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教师资格证幼儿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

2017年教师资格证幼儿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第一批幼儿《小白船》二、考题解析弹唱:《小白船》【技能指导】1.曲目分析这首歌曲是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活动,从内容上来看:(1)曲式结构:歌曲为两段体,降E大调(2)音域:旋律音域较宽,歌曲旋律在8度范围内。

(3)节奏:2/4拍,包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大切分节奏、四分休止符和跨小节连音线。

(4)速度:歌曲为3/4拍,包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综上所述:这首歌曲音域超出了小、中班幼儿接受的能力范围,歌曲演唱为大班幼儿学习的歌曲。

歌曲中让幼儿学会用连贯、优美、柔和的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小白船》,并注意启发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尝试为歌曲创编动作。

2.弹唱建议(1)弹:歌曲为降E调,大调式,歌曲中有三个变化音,降B、降E、降A,演奏时可以选择全分解和旋,弹出歌曲悠扬舒缓的音乐特点,同时弹唱过程中,注意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间的转换。

(2)唱:教唱中要充分考虑歌曲的难度和幼儿个体的差异性,可巧妙设置环节,假设“幼儿高音唱不上去”或“低音下不来”,适当安排个别唱或小组唱。

【活动设计指导】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一、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体会歌曲中优美的意境,感受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技能目标:学习歌曲的旋律、节拍,唱出优美、舒缓的韵味道。

3.认知目标:了解3/4拍的节奏特点,知道朝鲜族歌曲的风格。

二、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学会完整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知道朝鲜族音乐的特点活动难点:准确掌握3/4的节奏,体会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小白船音频、录音机、自制长鼓、朝鲜族服装等。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对船的用途有基本的认识。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听两段节奏不同的旋律。

教师分别播放活泼欢快的二拍子歌曲和《小白船》的伴奏音乐,请幼儿仔细辨听,帮助幼儿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熟悉歌曲旋律。

师:刚才的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哪段音乐是三拍子的?我们能用动作表现出三拍的强弱吗。

2.再次播放小白船伴奏音乐,组织幼儿跟随歌曲音乐练习三拍子节奏。

(二)活动展开1.教师介绍歌曲名称并完整弹唱,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师:认真听听歌曲是怎么唱的,歌曲里唱到的小白船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歌里还唱了什么?2.幼儿学唱,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记忆歌词,并说出最喜欢的或是最优美的歌词是什么。

(1)请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小声完整跟唱歌曲。

师:我们还有哪句唱得不够好,需要再练练,大家轻声唱,听听身边的朋友是怎么唱的。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先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我们再以歌曲接龙的形式,一句接着一句唱,看谁的歌声最好听。

3.教师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朝鲜族音乐的特点,尝试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教师身上的朝鲜族服饰,初步认识和了解朝鲜族,告诉幼儿《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族民歌,并模仿老师学习朝鲜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师: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有很多手臂上的动作,还有转、跳等舞姿,我们一起在舒缓的音乐中学习一下吧。

(2)为幼儿提供场景和“小船、兔”等道具,分组表演,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师:小朋友们背上“长鼓”,伴随小白船的音乐,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三)活动结束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不错,很多小朋友都学会了演唱小白船,有个别小朋友没有达到演唱要求,但是你们也用自己的动作进行了表演,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要奖励给你们每个人小小演唱家的奖章。

五、活动延伸请大班幼儿讲今天所学内容表演给中班的小朋友看,鼓励他们大胆表现,教师予以适时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体会音乐活动带来的成就感,真正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答辩题目解析1.请问你这次活动的重难点是什么?【参考答案】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会完整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知道朝鲜族音乐的特点。

这是一首歌词优美,旋律很慢,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儿童歌曲,我将通过让幼儿理解歌词,设置分句教学和不同形式的学唱环节使幼儿会唱这首儿童歌曲,另外通过朝鲜服饰让幼儿感受朝鲜族,为感受音乐做好铺垫。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准确掌握3/4的节奏,体会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对于幼儿来讲有点难度,我将通过打拍子的方式让幼儿感受3/4拍,最后通过音乐表演让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由此突破了活动的难点。

2.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参考答案】关于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幼儿《我有一双小小手》二、考题解析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技能指导】1.朗读指导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

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

有了/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

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

这首儿歌主要讲述了通过自己的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朗读儿歌的时候注意节奏感与重音的把握,因此教师在朗读的时候可以通过拍手、拍肩的形式让幼儿感知节奏感。

2.动作指导中班的幼儿动作发展较为完善,所以在动作创编过程中,教师应把主动权交予幼儿,请幼儿大胆的进行动作创编。

充分发展有的创造力,体现出教师尊重幼儿的意愿,以幼儿为主体。

我有一双小小手,(伸出双手从左至右自由摆动)一只左来一只右。

(伸出左手掌心向上之后伸出右手掌心向上,教师注意做镜面动作)小小手,小小手,(再次将双手伸出从左至右摆动)一共十个手指头。

(双手合掌,拍手四次)有了一双小小手,(双手伸出,掌心向上)能洗脸来能漱口。

(双手做洗脸状上下摆动两次)会穿衣会梳头,(手做穿衣动作与梳头动作)自己事情自己做。

(双手伸出大拇指,指向自己)3.创编指导小手能够做什么是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的,所以在创编环节,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请幼儿大胆思考自己的小手能够做什么,并幼儿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

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

有了一双小小手,能洗衣来能吃饭;会拿东西会玩耍;能写字来能画画;会玩积木会整理。

【活动设计指导】中班儿歌活动《我有一双小小手》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小手都可以做的事情。

2.技能目标:朗读儿歌并能够大胆的仿编儿歌。

3.情感目标: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喜欢参与儿歌活动。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的内容并能偶大胆的对儿歌进行仿编。

2.活动难点: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三、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捏拢放开》音乐。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小手拍拍》律动,吸引幼儿兴趣师:“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合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认识小手功能,引出儿歌主题。

师:我们刚才是用身体的哪一个部分完成小律动的呀?教师总结:我们的小手可以做很多事情,那都可以做什么事情呢?我们小朋友来听一首儿歌从中寻找答案吧,小朋友请竖起耳朵仔细听哦!(二)活动展开1.教师完整朗读儿歌,幼儿初步感知。

(1)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儿歌,幼儿感知儿歌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儿歌中都听到了什么呀?”“小手都做了什么事情呢?”教师总结:我们的小手原来这么能干,可以洗脸、梳头发、漱口啊。

2.幼儿学习儿歌并表演儿歌。

(1)教师再次完整朗读并加入动作,幼儿小声跟念。

(2)教师请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并大胆表演。

我有一双小小手,(伸出双手从左至右自由摆动)一只左来一只右。

(伸出左手掌心向上之后伸出右手掌心向上,教师注意做镜面动作)小小手,小小手,(再次将双手伸出从左至右摆动)一共十个手指头。

(双手合掌,拍手四次)有了一双小小手,(双手伸出,掌心向上)能洗脸来能漱口。

(双手做洗脸状上下摆动两次)会穿衣会梳头,(手做穿衣动作与梳头动作)自己事情自己做。

(双手伸出大拇指,指向自己)教师请个别幼儿大胆的进行表演集体进行表演,边念儿歌边进行动作表演。

3.幼儿尝试对儿歌进行仿编(1)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师:我们的小手除了可以洗脸还可以做什么呢?(2)幼儿尝试仿编儿歌师:能洗衣来能吃饭;会拿东西会玩耍;能写字来能画画;会玩积木会整理。

(3)师幼共同朗读诗歌并将新编儿歌加入到儿歌中4.教师总结概括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总结:我们的小手真厉害呢,可以做许多事情,那小朋友们要要学会用自己的小手做事情,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做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乖宝宝。

(三)活动结束游戏结束本次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捏拢放开的游戏,游戏规则为:教师播放儿歌《捏拢放开》,以此作为口令,幼儿听到哪一个身体部位就将手放到哪里。

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拍一拍;放开捏拢,放开捏拢,小手拍一拍;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房顶上;头发上、肩膀上、膝盖、小脚上。

五、活动延伸将活动延伸到美工区,请幼儿做手指印画。

答辩题目解析1.请你表演一个关于手的手指谣。

【参考答案】我表演的手指谣叫做《心肝宝贝》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小妞妞,爬呀爬呀爬上山,耳朵听听,眼睛看看,鼻子闻闻,嘴巴尝尝,咯吱一下。

2.你想通过这个儿歌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参考答案】通过《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儿歌,让幼儿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我们的小手可以洗脸、梳头发、漱口。

通过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还可以知道小手的更多功能,例如能洗衣、能吃饭、会拿东西、会玩耍、能写字、能画画等。

从而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好饿的小蛇》二、考题解析故事《好饿的小蛇》【技能指导】1.故事内容概括故事的起因:小蛇很饿,它便蠕动自己的身体去找食物;故事的过程: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食物,猜测小蛇的做法;故事的结果:小蛇吃掉了食物,自己的肚子也变成了食物的形状。

2.技能展示(1)声音小蛇——童真(2)节奏整体环节——娓娓道来找到了食物时——激动(3)态势语①表情饿——面部消极、嘴角下压寻找食物的过程——眼神四处张望②动作小蛇——扭动自己的身体吃食物——张大嘴巴,做出“摸肚子”的动作,表现满足感【提出问题】1.小蛇找食物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食物?2.遇到了食物它会怎么做?3.如果你是小蛇,你会怎么吃各种食物?【活动设计指导】小班语言领域故事活动:《好饿的小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故事中的小蛇因为很饿而勇敢的寻找食物,了解故事的整体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