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学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填表日期:开题报告一论文写作的国内外背景严格的讲,声乐艺术的繁衍发展是从原始的劳动而产生的“号子”开始萌芽的,到后来才形成“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这两种形同但意不同的唱法。
“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起源于我国,它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西方的歌唱艺术相比较,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别。
在选择学习声乐时,就应该选择好自己所要学习的唱法,那么在选择时都应该要对此种唱法有所了解,并知道此种唱法与其它唱法有何差异,这样有助于选择一个比较适合于自己的声乐演唱方法。
二论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让更多学习声乐的初学者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能够更好的认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从而在学习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时更加清楚明了,同时也针对现在流行在声乐界的“民族美声不分家”这一说法在结合自身学习两种唱法的实际情况下,阐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为学习声乐的初学者们提供最大的方便,希望他们可以从本人的文章里了解到一些关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的异同关系,并加以体会。
三论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1.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生理要求上的异同(3月12日——3月16日)2.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上的异同(3月18日——3月23日)3.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呼吸运用上的异同(3月24日——3月25日)4.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共鸣腔体运用的异同(3月27日——4月2日)5.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表演风格和演唱曲目的异同﹙4月5日——4月9日﹚6.结语(4月10日——4月11日)四参考文献1.《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胡钟刚、张友刚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余开基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3.《艺术教育》2005年第三期作者:王建设浅谈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廖忠建内容摘要:在我国的声乐界,将美声、民族、通俗划分为三种唱法,三种唱法各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和各异的风格,这是大家所公认的,针对现在有些初学声乐者常常将这三种唱法截然分开,甚至对立起来看待,结合本人学习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亲身体验和研究,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生理性、咬字、吐字、呼吸运用和共鸣腔体的运用以及表演风格和演唱曲目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可以帮助学习声乐的初学者对于选择哪种演唱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唱法呼吸共鸣表演序言:不管唱什么歌曲,都要一定的唱法和科学的发声方法作为铺垫和基础,所以要想演唱好一首歌曲就必需要掌握一种演唱方法,那么要想选择非常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就需要很好的了解三种演唱方法和自身的生理特点及各种唱法之间的关系。
而针对现在较多选择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学生,那么又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呢?本人就是针对以上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生理要求上的异同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是以人的发声器官为乐器进行演奏(唱,)而演奏(唱)这乐器的又是其本人。
学习声乐的过程就是学习演奏(唱)和建造人声这个乐器的过程,也就是在人的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的指挥下,使人的歌唱发声器官积极活动,并牵涉到所有与发声有关的肌肉的协调、平衡活动的结果。
不同唱法的歌唱主要对下几个生理器官提出要求:(一)声带的要求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声带上的要求是相同的,都要求具有两种混声的机能,不然就没有高音。
但是对声道的调节是有区别的:西洋美声唱法要求喉咙充分打开,而中国民族唱法只要求声道不堵塞,即为效果需要而打开,一般也只用前后打开。
美声唱法特别强调喉头向下,而中国现在民族唱法在唱高音时,也特别强调喉头向下,使声带打开不堵塞。
(二)口腔和咽腔的要求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主要根据中国民歌演唱特点而定的,中国民歌主要分为山歌、号子、小调,一般的民歌主要是需要响亮的声音特点演唱,因此对口腔和咽腔较小的人比较适合;而美声唱法主要是在剧场内演出时演唱,中低音时需要非常浑厚、饱满的声音和明亮的共鸣高音,因此也需要较为大一些的口腔和咽腔以满足较为沉稳、扎实的中低音。
因此在选择学习哪种唱法的时候要跟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一般颧骨较高较凸显者比较适合学美声唱法,因为其腔体较大,有一定条优势。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上的异同声乐是一门音乐与语言想结合的艺术。
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
当然每种不同的演唱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咬字、吐字方法,但是较现在的新民族唱法在咬字、吐字的方法上与美声唱法较为接近,可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之处:(一)咬字的区别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在咬字的时候咬的特别的死,每一个字都唱的非常清清楚楚,但是听起来没有一点生气,且民族唱法在咬字时主要强调在嘴皮上咬字,用门牙咬字,唱歌时嘴巴成微笑时的嘴型来咬字,整个比较扁平,因此唱出来的声音和字听起来也是扁平的,没有饱满的感觉;而美声唱法在咬字时强调最大度的打开口腔咬字,且注重用大牙咬字,就是咬字的位置相对民族唱法较为向内靠。
美声唱法在唱歌时由于口腔打开很大所以咬字时也不要求像民族唱法一样非常咬字要死死的咬的清清楚楚,但是美声唱法演唱出来的字词同样能够以一种饱满、浑厚、扎实的声音展示给大众。
(二)吐字的区别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在吐字的时候正如同咬字时一样,把字咬的非常紧,所以在吐字时也就还是字头音,如“天”字,在咬字时唱的是tian,那么在吐字时还是唱的tian;而美声唱法则较为强调咬字头唱字尾,如“天”字在咬字时是tian,而在吐字时唱的就是an,所以称之为“咬字头唱字尾”。
现在的新民族唱法中也比较强调“咬字头唱字尾”。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呼吸运用上的异同无论民族传统唱法还是美声唱法,优美动听的声音必须有正确的气息来支持。
气息是歌唱的源泉、根基和动力,因此不管哪种唱法的歌唱都是离不开气息的。
现在都强调的三种呼吸方法是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而在声乐演唱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快吸快呼。
当然每种唱法也都有每种唱法气息的呼吸方法,民族唱法的传统经验是“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用气上强调一根线,即从小腹处一直到上口腔,声音比较集中,发音自然而明亮。
民族唱法主张腹式呼吸,即气沉丹田,就是肚脐的下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腹。
吸气的部位感觉较深,丹田有着强有力的支持,且在演唱高音时小腹快速向里面收一下,给一次力量用气息将高音抛出去。
美声唱法主张胸腹式联合呼吸,口鼻同时吸气,吸气动作快,呼吸较腹式和胸式呼吸气息量大并且灵活,气息的运动幅度也较大。
美声唱法强调将气吸至肺底部,吸进气时使肺的下部扩张,这种扩张是身体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张开,胸腔相应扩大,下肋骨周围拖住,胸腔共鸣得到运用,声音就比较洪亮,音色浑厚而饱满。
美声唱法需要满足较大腔体演唱出浑厚、扎实、稳重的声音所以也需要足够的气息去支撑,所以只靠民族唱法的那种腹式呼吸是不够,因此它更需要比较科学的胸腹式联合呼吸。
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共鸣腔体运用上的异同物体因振动而发声,影响到其他物体或其他物体的空间,引起同时振动而产生的共振现象就叫“共鸣”。
那么人体也有很多共鸣腔,如胸腔、喉腔、咽腔、口腔等等。
根据共鸣腔的声音特点和与声区的关系,共鸣又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三种。
(一)头腔共鸣中国民族唱法在演唱时主要运用的就是头腔共鸣,因为中国民歌的特点就是需要声音“甜、亮、水、脆、柔”,而这些也是头腔共鸣所能够基本全部承担的。
美声唱法同样在演唱高音时也非常注重头腔共鸣,因为受其自身唱法的限制,所以美声唱法,在演唱高音时较多或者全部必须用头腔共鸣,而民族唱法在演唱高音时有的还在用真声,略带一点共鸣。
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中经常提到的“高位置”就是要求在演唱作品时找到头腔共鸣,并且运用自如。
(二)口腔咽腔共鸣针对口腔和咽腔共鸣则是所有演唱方法都必须用,且用的最得最多的。
那么民族唱法对口腔和咽腔在演唱时的要求没有美声唱法要求高,只需要尽可能打开到一定限度,而美声唱法则要求必须竖起来打开到最大极限,这样才能满足美声唱法演唱出的声音能够饱满。
但是两者对咽腔要求都是打开最大,小舌上抬,让开通道,这样能够在演唱时使气息与声音畅通无阻。
(三)胸腔共鸣民族唱法由于主要采用的是腹式呼吸法,胸部很少参与歌唱活动,所以几乎没有用到胸腔共鸣(特殊情况除外)。
美声唱法采用的是胸腹联合呼吸法,在唱歌时讲究声音的混合共鸣,要求身体的每一个腔体都能得到运用,高声区要胸腔共鸣,中、低声区也要有头腔的共鸣,且美声唱法的男女中低音的歌曲作品演唱也主要运用的就是胸腔共鸣,因此美声唱法强调胸腔共鸣,民族几乎不用胸腔共鸣。
五.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表演风格和演唱曲目的异同民族唱法通过表现方式,演唱方式等变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而美声唱法更重视的是声音内在的感染力,不需要过多的形体表演和演唱方式的变化,而是通过声音技术等内在的方式变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
(一)表演风格的异同民族唱法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方言文化丰富多彩,加之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各有特点,就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因此民族唱法注重表现各地区和各民族的特点,朴实、自然、大方,服饰也具有各民族的特点,表演讲究手、眼、身、法、步。
民族唱法还包括近现代作曲家们创作的,不突出任何一个地区特点,而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大风格、大气派的声乐作品和演唱称为民族综合风格,这种风格的音调基于全国的通用语言——普通话。
民族综合风格类风格共性较多,但对外国来讲,依然是中国的特性。
美声唱法的表演风格,讲究内在深情,充分运用声音技巧对歌曲再创作,主张以声音渲染来感动观众,因此动作比较少,它主要是通过眼睛和脸部的表情变化来刻画人物的内心和表达歌曲的感情。
(二)演唱曲目的异同民族唱法的演唱曲目多为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民谣、民族歌曲或歌剧选曲,以及中国近现代的创作型歌曲,等等。
美声唱法的演唱曲目多为歌剧选曲和艺术歌曲。
结语民族唱法的演唱与美声唱法在演唱方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都讲究气息、共鸣、咬字和吐字,都很注意以情感人,要求演唱者都应具备良好的音乐基础和文化修养等。
不管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点,而且每个人自身的生理条件不一样,因此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演唱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二者之间不断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丰富了各自的艺术内涵,使它们沿着各自的道路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1.《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胡钟刚、张友刚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余开基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3.《艺术教育》2005年第三期作者: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