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红外分析讲解
区域
UV VIS
IR
波长λ
200-400 400-76 0.76-2.5 2.5-25 25-500
nm
0nm μ m μ m μ m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能级跃迁 电子 类型
电子
OH 、 振动、转 转动 NH、CH 动 的倍频 吸收区
红外光谱常用波数范围4000~400cm-1中红外区
σ (cm) -1 =104 /λ (µm)
-CH=CH2 νas =CH2 3090
ν C=C =CH
=CH2
1609 990 909
-COOH一系列相关峰OH C=O C-O OH
二、脂肪烃
1.烷烃(CH3,CH2,CH)(C—C,C—H )
(1)νCH
3000cm-1
(2) δ CH2,δ CH3
CH2 δ s1465 cm-1
第十二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Infrared Spectroscopy
1 概述 2 基本原理 3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4 红外分光光度计 5 应用与示例
第一节 概述
2.5µ
25µ
辐射→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官能团→分子结构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
UV、Vis、IR:
化的振动过程,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分子吸收红外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L=V 振 0
三、振动频率与峰位
1. 基本振动频率
K :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U :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1 1 k 1302 k
2c u
u
峰位:双原子基团的基本振动频率取决于键两 端原子的折合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键力常数K ,即 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3000 cm-1 2900-2800 cm-1
(2) C=C (1660-1600cm-1 )
双取代
反式烯
R1
H
CC
H
R2
弱,尖
R1=R2,完R1全C对C称,R3红外非活性振动。无峰。
顺式烯
RR21
HR2
R1 H
CC CC
RH3
中强,尖
RR2 1
RH4
顺强,反弱H C C H
R1
H
CC
R2
H
(3) =CH(1000-700 cm-1 )
一、特征峰与相关峰:
凡是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称为特征峰。 总出现在特定波数范围内,具一定特征性。
-CN νCN 2400~2100cm-1 C=O ν C=O 1870~1650cm-1
一个官能团常有数种红外活性振动,产生数个吸 收峰,此外还有泛频峰,这些由一个官能团所产 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吸收峰叫相关峰。
振动自由度=3N-6=3 三种振动形式
νasH2O 3756
νsH2O 3652
δH2O 1595
例12-2 CO2 O=C=O 线性分子N=3 振动自由度=3× 3-5=4 νs 1388cm-1 νas 2349cm-1 IR上有 δ 667cm-1 IR上有 γ 667cm-1
C H υ (C-H)
3300 cm-1
υ H C C R
C C 2200cm-1
υ R1 C C R2
若对称,消失
CC
脂肪烃比较:
CH
3300
CC 2200
> =C-H
> C-H
3100~3000 3000~2800
> C=C
1640
> C-C
1200
三、芳烃
-H C=C
激发态分子数
跃迁几率= ——————100%
总分子数
影响大小(峰强)因素:
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越大,强度越大
νC=O>ν C=C
ν OH>ν CH>ν C-C
分子的对称性: ν C=C红外非活性 完全对称 =0
ν C=C1585cm-1 不完全对称
Cl
Cl
Cl
H
CC
CC
Cl
Cl
Cl
3100~3000cm-1 1600,1500(1450) 共轭1580 苯环骨架振动
-H
900~690 确定苯环取代方式
δ -H 1250~1000 特征性不强
泛频峰 2000~1667 弱,确定取代方式
芳烃 -H 苯环上相邻碳氢键强烈偶合产生,峰位与苯 环上H的相对位置决定,与取代基种类无关
基频峰数<振动自由度 1.简并:振动形式不同,但振动频率相等,
只观察到一个吸收峰
2.红外非活性振动
不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振动。
3.仪器分辨率低
峰增多的原因:泛频峰
红外非活性振动:
=q×r
O-
C
+
O q:电荷;r:正负电荷重心间距离
- r=0, =0, =0
振动过程中无偶极矩变化,即无电磁场变
相邻氢数 波数σ (cm-1) 峰数
5H
770~730
750
710~690
700强
双峰
4H 770~735
750
单峰
3H 800~750
880 800
2H 860~790
800
710~690
700
双三峰 单峰
相邻H数目减少,向高频方向移。
邻、间、对位二甲苯红外吸收光谱
-H
四、醇、酚、醚
1.醇与酚( O—H,C—O )
>C-C 1190 cm-1
2. C N>C=N>C-N
3. 含氢官能团,u 较小,大,均出现在高波数区:
C-H O-H N-H
3000 cm-1 3600~3200 cm-1 3500~3300 cm-1
4. 与碳成键原子,随其原子量增加,u 增加,变小
C-H > C-C> C-O > C-Cl >C-Br > C-I 3000 1190 1100 800 550 500 cm-1
K↑, u↓→σ ↑ ,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p172表12-2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折
—CC — > —C =C — > —C — C — 合
15
10
5
质
2060
1680
1190 cm-1 量
相
同
结论:
1. KCC>KC=C>KC-C 15 10 5
因此, CC >C=C 2060 1680
Cl
振动类型: ν as > ν s
ν>
振动类型不同,对分子电荷分布影响不同。
谱带强度的划分:
用摩尔吸光系数衡量
vs
峰很强
s
强
m
中
w
弱
vw
很弱
>100 20~100 10~20 1~10 <1
红外吸收峰强度比紫外吸收峰小2~3个数量级
第三节 典型光谱
一、特征峰与相关峰 二、脂肪烃 三、芳烃 四、醇、酚、醚 五、羰基化合物 六、含氮化合物
共轭效应 K↓,低波数移动
O R C Cl
1780cm-1
O H3C C CH3
O C CH3
O
O
C CH3
C
1715 氢键
1685
1685
1660
HO
K↓, 低波数移动 O
C
H3C
OCH3
Femi共振
酰氯
C=O
OH
νs 2850 cm-1 νas 2925 cm-1
弯曲振动
bending vibration
面外γ
面内δ
甲基的振动形式(AX3基团)
伸缩振动
对称 υsCH3 2870 ㎝-1
变形振动 对称δsCH31380㎝-1
不对称 υasCH3
2960㎝-1
不对称δasCH31460㎝-1
2.振动自由度与峰数:
1715
O C CH3
1685
O C CH3
1685
O C
1660
氢键
K↓, 低波数移动
பைடு நூலகம்
HO O
C H3C
O-H 伸缩
OCH3 2835
HO 3705-3125
(2) 外部因素 仪器色散元件、操作、溶剂、温度
四、吸收峰的强度
υC=C υC=O
为什么υC=O比υC=C峰强度大?
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吸收峰相对强度 ↑,跃迁几率↑,吸收峰的强度↑ 振动过程中,
5. u相同时,K依次减小,伸缩>面内弯曲>面外弯曲
2. 峰位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C=O
1302 k
u
诱导效应(OR,Cl吸电子):K↑,高波
数移动
O
O
O
RC R
R C OR
R C Cl
1715cm-1
1735cm-1
1780cm-1
共轭效应 K↓,低波数移动
O H3C C CH3
重
δ as1450 cm-1
叠
<3000
CH3 (3) CH2
δ s1375 cm-1 ρ 722 cm-1(面内摇摆)
ν
s CH2
2850cm-1
ν
s CH3
2870cm-1
ν
as CH2
2920cm-1
ν
as CH3
2960cm-1
(4) 次甲基伸缩2890cm-1
-(CH2)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