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
——探讨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化的关系
郝成磊 20130202015 产业经济学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外汇储备、外贸出口额由1978年的全球排名38、30上升到2011年的全球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48.20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79646.65亿元,增加了24.44倍;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年均增9.62%,远远大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约为2.5%。

特别是在2000——2010年这一段长达11年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

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的变化。

本文通过分析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研究我国在1978年到201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为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1978年——2012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要受经济增长阶段的影响
判断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对于把握产业结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判断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指标有三个:
1.人均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综合指标。

2.产业结构GDP 比例。

3.就业结构。

2
(二)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受到国内具体条件的影响
1.较高速度的增长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仍将并存。

2.多层面多档次的需求旺盛。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很大,不同企业使用的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档次差距很大,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 建设状况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为各类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了客观的市场条件。

3.就业压力很大。

在这16年中,有近2亿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人以上.再加上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工业中就业人数的增长会明显慢于工业产值的增长,工业中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就业的压力十分突出。

(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1.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3
从1978年到2012年,第一产业的比重有大幅度的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

这个趋势基本符合克拉克的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而服务部分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基本是上升的;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

1979—2012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比例变化情况
4
1978-2012我国三次产业人均产值
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该产业的就业相对比
重),从1990年至2012年,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由1990年的0.69变为1992年0.12 后,自1993
年至2012年一直维持不变,严重低于平均比较劳动生产率;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由
1990年的1.92、0.94变为1992年2.93、1.59后,工业部门自1993年至2012年比较劳动生产率一直处于
下滑阶段,但仍高于平均比较劳动生产率水平1;服务业部门自1993年至2012年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处于
平稳阶段,并且高于平均比较劳动生产率水平1。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的差距逐渐缩小的趋势。

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直接导致不同部门产业工人的人均产值的差异。

自1978年-1990年,三次产
业人均产值基本一致。

然而,从1991年之后,三部的人均产值出现分离,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人均产值
出现飞速增长,农业部门的增长相对缓慢,进而导致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人均产值高于平均水平,而农业
部门低于平均水平。

这与三部门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一致。

显然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导致三部门
产业工人人均产值出现差别的重要原因。

2.农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5受消费结构和价格信号的引导,长期以来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种植业,在农业部门GDP产值中的比
重明显下降,牧业、渔业有较快的发展,林业基本维持不变。

随着农业结构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就业人数
会进一步下降,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会有所上升,这个趋势可以从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得到验证。

3.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
从第二产业构成的内部结构看:工业部门占主体,但有逐年微弱递减的趋势;建筑业比重较小,但有逐年微弱递增的趋势。

从工业部门内部构成来看:制造业占绝对优势,且自2004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逐年递减的趋势;采矿业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从国有和集体经济与个体和其他经济的角度分析,自1984年以来,国有和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个体和其他经济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自2001年后,我国工业进入工业化的第四阶段——重工业阶段。

7
4.第三产业内部的变动趋势分析
从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角度看,传统服务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业等)发展相对稳定,新兴服务业(金融/房地产/咨询/科教文卫等)发展迅速。

可以预期,未来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相对传统服务业将更为迅速。

二、1982年——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我国的城镇化最早始于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

经过1982年到2012年4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由1982年所占的79%降至2012年的47%。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8
三、产业结构变迁(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与城镇化化进程
城镇化的发展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9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知道:城镇化进程与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有着密切关系,第一、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对城镇化进程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影响程度分别为:0.172、0.062、0.080;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化水平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影响程度分别为:0.053、-0.026。

LS CITYP LABOR1 LABOR2 LABOR3 CITYINCOME RURALINCOME
Estimation Equation:
=========================
CITYP = C(1)*LABOR1 + C(2)*LABOR2 + C(3)*LABOR3 + C(4)*CITYINCOME + C(5)*RURALINCOME
Substituted Coefficients:
=========================
CITYP = 0.172*LABOR1 + 0.062*LABOR2 + 0.080*LABOR3 + 0.0530*CITYINCOME - 0.02627*RURALINCOME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LABOR1 0.171566 0.069761 2.459351 0.0394 LABOR2 0.062278 0.005370 11.59679 0.0000
LABOR3 0.080342 0.009205 8.728166 0.0000
CITYINCOME 0.053026 0.006032 8.790806 0.0000
RURALINCOME -0.026241 0.006652 -3.945023 0.0043
R-squared 0.988313 Mean dependent var 0.444615 Adjusted R-squared 0.982470 S.D. dependent var 0.052538
S.E. of regression 0.006956 Akaike info criterion -6.814677
Sum squared resid 0.000387 Schwarz criterion -6.597389
Log likelihood 49.29540 Hannan-Quinn criter. -6.859340
Durbin-Watson stat 1.7879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