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理论研究及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11T15:01:40.91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3期作者:孙启旺刘馨泽[导读] 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从根本上防治了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侵害,更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
孙启旺刘馨泽
河北省桃林口水库管理局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基础处理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技术使用的价值,还可以加强对施工效率的重视程度,确保施工技术得到有效的使用,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能力,另外,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教育,还要加强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最终的绩效结合起来,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从根本上防治了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侵害,更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
由于水利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使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得到有效的保证。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特点
1.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殊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工程发展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各种环境条件、不同的工程目的、用户的不同施工要求等影响,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工程施工的工程量比较大,工程技术比较复杂,在建设的时候,会受到施工范围扩大的影响,再加上有些施工面积较广,工程的建设工作量也就十分巨大。
第二,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的施工中服务的范围比较广,存在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在施工的时候要尽量保证不涉及太大的经济利益,还要对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建设的时候,就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施工要求比较高,施工技术相对复杂,现代化程度较高,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合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要对技术进行不断的升级和改造,通过创新提高施工技术,更好地运用于日后的水利基础处理施工中。
1.2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适应性
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具有一定的施工特殊性,在实际的施工中,工程极易受到天气状况、环境条件等影响,要想得到更好的施工效果,就必须不断适应不同的环境,并要及时克服恶劣环境,解决环境问题。
这就要求工程施工的相关工作人员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合理选择,既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检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还要选择适宜的施工土壤环境,避免土质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选择合理恰当的施工环境,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第二,要对气候进行充分的判断,在条件一定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工程修建场地,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把握,重视对施工工期的合理安排,要适应一定的天气要求,避免恶劣天气环境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采取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工程危害。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极端的气候条件以及复杂施工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时候难免受到极大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工程的施工,所以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尽量在雷电多发区兴修水利工程,最大限度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灾难,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2.1锚固技术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都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对于工程师而言,这是一项十分巨大的挑战,在具体的工程施工阶段,所考虑的不仅仅是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山区在交通运输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特殊情况。
锚固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因为它所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建设中。
2.2水泥加固、软土的处理以及其他技术分析
对于水利水电施工的质量提升,就需要对水泥进行合理的技术加固,一般情况下,在对此技术进行利用的同时,需要重视水泥型号的选择,要与施工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还要注重张力和强度的控制,在进行正式使用的前期,还需要加强试验,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充分保证水泥的质量。
要充分重视水泥的稳固性,就要加强对灌浆操作的重视力度,要对土壤的具体参数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的施工标准,加强对适宜参数的正确选择,从而进一步保证水泥的强度,这样可以有效满足工程的需要,提高施工质量。
2.3预应力管桩技术
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关键点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绝对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基础施工质量比较欠缺,就会对于整体的工程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要力争在最大程度上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质量。
预应力管桩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中至关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后张预应力管桩、先张预应力管桩等。
这样的两种施工技术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施工优势,所呈现出的施工效果也有着极大的不同。
预应力管桩的使用和推广,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有十分良好的表现。
2.4防渗墙技术
水利工程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常会出现渗漏现象。
渗漏严重威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防渗墙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防渗墙的施工比较简单,适应性强,防渗效果好,并且结构非常坚实,目前国内外的水利工程中都很普遍的应用了这一技术。
防渗墙的功能不仅是防渗漏,而且还有效的对坝体进行了加固,加大了坝体的承重能力和抵抗水体冲刷的能力,有效提升了水利工程的质量。
防渗墙的材料可选性多,在具体选材时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选择适合墙体的材料。
墙体的材料一般是混凝土和粘土。
实际施工中对防渗墙的厚度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防渗墙的厚度主要是由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和墙体的承重力及防渗抗渗耐久性决定的。
不同的墙体所使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防渗耐久性,我们要从多方面考虑综合研究,使墙体达到最优状态。
2.5可液化土层的处理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会涉及到相关的作用力,不同的土层和土壤特性对于工程的施也具有不同的作用力,。
在相关振动力以及静力的作用下,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粘性较差的土层由于受到一定的压力而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土层的抗剪强度,进一步使得土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在这样强大的影响力下,水利水电建设的质量就会受到一定的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液化的土层进行清理工作,再将具有良好防渗性能的材料放置到该土层中,并进行夯实,夯实的时候需要采取分层振动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然后,就需要使用混凝土对周围的围墙进行有效可行的封闭,避免向四周流动,最后再通过可以液化的土层,设置一定的砂桩以及砂井,从而有效提高可液化土层的处理技术。
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基础处理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整体的工程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和具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因素,严格贯彻落实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相关技术,使整体的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提升,从根本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和竣工。
参考文献:
[1]曹昕歌.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新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202.
[2]韩明鹤,韩伟.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203.
[3]赵虎,张微,盖大建.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传播,2014,6(18):6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