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与房价的关系

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与房价的关系

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与房价的关系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而不是降低房价。

我认为,在短时间内,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会使房价处于稳定的状态或房价下跌的趋势。

但是,在长期看来,对房价的影响貌似不会很大。

对于这个问题,我从房价入手,作简要的分析。

房价=土地成本(包括土地出让金、拆迁、安置成本)+公关成本+建筑成本+监理成本+策划费用+销售成本+开发商利润+税收+银行巨额贷款利息+财务费用+其他因素(包括周边环境的搭配、供求关系、投机者的炒作哄抬以及购房者得不理性等等因素在内)。

房地产成本中较大的一块就是土地成本。

因此,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开发的主动权和房产市场的调控权。

而在我们国家,一直以来一级土地市场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

政府既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土地资源,为社会服务,也可以为政府自身甚至政府中的个别人服务。

因此,当政府财政紧张时,政府就会倾向于为自己服务。

政府如果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土地的竞标价当然就是越高越好。

在一些地方,政府一味地想把土地卖得出奇的高,而完全不顾其对老百姓的影响。

一方面,是土地不断上涨造成房价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政府土地拍卖的钱本应拿出来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很多时候政府实际上并未投入到这一块,开发商通过高价竞拍拿到地后,周围的道路建设和一些市政绿化还是要开发商来完成,从而致使开发商增加另一块成本,而开发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也就不得不把各种高成本转嫁给购房者,就这样,房价不断攀升。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可以减缓价格的上涨,甚至降低房价。

但可利用的土地是有限的,建筑材料也是有一定的使用限制的。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

而且,政府人为操控土地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及其市场表现,对很多人的购房心理产生了影响,“早买”成为不少购房者的共识,一些手中有余钱而无投资渠道的人就把购置第二套、第三套乃至更多套房子作为一种投资,从而表面上看起来,购房需求十分旺盛。

这样,也
造成在短时间内,房价的上涨。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即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订具体办法。

优化住宅用地结构。

合理安排住宅用地,继续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供应。

确保不低于70%的住宅用地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建设,防止大套型商品,房多占土地。

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富人来说的,对于一些百姓,连房子对买不起,就更不用谈“闲置土地”了!
再从供求关系来看,我们知道,当供求<需求时,价格就会增长。

支撑需求持续增长的动力,一是居民收入的增加超过住宅价格增长速度。

二是城镇化加速,每年以超过1000万人的速度增长,成为带动商品房需求,支撑商品房销售量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是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

政府对经济适用房投资减少和市场的内在决定力量,以及居民收入增加对住房品质提高了要求,都促使高档商品房增加。

在较高收入者的需求未基本满足之前,市场供给的重点不太可能转移到档次较低、盈利较差的低价商品房。

尽管关于房地产泡沫和房价过高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居民的购房热情不减。

对于这一点,宏观调控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

从这种情形看来,价格应该是不会降低。

就目前来说,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我是北京人。

近年来,北京房价飞涨。

我觉得,这是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多,使住房紧张。

现在,北京的房价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控制:北京市政府新建了一些保障房,经济房,将一些工厂等移出三环,一来环节住房紧张,二来,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将三环以内的住宅加高,将一些别墅移居到郊区。

并限制一人一家最多不能买房多于三所。

并将住宅范围扩大到六环,同时,修建地铁,增加交通,(房子是与交通分不开的)使居住在近郊的人们早晚可以来到北京上班。

总体来讲,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对于北京来讲,是使房价趋于降低的趋势。

但是,对于其他地区应该是使房价趋于稳定的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