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确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1、对外开放运行2年以上,符合省重点实验室学科布局和规划,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符合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或是前沿、交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按照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考评被评为优秀。
2、实验室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五年间承担的国家及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或资助强度30万以上的科研项目不少于3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达到1000万元,或人均年科研经费达到5-10万元,或年均竞争性科研经费不少于100万元;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低于70%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主任是本学科领域省级以上学术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拥有的学术带头人(有省级以上学术荣誉称号或博士学位的高级研究人员)不少于3人;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固定科研人员不少于15人。
4、高校实验室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科研机构及其它单位的实验室应具有培养(或代培)研究生的能力和条件,年在读研究生不少于10人。
5、具备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工作基础,其中实验室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并能统一管理,开放使用。
6、实验室已建立起较完善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日常管理规范、严格;初步建立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设立有开放课题和经费;能够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7、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关心、支持实验室的发展,能为实验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及相应经费等配套条件,切实帮助实验室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申请确认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具体程序为:部门属实验室提出申请;主管部门正式推荐并提交相关建设计划任务书、《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总结报告》(附件三)和建设项目验收申请;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考核验收;验收通过并报科技厅办公室会议审定后予以批准,列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
直接确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部门实验室没有建设期,从下年度起参加省重点实验室的年度考评。
附件一: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封面格式)实验室名称:学科分类:依托单位:主管部门:申报时间: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二○○年制主要内容(提纲)一、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建设实验室的目的、意义。
二、国内外该学科发展概况及前景(包括国内同行情况),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等。
三、主要研究工作规划、设想及预计达到的目标、水平。
四、申报依据(工作基础①承建单位基本情况②具备的学科优势③已取得的成绩④学术带头人、科研队伍及能力⑤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等)。
五、基础条件(基础设施①实验室用房②大型仪器设备清单③其它实验设施)。
六、科技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七、开放运行设想。
八、建设方案(①实施方案概述②年度工作计划③实验室建设项目负责人情况)。
九、建设规模和预算。
十、建设项目资金安排计划。
十一、依托(建设)单位对配套条件支持及经费预算的意见。
十二、专家(学术委员会)意见。
十三、主管部门意见。
附件二: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封面格式)实验室名称:学科分类:依托(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时间:年月至年月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二○○年制主要内容(提纲)一、实验室基本信息。
实验室中英文名称,学科领域,研究类别(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建设承担单位及单位负责人,建设地点。
二、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河南省社会经济的作用。
三、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预计达到的研究目标。
四、申报依据。
(工作基础:①承建单位基本情况②具备的学科优势③已取得的成绩④学术带头人、科研队伍及能力⑤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等)。
五、基础条件(基础设施①实验室用房②大型仪器设备清单③其它实验设施)。
六、实验室机构设置(①管理机构②学术委员会拟组成人员介绍③研究机构及研究内容④固定研究人员名单等)。
七、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计划。
八、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运行管理、联合开放设想、资源共享、人员聘用及流动等)。
九、建设规模及实施方案(①经费概算:建设总投资[划拨、自筹、匹配、拨款]②新增大型仪器设备③资金使用计划[项目、来源、年度]④年度建设、运行计划)。
十、预期成效(①承担、完成课题及成果②经济效益③社会效益④人才培养及建设)。
十一、体托单位及主管部门意见。
十二、专家论证意见。
附件三: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总结报告(封面格式)实验室名称:学科分类:依托(建设)单位:建设地点:验收时间: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二○○年制一、统计简表二、工作报告(编写提纲,内容仅限建设期内)1、基本情况概述2、实验室基本建设完成情况3、研究工作和成果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目标介绍,承担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及完成情况(应根据成果说明实验室在该领域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创新性,或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其不可替代性。
),获得的研究经费情况;取得研究成果的数量及水平。
4、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验室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在国家学术机构或刊物的任职情况,获得省级以上学术荣誉称号情况等。
5、学术交流和开放流动在国际和国内重要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情况,主办和参加学术会议情况;实验室人员开放和课题开放情况,国内外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及合作项目情况。
6、运行管理领导班子和实验室机构建设、学术委员会的活动及作用,依托单位的支持,仪器设备使用运转情况,日常管理及经费收支情况等。
7、目前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情况,下步发展设想。
8、依托单位审核意见(需用文字保证工作总结内容的真实与准确性)。
三、附件1、获奖成果一览表2、批准专利一览表3、发表论文论著一览表4、承担课题及本室开放课题一览表注:请依次以国家级任务,省级重大(点)计划,横向协作,其它,开放课题为序填报。
开放课题在类别栏中标注※。
5、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6、实验室固定人员名单7、实验室客座人员名单8、3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情况一览表注:n=本台设备建设期限内运行的年数。
每台设备标准机时K=1800小时/年。
9、学术带头人、优秀中青年人才及专家简介包括被介绍人员的出生年月、性别、职称、成绩与水平,其中“优秀中青年”见说明中的填报条件(每人限400字)。
10、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四、说明工作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建设期内的数据。
1、承担任务①承担任务分两种情况填报,在项数后括号内加脚符(a)或(b),不加者视为(b)类。
(a)类指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为实验室固定人员。
(b)类指实验室固定人员为一般参加者。
例如:若有3项国家级项目,其中2项负责和主要承担者为实验室固定人员,另外1项为一般参加,则在相应栏内填“2(a),1(b)”。
②以上所有任务以合同书或批准书、协议书为准。
2、实到经费指建设期内实验室实际到位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3、研究成果①研究成果(包括获奖、论文、专著、专利、鉴定、技术转让等)分三种情况填报,在项数后的括号内加脚符(a)或(b)或(c),不加者视为(c)类。
填报时不得重复统计。
(a)类指本实验室固定人员或博士后、研究生为成果的第一完成者;(b)类指本实验室固定人员或博士后、研究生为成果的第二或三完成者;(c)类指本实验室固定人员或博士后、研究生为成果的一般完成者。
客座人员研究成果在署名本实验室名称前提下,视为固定人员情况填报。
②国家级奖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四类。
省级奖指省级上述相应系列奖。
③一个成果若受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
凡在国外发表但未署国内单位名称的论文与专著不得统计;凡未正式批准的奖励、发明专利及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④四大索引是指《科学引文索引》(SC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工程索引》(EI),《科学评论索引》(ISR)。
⑤国外刊物指在国外正式期刊发表的论文,国际会议一般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
国内重要刊物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建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来源期刊为统计源(网址: 核心库),同时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统计,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的同内容论文重复统计。
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研究生专业教材,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
⑥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批准发明专利填报。
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
已鉴定成果指按科技部规定组织评议鉴定的研究成果,需附有效鉴定证书。
技术转让需附合同或有效证明。
4、研究队伍①固定人员和客座人员统计建设期内人年数之和。
②固定人员指编制在本实验室或与实验室签有二年以上工作合同(年工作时间不少于8个月)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支撑和管理的人员。
固定人员按在室实际工作天数折算人年数。
若有固定人员在建设期内离退休或调离本室等只统计其实际在室期间的人年数及相应的研究成果。
③客座人员指来实验室从事合作研究或进行开放课题研究的人员,不包括临时聘请的仪器设备维修人员、来室使用仪器但不参加实验室研究等人员。
客座人员中的高级职称人员每年来室从事研究工作不满1周按0.1人年计算,满1周按0.2人年计算,满2周按0.5人年计算,满2个月按1人年计算;非高级职称人员来室从事研究工作按来室实际工作天数折算人年数。
④固定人员与客座人员统计不包括在读研究生。
5、人才培养①研究生(含委托代培、联合培养研究生)在读指建设期内在读研究生人年数之和。
②已毕业研究生指评估期限内研究生毕业的人数。
③优秀中、青年(青年≤35岁,中年36—50岁)指在建设期内固定人员中属于省级以上正式命名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获得国家三等奖或省部委一等奖以上科学成果的主要完成者;获得省级以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
6、学术交流情况①主办(含联合主办)学术会议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栏填写实验室固定人员、在站博士后和在读研究生代表本室参加会议并均有论文的人次。
附件四: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大纲一、验收评审对象:1、批准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单位;2、申请列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的部门(单位、高科技企业)实验室。
二、验收评审依据:1、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2、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3、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总结报告。
三、验收内容:1、实验室基本建设完成情况;2、实验室建设(运行)过程中取得的成绩;3、实验室机构设置;4、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情况;5、依托单位支撑情况;6、发展设想。
四、验收方式1、申请验收的实验室根据《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的完成情况,围绕上述所列验收内容,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供建设(运行)期的建设(发展)总结报告和各项规章制度等材料;2、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检查小组,根据验收内容和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总结报告进行检查,提出检查意见报科技厅;3、科技厅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