过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帮助职工达成自己的职业计划,使之有助于企业目标的达成。
企业要帮助职工完成自我定位,克服在完成职业目标过程中遇到的挫折,鼓励职工将个人职业目标同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3.2 创设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晋升的机会,也就是给职工提供发展的空间。
如果企业能做到它的职工都是靠实力晋升的,而不是靠人际关系,那么每个人都会觉得只要自己有实力就有机会晋升,就会有奔头。
因此大家就会努力表现,一心一意做业绩,而不是费尽心思搞关系,找背景,走后门。
因为他们明白只要企业发展壮大了,自己就有机会。
3.3 开拓一个畅通的发展通道职工职业发展的途径,通常是从低级的岗位向高级的岗位升迁,从简单工作向复杂工作过渡,或从不喜爱的工作岗位到喜爱的岗位工作等。
如果职工发现在企业无法实现其职业计划目标,他就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单位去。
在我们的企业中,职工一般是被固定在某一个岗位上工作,很少有机会在不同岗位上变换,也少有机会从低到高逐级上升。
职工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就会对工作,对企业失去兴趣。
4、坚持以人为本,企业要真心实意关心职工的安危冷暖企业要实现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就要推进各项民生措施的落实,注重从小事做起,真正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的同时,也要适当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情。
4.1 建立连心机制,进行感情投资畅通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沟通渠道,把握好职工的思想动态,多关心职工的生活和情绪,同职工多沟通,多交流,但不要用领导的方式去交流,经常性地深入职工家庭走访慰问,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群众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在期盼些什么、还有什么愿望和诉求,量力而为的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在一个沟通顺畅、环境轻松的企业中职工会比较容易有归属感。
职工有了归属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看待。
4.2 雪中送碳完善信访制度,建立和实施困难家庭帮扶救助体系。
把关注和帮助困难职工的生活当做重要工作来抓,真心实意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认真落实专项帮扶资金,对困难职工,尤其是对重大疾病患者进行帮扶资助,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得到及时帮扶。
真正做到“真困难真帮助,特殊困难特殊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有员工家里发生了突发事情或有突发的困难,及时伸出关爱的手,帮助他渡过难关,走出困境,与他共同承担困难的担子,为他分忧解难,用爱心为他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
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就是一个有爱、有温暖的大家庭。
4.3 锦上添花每当有职工结婚时,送上一束漂亮的鲜花与一份精美的贺礼伴随着祝福送到结婚职工的婚礼现场;每当有职工过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个贺卡和生日蛋糕到他的手上;每当有职工子女金榜题名时送上一声“祝贺”等。
大力营造企业心齐气顺、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5、坚持以人为本,企业要尽可能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可以让职工身心健康地工作,体面而又自豪地工作,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
5.1 改善工作环境企业要努力使工作环境安全、舒适、整洁。
办公室要采光好、通风好,屋顶要经常防漏,墙壁要经常粉刷,空调要及时保养,室内电源安全耐用,卫生间确实卫生等。
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激发职工的创造性,消除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枯燥感,让职工体面地工作。
5.2 改善工作条件工欲善必先利其器,企业要舍得投资,使职工用上切实可用、得心应手的工器具和办公设备,及时淘汰使用年限到期的,及时购进升级换代的新设备、新器具。
职工在野外作业,热天及时供应绿豆汤或冰糕,饭时及时送上可口的饭菜,值班室里生活用品齐全,被褥及时拆洗等。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热情。
让职工以在该企业工作为荣。
5.3 加强劳动保护在各项保护器具齐全的基础上,要努力使职工穿上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样式美观,面料舒适的工作服,这样既能体现职工的精神面貌和企业文化,又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让职工爱自己的工服,喜欢穿自己的工服。
5.4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上下级之间相互尊重,职工之间既有竞争又能和睦相处,把整体的统一性与个人的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才有生命力。
6、坚持以人为本,企业要给予职工合理的待遇任何一个人在企业里工作,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能得到相对合理的报酬,使自己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只有收入体面了,职工才有自豪感。
6.1 待遇是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是人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买房买车、购置日常物品、休闲、教育等都需要金钱,没有钱就无法生存。
6.2 待遇是工作的动力让职工的收入伴随企业发展增长,是企业起码的社会责任。
反过来,这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因为只有共享,职工才会将自己的前途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绑在一起,才能真正以主人的意识来关心企业的发展。
收入过低,职工觉得自己都不珍贵,又怎么能珍惜手中的工作,怎么能够珍惜和尊敬企业。
6.3 待遇是提高社会地位的保障一般来说只要在同行中属于中等偏上,人们就会有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往往来自对比,比如跟同学比,跟朋友比,跟周围的人比。
目前一些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这与他们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都不高非常有关系。
如果工人收入很高,社会地位也非常高,大家就都愿意去一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