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热发电:主要是把太阳的能量 聚集在一起,加热来驱动汽轮机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太阳能电池组合 在一起,大小规模随意。可独立发电, 也可并网发电。 太阳能水泵:正在取代太阳能热动力 水泵,九十年代我国研制的国自从1958年研制出第一 台热水器后,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 太能热水器产销量均占世界首位。 太阳能建筑:太阳能建筑有三种形式: (1)被动式:结构简单,造价低,以自然 热交换方式来获得能量; (2)主动式: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需 要电做辅助能源; (3)“零能建筑”结构复杂,造价高,全 部建筑所需要的能量都由“太阳屋顶”来 提供。
太阳能
——未来最理想的能源
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从广义上讲:太阳能不仅包括直接投射到 地球表面的辐射能,还包括像生物质能、 水能、风能、海浪能等同样起源于太阳辐 射的间接的太阳能量;而且像现在广泛使 用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也 都是古代太阳能资源的产物。 从狭义上讲:太阳能指的是直接投射到地 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 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讲述的太阳能指的是 狭义的太阳能。
太 陽 的 可 見 表 面
光球层
光球并不完美,其表面布满了米粒般的 粒状结构,科学家形象地称它们为“米 粒组织”,光球上亮的区域叫光斑,暗 的黑斑叫太阳黑子 。 所谓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的黑暗区域, 它的温度大约为4500K, 而光球其余部 分的温度约为6000K。在明亮的光球反衬 下,就显得很黑。
太阳能的家族
太阳能干燥:70年代后,太阳能干燥器 迅速发展,尤其在农村,对许多农副产 品做了太阳能干燥的试验。 太阳灶: 太阳灶可分为热箱式和聚光式 两类,我国是世界上推广应用太阳灶最 多的国家。
太阳能的家族
太阳能制冷与空调:是节能型的绿色空 调,无杂讯,无污染,可很快地投入商 业化的生产。 太阳能其他:可淡化海水,利用太阳光 催化治理环境,培养能源植物,在通信、 运输、农业、防灾、阴极保护、消费、 电子产品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日冕物质喷發 日 冕 物 质 喷 发
太阳风和极光
当太阳上有强烈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时, 太阳风携带着的强大等离子流可能到达 地球极区。这时,在地球两极则可看见 瑰丽无比的极光。
美丽的极光3
美 丽 的 极 光
太阳的构造
从太阳的构造可见,太阳并不是一个温 度恒定的黑体,而是一个多层的有不同 波长发射和吸收的辐射体。不过在太阳 能利用中通常将它视为一个温度为6000K, 发射波长为0.3~3μm的黑体。
太阳能概述
太阳辐射光谱: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 光。辐射能量集中在波长0.3~3μm。 <0.4μm 紫外光 8.03% 0.4~0.76μm 可见光 46.43% >0.76μm 红外光 45.54% 辐射通量,W; 辐照度,W/m2;
太阳能概述
科学家研究表明,太阳每小时辐射到地 球的能量约为18万兆瓦,相当于燃烧90 兆吨优质煤的热量;太阳能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且无污染的能源。
19 70 年 3 月 7 日 日 全 食 日 冕
太 阳 宁 静 年 的 日 冕
日冕层和太阳风
日冕层的温度比它的发源地——太阳的 温度要高得多,因此日冕层物质不断向 外膨胀,把许多沿着太阳磁力线的粒子 流不断地吹射到行星际空间,形成太阳 风。其范围可延伸到地球甚至更远的地 方。太阳就是以太阳风——物质粒子流 的形式失去物质。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
我国幅员广大,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 资源。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 有2/3以上国土面积,年日照在2000小时 以上,年平均辐射量超过0.6GJ/cm2,各 地太阳年辐射量大致在930~2330kW· 2 h/m 之间。 影响因素:太阳高度、大气质量、大气透 明度、纬度、日照时间、海拔高度
太阳——众星之母
由于太阳内部持续进行着氢聚合成氦的 核聚变反应,所以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 能量,并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由核心向 表面传递热量,温度也从中心向表面逐 渐降低。太阳能量的99%是由中心的核反 应区的热核反应产生的。
太阳——众星之母
由核聚变可知,氢聚合成氦在释放巨大 能量的同时,每1g质量将亏损0.0072g。 根据目前太阳产生核能的速率估算,其 氢的储量足够维持100亿年,因此太阳能 可以说是用之不竭的。
平板集热器
平板集热器是非聚光类集热器中最简单 且应用最广的集热器。它吸收太阳辐射 的面积与采集太阳辐射的面积相等,能 利用太阳的直射和漫射辐射。
典型的平板集热器
真空管平板集热器
它是将单根真空管装配在复合抛物面反 射镜的底面,兼有平板和固定式聚光的 特点,它能吸收太阳光的直射和80%的散 射。
全玻璃真空集热管
1-內玻璃管 2-外玻璃管 3-真空夹层 4-带有吸气剂的卡子 5-选择性涂层
聚光集热器
聚光集热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聚光器、 吸收器和跟踪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自然阳光经聚光器聚焦 到吸收器上,并加热吸收器内流动的集 热介质;跟踪系统则根据太阳的方位随 时调节聚光器的位置,以保证聚光器的 开口面与人射太阳辐射总是互相垂直的。
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能热利用是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商业化程 度最高、推广应用最普遍的技术之一。 国际上,太阳能的使用技术已进入新的发展阶 段。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重要的一个技术 关键是如何高效率地收集太阳光并将其转变为 热能。热利用在太阳能利用技术中占有重要位 置,是综合解决方案。
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采集
太阳辐射的能流密度低,在利用太阳能 时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或者为了提高 温度,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和装置(集 热器),对太阳能进行采集。太阳能集 热器是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设备, 它是太阳能热利用中的关键设备。
太阳能集热器
按传热工质可分为液体集热器和空气集热器. 按采光方式可分为非聚光型和聚光型集热器两 种。 非聚光集热器(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 能够利用太阳辐射中的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 集热温度较低; 聚光集热器能将阳光会聚在面积较小的吸热面 上,可获得较高温度,但只能利用直射辐射, 且需要跟踪太阳。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核心是一切力量的中心和出发点。 氢原子于2,700万度高温转化为氦。以 射线形式释放出的能,向太阳表面涌出, 可达300,000哩(1哩=1609米)的高空 中。而太阳内部每秒钟以六亿五千七百 万吨之多的氢转变为六亿五千二百五十 万吨氦——放出能量为E=mc2。
太阳能传输
光化学转换利用太阳能
通过光解或电解作用的热化学方法制造 氢气,是对未来能源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的一个途径。 意大利和瑞士发明了一种有效地利用太 阳能分解水中氢气的方法,从生态角度 上看,氢气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燃料, 因为氢不产生有害废弃物,它燃烧后的 唯一副产品是水,所以氢是一种清洁的 燃料。
太阳能的家族
Ⅱ
1626~1856
5000~5850
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 Ⅵ 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 江苏南部、安徽南部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是风力资源 Ⅴ
1400~2200
4200~5000
的1400倍、水力资源的3300倍 四川、贵州
1000~1400
3350~4200
太阳——众星之母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态球体,没有固体 的星体或核心。 它的直径约为1.39×10 6 km,是地球的 109倍,质量约为2.2×l027t,为地球质 量 的 3.32×105 倍 , 体 积 则 比 地 球 大 1.3×106倍,平均密度为地球的1/4。其 主要组成气体为氢(约71%)和氦(约 27%)。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
世界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 利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1615年法 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发明了第一 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膨胀做功而抽 水的机器.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利用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但根 据太阳能的特点,具有共性的技术主要 有四项,即太阳能采集、太阳能转换、 太阳能贮存和太阳能传输,将这些技术 与其他相关技术结合在一起,便能进行 太阳能的实际利用---光热利用、光电利 用和光化学利用。
太阳的内部构造
太阳内部有“里三层”。从中心向外, 依次是核反应区,这里是太阳热能产生 的基地。辐射区,太阳能先通过这里传 播出去。对流区,太阳能经过这里向太 阳表层传播,它们是“输送带”。
太陽的內部構造
太 陽 表 面 結 構
太阳的内部构造
太阳外部有“外三层”。依次为光球层、 色球层和日冕层。人们肉眼可见的明亮表 面就是光球层,我们所见到太阳的可见光, 几乎全是由光球发出的。光球层厚约500 千米,温度为5762K,密度为10-6g/cm3, 它是由强烈电离的气体组成,太阳能绝大 部分辐射都是由此向太空发射的。
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集热器,把吸收的 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或电能。 例如太阳能烘干机可以烘干粮食、烟叶、 干果、农副产品及木材等; 主动和被动的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采暖, 是空调的一种简单、经济、有实效的方 法; 可利用太阳能蒸馏器,用于海水淡化。
光电转换利用太阳能
即通过半导体材料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 变为电能(直流电)。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主要有硅、硫化 镉、砷化镓等电池。 电池技术较成熟,主要用于航天、无人 灯塔、无线电中继站、无人气象站、浮 标和电围栏等作为电源。
色 球 层
日 珥
太阳的物质抛射形成环形突出
1973年12月一个巨大的日珥 跨越日面588,000km
日冕层
在色球之上是极其稀薄的高温日冕层, 只有在日全食中才能看到一片青白色的 日冕光区。 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接近圆形;在 太阳宁静年则呈椭圆形。日冕上有冕洞, 而冕洞是太阳风的风源。
太 阳 活 动 极 大 年 的 日 冕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类 型
Ⅰ
地
区
年日照时数
(h/a)
年辐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