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论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北京是我国五大古都之一。

作为古都,虽然它的历史不如西安、洛阳来得悠久,但是它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精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城市设计理论最完整的体现。

一、元·大都
⒈历史背景
元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
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一执
政的国家。

元世祖忽必烈的开
疆拓土,奠定了我国版图的大
致轮廓。

国家的强盛稳定同时
也促进了农业纺织业商业等
的发展,经济的繁荣。

⒉设计特点
①选址
自然条件:北边临水便
于漕运
人文条件:元朝为蒙古族
统治,发家在北方;历史上经
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东移(河运
海运);北京在当时版图地理
位置上居中,便于交通和地理
控制。

②布局(如图)
元大都是少见的与旧朝古
都并存的都城。

大都的新建都
城在旧朝金都城以北。

建筑布局:遵守周王城制,充分体现儒家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的思想。

如方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外廓,内以卫君外以守民;内城居中靠南,是因为引入水系北部为泽地,不便建房;轴线对称,宫殿为主体,并且胡同的定制限定了房屋建筑空间。

交通布局:引入水系便于漕运;遵从《考工记》的城制,旁三门,棋盘路网;南北线长,东西线短;道路大,宽,规划整齐。

商业: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交通规划出现了三个市:北面积水潭斜街市及与以往不同的“朝前市”——靠城市西南、东南门
二、明清·北京
⒈历史背景
明朝的建立恢复了汉人的地位,人没有官方等级划分,居住、交易没有严格限制。

清朝同样也是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朝代。

宗教信仰浓厚,兴建寺庙、喇嘛庙。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宗教寺庙种类比较多,并且由于元朝的胡同制限定占用地块,新建寺庙没
有严格规划限制,选址不限,随意插入
⒉布局(如图)
①选址
明——在原元大都的旧都上改建。

北部泽地太广,故南迁,加强外廓御敌,呈凸形。

清——原明都,改建部分很少。

②布局
建筑布局:更加严格遵从《考工记》。

轴线对称,内外方城,居中内城宫殿为主体,体现中央集权皇权至上;住宅
突破胡同定制;左祖右社,拓宽前方空间,增设天坛等;缩
短南北线,便于防御。

交通布局:基本是旁三门,棋盘路网。

道路宽阔,规划整齐。

商业:有固定市场。

东南西北四面靠门均有集市,便于贸易。

三、总结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古代完整的规划理论。

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基本是遵循《考工记》的要求建造。

元新建大都和明清改建的都城是对《考工记》最完整的体现,是我国古代规划理论的精髓。

作为一个经济管理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们的交通,居住,绿化,商业布局等等都继承了我国几千年规划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深究和学习。

此文整理总结的为个人观点,请老师教导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