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

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更是强调美术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就个人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和做法。

一、做好教学准备
做好教学准备首先要做好教学时间上的准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

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比率,就是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

美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无论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还是“欣赏评述”、和“综合实践”,每一节课都需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己去实践。

探索。

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体验。

在宝贵的40分钟里,教师课堂实际教学引导时间就不能超过20分钟,这样才能确保教与学的有效时间,松张有度的教学节奏是美术教学有效的主要因素。

做好教学准备其二要重视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

思想上有了时间的概念,备课既有了时间上的约束,备课要精简,说课要精讲。

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

一堂高效的美术课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新课程教学内容如果教师不好好准备,要想让课堂教学有效是不可能的。

如“设计应用”领域中,一是教师要好好备课,准备相关的教具、范画、课件。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准备好需要的材料。

课前要让学生收集的材料是否到位,手工材料如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如水粉画颜料、笔、调色盘等等,如果离开了这些准备,要想教学成功有效就是一句空话。

而像这样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有很多。

二、灵活运用教材
美术教师不仅课前要做好准备。

胸中更要有教材,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教师心中有个整体的美术教育教学大体系概念,只有心中有课标,主枝干清晰,低中高层次才能明了,到了具体的课时教学内容才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目的明了,不至于教学活动琐碎影响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胸有成竹,还要具备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地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如二年级的《风来了》这看不见,摸不找的东西怎么引导学生表现呢?教材的信息也不多,我们可以结合语文的《风娃娃》,古诗〈风〉、以及其他有关风的诗句、还有风级歌、一年四季的风、名家名画的风等等结合本科教学,这样内容就丰满了,表现就丰富了。

作为教师要能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

再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有选择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

这样,就能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充分并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

一改传统美术教学资源少、视野窄、功效低的状态。

如六年级的《爱护古建筑》这一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拍摄、收集中外代表古建筑、福建代表建筑、以及全国个区域代表建筑多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再从各个代表建筑的整体、局部详细展示,让学生在这一节课堂中就可以遨游世界了。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如从教学的激趣、
导入课题开始,介绍课题知识、历史背景、事物演变、以及发展阶段的想象力引导训练,多媒体都能很好的为我们服务。

但是,如果我们在一节课中滥用了多媒体、过于依赖多媒体,不仅上不好课反而减低美术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如多余的图片、资料、只能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多余的背景只能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有些美术欣赏活动中,或出示古代或外国画家的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往往会为了达到美感的效果,选用一些毫不相干的图片作为背景,还时不时地跳出几个动画卡通人物;无用的音响效果只能干扰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

如:有的为了增加花样,在课件中滥用音响,其实,正是那种眼花缭乱的闪烁和燥声淹没了活动的主题。

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自然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反而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所以对于现代多媒体教学不仅要充分、还要合理利用。

四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训练
在教学活动每时每刻,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训练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如美术的节奏、纹样装饰、剪纸语言等,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包括制作方法,学会想象,学会评价。

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训练要求:美术基础好的,悟性高的,要训练他们学会创新和求异;美术基础一般的学生,要训练他们学会在不断模仿的基础是进行改进和添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训练他们学会临摹或模仿。

如四年级的《千变万化的帽子》这一课中,在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层次。

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基本要求能用纸制作一个帽子。

能力比较好的同学要求制作一顶造型美观色彩搭配比较好的帽子。

能力强的同学要求制作一顶新颖。

奇特美观的帽子。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强调活动适应学生能力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自我意识。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灵活处理,力求做到分层要求,以适当的目标为导向,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长,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内容或方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起初,由于教师的精心准备,胸有成竹,在过程中,教师有效训练让学生的学习有成就感。

课堂的教学活动始终会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还有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效,然后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富有生机,更有实效。

《滥竽充数》案例分析
对于本堂课我认为它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和探掘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诚然,学生们的回答不是《滥竽充数》的本意。

作为老师我认为应为学生们的这种回答感到高兴,他们说出了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应充分肯定和表扬。

看问题应辨证的看,学生们能对南郭先生进行不同面的解剖,这很好。

不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发掘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在肯定一个问题的时候,引申出与此相关的其他问题。

正如《滥竽充数》教学活动中的片段那样有的放矢,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