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城计PPT教学课件

空城计PPT教学课件


原 笑,也是自豪的笑。

心理活动:我以一座空城就吓退司
马懿,还要让他吃个败仗,司马懿
你真是太傻了呀!
小结:
诸葛亮“空城计”弄险成功,
析 读
主要原因是诸葛亮的出奇不意,足
设 计
智多谋,料事如神。一“奇”在一
成 反自己谨慎用兵的常态,二“奇”
功 原
在对司马懿的知己知彼,料定司马
因 懿必多疑上当。诸葛亮“出奇计,
阅读《三国演义》完成下面各题。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
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反 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三__国__演_义_ 》
馈 的开篇词。
练 习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 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
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
析 读
一笑:“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计 (第三段),镇定自若的笑。

功 原
心理活动:别看你司马懿带来十
因 五万大军,我只有一座空城,但
你决不敢攻进来。
二笑:“抚掌而笑”(第五段),
脱险之后,如释重负,胜利的笑。

读 心理活动:司马懿果然中计矣。

计 三笑:“拍手大笑”(第六段),
成 功
成功之后的笑,即是对司马懿的嘲
小结
• 饱和一元醇 1、通式 CnH2n+1OH
2、随着C数的增多,熔沸点逐渐增,相对密度呈增大趋 势。 对于同碳数的,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密度越小。
3、随着碳数增多,水溶性降低。 4、比Mr接近的烷烃或烯烃的沸点要高(氢键的影响).
二、醇的化学性质
〔阅读〕P57交流研讨,以1-丙醇为例分析结构
4. 醇的重要物理性质
〔阅读〕P56页表2-2-1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 烷烃、烯烃的沸点比较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甲醇
32
65
乙烷
30
-89
乙烯
28
-102
乙醇
46
78
丙烷
44
-42
丙烯
42
-48
〔结论〕从表2-2-1数据可以看出:饱和一 元醇的沸点比与其相对质量接近的烷烃或烯 烃的沸点要高。 〔原因〕这主要是因为一个醇分子中羟基上 的氢原子可与另一个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氧原 子相互吸引形成氢键,增强了醇分子间的相 互作用
故 事
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


街 亭
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马谡 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要求:
自 读
(1)标出自然段序号;
课 文
(2)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标注拼
疏 通
音。

意 (3)结合注释批注难字词,疏通
课文大意。


chǎng
司马懿 城铺
鹤氅
guān
纶巾
jū zhǔ
笑容可掬 麈尾
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在国
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
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
《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
知名的艺术大师”。
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
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
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
故 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
事 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略地,势不
7.“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
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
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
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
事是
煮酒论英雄 。
8.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 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 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 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物 对比,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

方 法
(2)衬托手法。用司马昭的年轻
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
自“马谡拒谏失街亭,
拓 武侯弹琴退仲达”的全文,比较诸葛
展 延
亮与司马懿两个人物在性格特点上的
伸 异同点,课下写一篇《我眼中的诸葛
亮与司马懿》比较文章。

甜味、液体 毒

水溶性
与水互 溶
与水互 溶
与水互 溶
用途
燃料、化工 原料
防冻液、合 成涤纶、
化妆品、制 炸药(硝化 甘油)
3.醇的命名
1.选主链。选含—OH的最长碳链作主链,根据碳
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2.编号。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定名称。在取代基名称之后,主链名称之前用
阿拉伯数字标出—OH的位次,且主链称为某醇。 羟基的个数用“二”、“三”等表示。
乙醇
乙二醇
丙三醇
茶多酚
苯酚
漆酚
思考●讨论 什么是醇?什么是酚?
醇: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一个或几 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酚: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 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一、醇的概述
1. 醇的分类
(1)根据羟基的数目分
(2)根据烃基是否饱和分
一元醇:如CH3OH 甲醇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 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六出祁山 东和: 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 七擒孟获 北拒: 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篇》

言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链 接
——《论语·学而第一》
二元醇:CH2OH 乙二醇 CH2OH
多元醇:CH2OH 丙三醇 CHOH CH2OH
饱和醇(含饱和一元醇)
不饱和醇 CH2=CHCH2OH
2. 几种典型的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名 俗名 色、态、味 毒


甲 木醇 无色、有酒 有

精气味、具 毒
有挥性液体

无色、粘稠、 无

甜味、液体 毒

丙 甘油 无色、粘稠、 无
(2)“空”在城池。“大开四门,每一

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让人一看就是空城。

(3)“空”在无人言语。“如有妄行出 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城里听不
城 计 方
到有人说话声,突出空字。

(4)“空”在空闲。孔明只带两个小童,
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让人
感觉空闲。
司马懿绝非等闲之辈,乃
检 fǔ
dùn
测 抚掌


言讫

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莫非:莫不是,大概。
走:跑,指逃跑。
遁:逃。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
言讫:说完。
速 第一步:速读课文,划分层次。
读 课
一、开端(第1段)
文 理
二、发展(第2段)
清 情
三、高潮(第3、4段)

四、结局(第5、6段)
第二步:提炼词语,概括段意。
绝”,那么“空城计”中诸葛

亮的“智”体现在哪里呢?
诸葛亮的“智”体现在:

读 设
(1)足智多谋。


(2)处乱不惊。

原 因
(3)神机妙算。
(4)临危不惧。
析 读
文中最能体现诸葛亮的
设 计
“智” 是他的三次“笑”,
成 功
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关于三次
原 因
写笑的词语,并结合上下文分
析诸葛亮当时的心理活动。
背 景
可当。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 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
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
走漏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
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
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
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
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 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 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
析 读
“魏之名将”是个狡猾奸诈之
设 计
人,可他为什么会中计呢?原
成 功
因都有哪些?
原 因
(1)司马懿谨慎、多疑。“亮
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

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
读 设

计也。”司马懿不相信眼前是一


座空城,就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深
原 因
知诸葛亮用兵之道,所以中计。
(2)刚愎自用。没有听从司马昭
H O H
H O HH O
C2H5
比较下表含相同碳原子数、不同羟基数的醇的沸点
名称
分子中羟基数目
沸点/℃
乙醇
1
78
乙二醇
2
197.3
1-丙醇
1
97.2
1,2-丙二醇
2
188
1,2,3-丙三醇
3
259
〔结论〕含相同碳原子数、不同羟基数的多元醇的沸点
比一元醇二元醇都高,多元醇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质。
〔原因〕是因为多元醇分子中羟基多,一方面增加了分子间 形成氢键的几率;另一方面增加了醇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几率。
用奇招”这就是“空城计”成功的
原因。
本文为我们塑造了诸葛亮
和司马懿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画 人
形象,在刻画这两个人物时作
物 的
者用到多种手法,请同学们细

法 读课文,分析本文都用到哪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