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物联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前言 (1)1.1、现状分析 (1)1.2、建设目标 (2)1.3、建设依据 (8)1.3.1、建设原则 (8)1.3.2、法律法规 (9)1.3.3、标准及规程、规范 (10)1.3.4、有关文件和相关规定 (11)1.3.5、参考资料 (13)1.4、建设内容 (13)第2章系统需求分析 (1)2.1、用户需求 (1)2.1.1、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1)2.1.2、取用水户 (1)2.1.3、科研及规划设计部门 (1)2.1.4、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2)2.1.5、社会公众 (2)2.2、功能需求 (2)2.2.1、水资源论证管理 (2)2.2.1.1、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 (3)2.2.1.2、报告书评审专家管理 (4)2.2.1.3、论证报告书审查管理 (5)ii2.2.3、水资源费使用管理 (7)2.2.4、入河排污口管理 (8)2.2.4.1、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 (9)2.2.4.2、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10)2.2.4.3、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 (11)2.2.5、水资源信息统计发布 (12)2.3、业务需求 (13)2.4、数据需求 (13)2.5、技术需求 (14)2.5.1、技术路线 (14)2.5.2、 2.5.2 安全性要求 (15)2.5.3、部署要求 (15)2.5.4、系统集成 (15)2.5.5、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16)第3章系统设计方案 (1)3.1、系统总体设计 (1)3.2、系统结构设计 (1)3.3、建设技术路线 (3)3.4、数据库建设 (5)3.4.1、数据库设计 (5)3.4.2、数据库建设内容 (6)3.4.3、数据收集 (7)iii3.5、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9)3.6、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11)3.7、水资源论证管理系统 (11)3.7.1、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 (12)3.7.1.1、单位资质申请 (12)3.7.1.2、单位资质审核 (13)3.7.1.3、乙级资质打印发放 (14)3.7.1.4、甲级资质申请上报 (14)3.7.1.5、资质证书变更申请 (16)3.7.1.6、资质变更受理 (16)3.7.1.7、单位资质年检 (17)3.7.1.8、资质撤销 (18)3.7.1.9、资质查询和统计 (18)3.7.2、报告书评审专家管理 (19)3.7.2.1、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申请 (19)3.7.2.2、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审核 (20)3.7.2.3、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续聘和解聘 (22)3.7.2.4、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上报 (25)3.7.2.5、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查询 (26)3.7.3、论证报告书审查管理 (28)3.7.3.1、报告书审查申请书及材料提交 (28)3.7.3.2、审查材料初步审核 (29)3.7.3.3、报告书审核予以受理 (30)iv3.7.3.5、已审查报告书的备案和上报 (33)3.7.3.6、已审查报告书查询 (33)3.8、水资源费征收管理 (35)3.8.1、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35)3.8.2、取水量核算和水资源费核算 (36)3.8.3、取水户缴交水资源费 (37)3.8.4、收据打印 (39)3.9、水资源费使用管理 (40)3.9.1、水资源费分配比例管理 (40)3.9.2、水资源费上缴登记 (41)3.9.3、水资源费使用登记 (41)3.9.4、水资源费使用年度总结 (42)3.9.5、水资源费使用查询统计 (43)3.10、入河排污口管理系统 (43)3.10.1、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 (44)3.10.1.1、入河排污口信息的录入及编辑 (44)3.10.1.2、入河排污口信息的审核 (45)3.10.1.3、入河排污口信息的汇总及上报 (46)3.10.1.4、汇总信息的备案 (47)3.10.2、入河排污口动态监督管理 (47)3.10.2.1、排污量检测 (47)3.10.2.2、排污口水质监测 (47)3.10.2.3、季报审核 (48)v3.10.2.5、信息发布 (49)3.10.3、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 (51)3.10.3.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 (51)3.10.3.2、排污口申请及材料提交 (52)3.10.3.3、排污口设置审批 (53)3.10.3.4、信息发布 (54)3.11、水资源信息统计发布系统 (55)3.11.1、信息统计管理 (56)3.11.1.1、水资源管理年报 (56)1、报表录入和上报 (56)2、报表汇总 (58)3、向上级部门上报 (60)3.11.2、信息发布管理 (61)3.11.2.1、水资源公报 (61)4、信息上传 (61)5、公报查询 (63)6、公报管理 (64)3.12、系统管理 (65)3.12.1、用户组管理 (65)3.12.2、用户管理 (68)3.12.3、功能菜单管理 (72)第4章效益分析 (75)vi4.1、社会效益 (75)4.2、经济效益 (76)4.3、工程效益 (77)第5章项目组织进度计划 (77)第6章工程投资预算 (81)vii第1章前言利用物联网、GIS/GPS/RS、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建设信息采集传输体系、数据中心体系、支撑服务体系、业务管理体系以及智慧水利保障体系,涵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管理、服务、应用等环节,从而实现水利智能感知、智能融合、智慧应用。
1.1、现状分析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系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重要基础。
当前,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水资源问题已经和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一起成为制约xxx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何处理好保护环境和保障发展这一对矛盾,确保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是摆在水利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基础数据的监测、收集、整合和统一管理,全面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潜力及分布规律,为宏观经济决策和区1域经济发展布局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开始步入信息社会,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部署。
国家信息化建设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的政务公开和公众服务等功能都要依托于信息化技术。
水利部制定的《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和《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都将水资源管理系统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已开展了流域、区域和城市范围的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试点工作,并即将建设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
为加快水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进程,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组织开展省级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1.2、建设目标为配合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切实提高水资源管理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我省水资源管理向动态管理、精细管理、定量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2加快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了水利部水资源司组织的审查,目前相关报告已经根据审查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xxx 在 xxx 年全面启动系统建设工作,由于 xxx 水资源管理工作,相对于全国其他发达省份起步较晚,前期基础薄弱,为加快 xxx 水资源管理工作建设追赶步伐, xxx 启动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并考虑今后系统与国家系统的兼容性,分清轻重缓急,省水利厅研究决定先期以软件建设为主,在 xxx 年上半年首先启动 xxx 水资源管理系统部分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建设工作,并编制相关标准规范,争取在用 1 年时间完成系统综合数据库中,水资源论证数据库、取水许可数据库、水资源费征收使用数据库、水资源公报数据库、水资源年报数据库以及给排水数据库中入河排污口数据库建设;并完成水资源论证管理、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资源信息统计发布中水资源公报管理和水资源年报管理部分应用系统开发。
从 xxx 水资源管理工作对各类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要求出发,依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数据共享”的原则,先期启动 xxx 水资源管理系统(部分数据库及应用)建设工作,3完成 xxx 水资源管理系统综合数据库中水资源论证数据库、取水许可数据库、水资源费征收使用数据库、水资源公报数据库、水资源年报数据库以及给排水数据库详细数据库设计,编制数据库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根据资料收集情况,率先完成水资源论证数据库、取水许可数据库、水资源费征收使用数据库、水资源公报数据库、水资源年报数据库以及给排水数据库中入河排污口数据库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水资源论证管理、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资源信息统计发布中水资源公报管理部分和水资源年报管理部分应用系统开发。
逐步推开系统 xxx 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最终为实现 xxx 水资源管理业务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打牢坚实基础。
xxx 水资源管理系统综合数据库分为在线监测数据库、业务管理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和决策分析支持库六大类, 39 个数据库,其中 10 个数据库目前已有建设成果,可以通过外部接入或部分建设完成,另外 29 个数据库需要全新建设。
4xxx 水资源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的建设将涵盖水资源信息服5务、水资源业务管理、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水资源应急管理,以及以水资源业务过程管理为基础的信息发布与业务应用门户系统。
系统采用基于 J2EE体系架构的 B/S 与 C/S 相结合的技术架。
系统结构见图 3-2。
按照水资源管理的功能需求,系统应用分为多个功能子系统:水源地管理、地下水管理、水资源评价管理、水资源论证管理、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计划用水与节水管理、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管理、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调度业务处理、水资源应急管理以及水资源信息服务。
6综合考虑到本次建设是 xxx 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先期工作,主要完成系统综合数据库中,水资源论证数据库、取水许可数7据库、水资源费征收使用数据库、水资源公报数据库、水资源年报数据库以及给排水数据库中入河排污口数据库建设;并完成水资源论证管理、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资源信息统计发布中水资源公报管理和水资源年报管理部分应用系统开发,应用服务对象主要针对省级水资源管理部门。
因此,本次建设工作只涵盖省级数据库及系统建设,州市级建设的基础上,后续完善后推广建设。
1.3、建设依据1.3.1、建设原则根据建设需求,到水利部和部分水资源管理工作先进省份,调研水资源论证管理、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资源信息统计发布中水资源公报管理和水资源年报管理等工作,结合 xxx 水资源管理工作实际,详细了解相应工作内容、业务流程以及信息需求,确定本次建设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