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1.什么是医院感染?
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什么是医院感染爆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什么是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粘膜或皮肤,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4.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5.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严格执行手卫生
(2)戴手套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正确处理医疗废物,防止锐气伤
(5)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应正确进行清洁消毒及灭菌
(6)注意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6.什么是分级防护?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衣、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外科口罩(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适用对象: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务人员;进入传染病区或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等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手套、面罩、鞋套。
(4)严密防护(三级防护)
适用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着装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7.医务人员发生锐气伤后应如何处理?
(1)一挤: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二冲: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三消毒:用安尔碘或酒精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
(4)四报告: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报告感染管理科
8.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如何避免锐器伤?
(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
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回套,如需回套只能用单手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放渗透的锐器盒中,以防刺
伤。
9.什么是手卫生?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0.W HO提出的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是什么?
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11.什么是消毒、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芽孢
11.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的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的水平。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
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12.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有哪些?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需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天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
口罩需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按包外有效期使用,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镊(钳)。
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13.无菌物品打开后使用的时间规定?
(1)无菌纱布、棉球、棉签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的超过24小时
(2)用戴盖小玻璃瓶盛放的碘酒、酒精等消毒液每周更换两次。
(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注的无菌液体需注明开启日期、时间、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4)使用裸露灭菌的无菌器械,裸放无菌盘内,有效期不的超过4小时
(5)含氯消毒剂要求先用现配,使用中要加盖保存,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使用中的戊二醛最长时间不得超过7天。
14.医疗废物的分类?
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15.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的隔离措施有哪些?
(1)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菌者置一间
(2)加强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诊疗护理前后进行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渍时,应洗手。
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剂
(3)戴手套,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脱手套后,需进行手卫生。
(4)穿隔离衣,预计与患者的感染性物质接触时,需穿隔离衣,离开时脱下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5)患者物品专用,一般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
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6)环境消毒,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
(7)他科检查告知消毒。
患者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须清洁消毒。
(8)限制探视。
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9)解除隔离。
连续3个标本均为查出该病菌,方可解除隔离16.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1)如无禁忌,床头抬高30-45度,取半卧位控制为内容物的反流(2)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3)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的适应症,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4)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做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5)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一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17.预防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1)严格掌握适应症,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使用导尿管
(2)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4)保持导尿系统的通畅和密闭
(5)不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6)每日评估,尽早拔除导管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