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图4
【2012江苏地理】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 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 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 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 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历史悠久,分布很广。
竖井: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 也是送气通风口。 暗渠:汇聚地下水(冰雪融水下渗);自流输送地下水;减少 蒸发损耗,减少风沙危害
调水工程
海水淡化
现代:水资源利用技术提高
滴灌技术 喷灌技术
现代:水资源利用技术 提高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对策:增加植被 覆盖率,防治水 土流失;减少化 肥农药使用。
230
1140
乙 甲 广州市 梅州市
省会城市 一般城市 拟设厂地区 图8
【2010广东】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 区域比重图”(图2),完成5~6题。 5.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C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占 全 国0 比重(%) 水资源 总量 人口总量 耕地面积 GDP 北方区 南方区 西北区 20 40 60 80 100
以色列也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 自然原因: 以色列北部为_______ 地中海 气候,南部 热带沙漠 气候,降水少,蒸 是__________ 发大,河流径流量小。 人为原因: 以色列经济发达,水资源需求量 大
以色列的对策(课本P63) ①海水淡化(开源) ②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提高 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渗漏与蒸发(节流)
高新区拒绝高耗水企业进入 建立污水处理厂,回收中水 改进生产工艺,节约用水 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耐旱作物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回收雨水 南水北调
地陷降临石家庄
2013年我国用水比重图
总用水量:6170亿立方米 用水大户:农业(63%) 工业(23%) 生活(12%)
农业 工业 生活 生态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地理科组 罗 辉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狭义的)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0.007%)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海洋水 96.53%
陆地咸水 0.94%
水 陆地水 3.47% 陆地淡水 2.53% 大气水
冰川1.74% 地下水0.76% 其它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华北为例)
自然: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冬春缺水) 社会经济: 人口众多 耕地面积大 工业发达 需水量大 利用率低 水污染严重
缺水类型 水质性 水源性 工程性
①雨水收集(蓄水工程):新加坡政府由上世纪60年 代已组成集水区,期望到今年能把集水区的面积增加 至全国面积三分之二。
以色列阿希科伦 海水淡化厂
因为城市规模和工农业的快速发 展,水资源匮乏成为石家庄发展 的瓶颈,而常年超采地下水已使 石家庄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经过地 区的最大地下水漏斗。
地下水位/米
20 30 40 50 60
衡水市地下水漏斗
1995
2008
超采地下水容易 引起地面沉降。
石家庄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努力
250
200 150 100
50
0
比较A、B两地淡水资源丰富原因之异同。 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异:A地纬度高,蒸发弱;B地终年 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大。 比较C、D两地淡水资源缺乏原因之异同。 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异:C地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降水 稀少,纬度低,蒸发大;D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及效益。
用崂山水酿造的青岛 啤酒品质好。
崂山水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2.水资源对人类的影响因时代而异
(1)古代:沿河、沿湖发展 水资源利用技术落后:水渠、坎儿井 (2)现代:生存空间大大拓展 水资源利用技术提高:抽取深层地下水、海水淡化、调水工 程、蓄水工程、滴灌技术 古代人类活动局限于沿河地区 黄河中下游 印度河流域 两河流域 尼罗河下游
0
0
10 图7
20
(2)某公司拟在图8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 与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6分) 土地价格较低;远离城市密集区,环境污染小;劳动力成本低 工业区位理论 1140 乙 甲 230 广州市 梅州市
省会城市 一般城市 拟设厂地区 图8
(3)分析乙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 响,(4分)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4 分) 影响:削弱了土层的涵养水源能力,使地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 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西南区
图2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 (图2),完成5~6题。 6.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B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占 全 国0 比重(%) 水资源 总量 人口总量 耕地面积 GDP 北方区 南方区 西北区 20 40 60 80 100
管理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价
【2013重庆文综】13. 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 (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7 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4分)并分析其对地下 水水量的影响。(4分) 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 地表组成物质疏松,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利 于延缓地下水下渗的时间;最终利于增加地下水水量。 海拔(m) 400 300 200 100 风化物 断裂 基岩裂隙 基岩 地下水开采点 距离(km) 30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 入区的主要影响 (3分)
缓解水资源紧张;促进工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改善局地气候、缓解地面沉降、保护湿地、维护 生物多样性)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 取哪些节水措施?(3分) 生活:提高节水意识 农业:推广滴灌技术;推广耐旱作物 工业: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管理:防治水污染
A D C B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主要影响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海陆分布 。 因素是________ 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水资源季节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 夏秋受夏季风影响,多雨;冬春受冬季风影响,少雨 。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具体措施
合理开发地下水;修建水库、收集雨水;跨流域调水 开源 (买水);淡化海水;人工增雨;植树造林;污水净化 再生(中水) 圈层理论
生活: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农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调 整工业结构,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
2.水资源的分布不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来衡量。 • 水资源丰歉用________________ •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推论:并非降水越多,水资源越丰富,如新加坡。
新加坡国土面积为618平方 千米,属热带雨林气候, 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 一,分析其缺水的原因。
350 300
新加坡的降水
自然: 国土面积狭小,河流短小,地 表水难以储存,径流量小。四 面环海,地下淡水缺乏。 社会经济: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 需求量大。 1 3 5 7 9 11
图4
【2012福建文综】图4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 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 积)。 A 9.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2.7 2.5 1.8 3.7 1.2 1.4 日蒸发量(mm)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体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土地利用类型 1.2 0.1 16.2 日蒸发总量(105m³ ) 8.8 7.9 22.1
西南区
图2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 (图2),完成5~6题。 6.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C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占 全 国0 比重(%) 水资源 总量 人口总量 耕地面积 GDP 北方区 南方区 西北区 20 40 60 80 100
调水工程 水资源南北 差异的气候 原因
我国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 候,降水较少;南 部为亚热带季风气 候,降水较多
美国加州北水 南调工程
北部为温带海洋性 及地中海气候,降 水较多;南部为热 带沙漠气候,降水 较少
大小
单位 调水 量耗 能
小
原因 地势南高北低,水 可自流
大
地势北高南低,需 动力提水
西南区
图2
【2012福建文综】图4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 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 积)。 C 8.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8.8 2.7 耕地 7.9 2.5 林地 1.8 22.1 草地 3.7 1.2 水体 1.2 0.1 建设用地 1.4 日蒸发量(mm) 未利用地 土地利用类型 16.2 日蒸发总量(105m³ )
新 加 坡 的 对 策
②向马来西亚柔佛购水(调水):两份购水合约能够 保证新加坡至2061年的稳定供水
新 加 坡 的 对 策
③新生水(污水净化):由下水道搜集所有使用过的 水净化,主要使用于植物灌溉及工商业用途,极小部 分制成饮用水,期望至2011年新生水供应量可占新加 坡日供水量的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