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材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材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单元目标分析
1.对生活由感受到思考,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编选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

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珍爱生命。

前三个单元,分别是以亲情、青少年学习生活、自然景物等三个主题组织的单元,从多角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而第四单元,则是在前三个单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活做深入的思考,发现生活中的人与事的核心价值,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提升其思维能力。

2.默读目标逐渐细化,“勾画”的要求承前启后。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后题中有这样的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从整册教材看,默读的要求是逐渐加强,逐渐细化的。

从第二单元起,就提出了这样要求:“要采用默读的阅读方式。

不出声,不动唇,不回读,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以及一定的阅读速度。

”第四单元的要求则是“继续练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不妨在课本上勾画、标出关键语句,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第四单元对默读增加了“心到”的要求,并增加了勾画的具体操作要求,这为第五单元增加的“边默读、边摘录”的要求,做好了准备。

阅读要求的逐渐细化,引领学生由泛读到精读,思维要求也由感性到理性。

3.整体把握由感性跃上理性的新台阶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道课后题这样要求:“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然后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本单元对阅读的要求是“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语句等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

从整册教材的阅读要求来看,前三个单元都未对具体的阅读方法做出具体的提示,而第四单元则开始细化要求,为第五单元“注意把握文章内在条理,理清作者思路”做准备。

二、课文教学目标分析
1.引领学生面对挫折并从他人经验中习得化解难题的方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悬崖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走下悬崖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个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
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这座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许多困难一样,对待它,我们不能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这样,才能种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一位65岁的老人,写少年时期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有更多的体会。

在这里,可以看出一次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说明困难对于人生的意义,了解到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困难的态度,还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人面对同样问题采取的不同的态度方法……我们也应该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小悬崖走向大人生。

2.层层铺垫,写出细腻的心理变化
文中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

由害怕到恐惧,再到逐渐变得自信的过程层层铺垫,让人感觉自然可信,这很好地打通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灵交流。

同时,课文里几个精彩段落,集中采用了心灵独白、幻觉描写、动作暗示、景物衬托等心理描写方法。

学习这些方法,对学生写出自己细腻的心理感受,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对其写作有很大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