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新闻的本源】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新闻真实】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二、坚持真实性原则: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

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自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影响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三、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新闻媒体定位【四章新闻事业】一、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二、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1、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

决定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及其能提供的传播手段。

3、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决定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内容。

三、新闻事业的性质1、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2、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3、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4、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四、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1)传播知识,普及教育(2)倡导文明,宣扬道德(3)刊登广告,服务生活(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五、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1、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2、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3、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六、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1、推动经济发展;2、引导人民思想;3、培育社会风尚;4、促进社会和谐【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一、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思想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指导思想;2、政治上,坚持新闻工作者与党中央保持一致;3、组织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三、新闻工作坚持“三贴近”的意义1、“三贴近”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

2、“三贴近”是新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

3、“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新闻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形势下遵守和运用新闻规律的理论概况和实践提炼,更是发展壮大舆论极具现实针对性的有效方法和具体途径。

4、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四、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1、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2、立足于基本国情;3、体现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4、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5、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六章新闻宣传】一、宣传: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传播活动。

五要素:主体、内容、媒体、形式、对象二、新闻宣传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的宣传。

三、新闻宣传是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

四、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1、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新闻宣传的根本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新闻宣传的立足点。

(二)新闻宣传的主要使命是动员和组织群众。

(三)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五、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1、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2、展现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3、有针对性开展国际舆论斗争4、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六、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1、坚持以国际利益为最高准则2、坚持以我为主,用事实说话3、有的放矢,讲究实效4、努力掌握主动权、话语权5、讲求传播艺术6、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七章新闻舆论导向】一、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手段反映公众意见而形成的舆论。

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舆论主体——公众舆论客体——最新事态舆论表达形式——媒体表达二、新闻舆论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要具备诱发新闻舆论的新闻事件。

2、要具备有利于媒体表达舆情的社会环境。

3、要具备有助于舆论传播的新闻媒体。

三、新闻舆论形成的过程:酝酿阶段、形成阶段、产生效应阶段四、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现实性、导向性、影响力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

1、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和人民的福与祸。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六、积极引导网上舆论:1、对网上具有倾向性、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引导。

2、加强正面引导,唱响网上主旋律。

3、着力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

七、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1、传媒体制的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

2、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3、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

4、统筹国内国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得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

八、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2、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3、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九、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2、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3、提高舆论引导的艺术性。

十、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新格局: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以党报党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和舆论引导新格局,实现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联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与专业类、都市类媒体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动,形式立体化的传播效应。

新机制:一是,健全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的领导机制,通过宏观指导和重大议题设置把握舆论主导权。

二是,健全政府发言人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新闻发布制度。

三是,以主流媒体为主力军,通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影响力,把握舆论主导权。

四是,建立报网互动机制,依法管理网站,通过社会热点网上引导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

五是,强化舆情监测分析机制,通过全面详备的舆情掌握和准确科学的舆情预见把握舆论主导权。

六是,通过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

【八章新闻舆论监督】一、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公开性、群众性、广泛性、及时性三、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监测功能、约束功能、警示功能、反馈功能四、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1、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3、新闻舆论监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4、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

五、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人民群众主要对象: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公众人物六、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1、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2、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3、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监督;4、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5、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七、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1、准确监督2、科学监督3、依法监督4、建设性监督八、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相结合;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4、既要适时,又要适度;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九、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1、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2、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3、接受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九章新闻出版自由】一、新闻出版自由具体性:1、是具体的阶级的自由;2、内容是具体的;3、总是处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其实现程度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连。

二、新闻出版自由相对性:1、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2、受到国家利益的制约;3、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

三、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1、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垄断财团充分享有的权利。

第一,新闻媒体的创办和运作需要巨额资金;第二,垄断财团和广告公司的大老板凭借充足的财力控制新闻媒体,并利用新闻媒体发表意见、传递信息。

第三,新闻媒体编辑部的编辑方针和对重大事件的报道,都摆脱不了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影响。

2、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利用新闻媒体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重要工具四、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实现的言论、出版自由。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最广大人民共同享有的自由。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出版自由为前提。

五、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充分自由和正确导向的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