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管插管标准操作规程

气管插管标准操作规程

气管插管标准操作规程
一、插管指征:
1 .窒息、心肺复苏。

2 .呼吸衰竭任何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储留。

(1)FiO
2
≥0.6,
PaO
2<50mmHg,(2)PaCO
2
>70mmHg或PaCO
2
>60mmHg,上升速度>10mmHg/h。

(3)NCPAP下(压力6cmH
2O,FiO
2
≥0.6),TcSO2<90%
3 .呼吸停止或呼吸暂停频繁发生
4. 任何原因引起的自主呼吸障碍,如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球麻痹、脊髓灰质炎等(RR>正常2倍;吸气负压<25cmH
2
O;肺活量< 15ml/kg)
5. 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保护反射迟钝或消失,如溺水、中毒、外伤、电击、反复惊厥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所致昏迷。

6. 气道梗阻(先解除气道梗阻,视情况而定)
7. 各种原因所致中枢性呼衰(应及早机械通气,防止心跳呼吸骤停)。

8. 需要做肺部灌洗
9.各种原因导致失代偿性休克,防治扩容后肺水肿。

二、插管前准备:
除窒息、心肺复苏者需立即插管外,插管前应完成下列准备。

1 .下胃管,排空胃内容物。

2 .开放静脉,接好心电监护。

3 .气管插管必备的器械和材料:
(1)小儿喉镜1套,选用标准为下颌角至嘴角距离(3岁以内选直片,3岁以上选弯片)。

(2)气管导管3根(预定的号数及大小各差半号的插管共3根)及呼吸囊。

插管号选择(见下表)。

注:上气道梗阻患儿插管号宜偏小。

(3)气管导管内套上金属导芯铜丝。

(4)牙垫。

(5)准备好吸痰器。

(6)固定导管的胶布(不使用牙垫者,工型胶布,使用牙垫者,长条胶布)
4. 急救车:备于床边(内含心肺复苏必备之药物,器械)。

5.插管前用药:
(1)阿托品:0.01-0.02mg/kg(最小剂量0.1mg/次,最大剂量0.5mg/次)
以防止使用喉镜时出现的严重心动过缓。

⑵镇静镇痛药(3岁以下尽量使用镇静药物)。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儿:芬太尼 2~4μg/kg
血流动力学稳定患儿:芬太尼2~4μg/kg;咪唑安定0.2-0.4mg/kg
⑶利多卡因:有颅内高压者,应在插管前3分钟给予利多卡因1mg/kg静
推,缓解插管所致颅高压。

⑷某些大儿童须使用异丙酚2~4mg/kg(备药)。

三、插管步骤:经口腔气管插管法
1 .患儿头呈轻微伸展位,略向后仰,操作者左手持喉镜,将镜片通过舌
与硬腭间在中线向前插入会厌软骨谷内,左手小指固定在患儿颌下。

2 .喉镜向前推进暴露会厌。

3 .暴露声门是关键。

持喉镜的左手用腕力向后下,轻挑即能挑起位于会
厌软骨谷内的镜片顶端,会厌就被举起向前贴于镜片下面,声门即暴
露。

如暴露不完全,助手可在环状软骨处下压气管。

4 .操作者右手持装有管芯的导管,弯曲部向上插入声门下合适的位置,
拔去管芯,放好牙垫,胶布固定。

5 .插管成功,助手立即将简易呼吸囊接好,进行加压给氧,以验证插管
位置是否正确。

6 .确定插管位置正确后,用“工”型胶布给予固定(参见表),并记录
插管进入长度或留在鼻腔外长度。

7 .约束患儿四肢:头、肩部用沙袋固定,尽可能保持头及上胸部抬高15
-20°。

8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将吸出的第一管分泌物送培养。

四、气管导管位置判断
1 .观察双侧胸廓起伏状况,两侧呼吸音是否对称。

患儿发声是否消失。

2 .床边拍胸片,观察插管位置,插管顶端位置应在气管隆突上1~2cm或
2 、3胸椎水平。

3 .如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则可能系插管位置过深,需酌情上提插管。

五、插管中可能出现的危象及处理:
1 .缺氧:如患儿出现严重紫绀,心率下降(婴儿<80次/分,儿童<60
次/分)应暂时停止操作,用复苏器加压给氧,紫绀缓解后再行插管。

2 .心动过缓:小儿迷走神经反射活跃,插管操作可刺激咽喉部迷走神经
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动过缓。

缺氧也是引起心动过缓的常见原因。

处理:插管前必须加压给氧2分钟并常规给予镇静药和阿托品。

3 .呕吐及误吸:插管前应下胃管排空胃内容物。

4 .食道内插管:如无胸廓起伏而上腹部逐渐膨隆,上腹部可闻及进气声,
同时仍能发声,则插管进入食道,此时应立即拔出重插。

六、拔管指征:
1. 原发病好转。

2. 呼吸机参数达撤机条件:定压:PIP<18,peep 4,RR 各年龄正常频率,
FiO
<0.4。

SIMV: SIMV频率<10次/分(减为原有频率的一半),PIP
2
<18,FiO2<0.4,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

3. 气道可维持:吸痰耐受好,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减少,或分泌物虽多,但
咳嗽有力、吞咽反射恢复。

4.循环和中枢功能稳定。

5.机体营养情况改善。

七、拔管前准备及拔管后护理:
1 . 拔管前半小时,给地塞米松0.5mg/kg。

2 . 拔管前吸出胃内容物,充分吸痰后拔管,拔管时吸痰管应置于插管内,
并呈吸引状态,拔管后再次清洁鼻咽部及口腔分泌物,听诊两肺呼吸
音。

3 .禁食4小时。

对插管时间较长者,24小时内禁食或给予鼻饲喂养。

4 .预防喉头水肿:雾化普米克令舒1mg+1/3异丙肾上腺素。

q1h*3。

5. 给氧;有呼吸困难时,予NCPAP支持。

6. 拔管后1~2小时复查血气。

●2岁以上使用气管导管号可按年龄÷4+4计算;
●紧急情况下可用估计法:即导管外经约等于患儿小手指粗细;
●因个体差异需另备内径较标准导管分别大0.5mm和小0.5mm导管各一支;
●内径5号以上的气管插管带套囊(公式:年龄/4+3),可防止误吸及漏气。

IV参考依据:
1 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常见病诊疗常规
2 樊寻梅何庆忠主编实用急救与危重症抢救技术图解
3 赵祥文主编儿科急诊医学
4 李万镇主编危重急症的诊断与治疗儿科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