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法-教学大纲

金融法-教学大纲

《金融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22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
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
一、教学目标
《金融法》是大学本科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了解掌握金融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金融法律规范的有关内容,完善学生的法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法律关系主体为对象,立足监管,深入研究这些主体和其行为的法律规范,对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及其因此而形成的金融法律制度进行阐述。

本课程在系统介绍金融法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我国中央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现行的金融基本法。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中贯彻课堂教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学生应在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之后,学习《金融法》课程。

在学习《金融法》过程中,学生应自学《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法律条文。

(四) 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或者其他工作,《金融法》的学习对于完善其知识结构及实际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金融法总论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
第一节金融法概述
第二节金融法的渊源和体系
第三节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我国的金融立法概况、金融法体系、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分类、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课程的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金融的含义,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理解金融法的调整对象和金融法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分类;掌握我国金融法体系及金融法的基本原则;运用金融机构的法律原理、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2、简述金融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3、简述金融法的地位和体系。

4、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章中央银行法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
第一节中央银行法概述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职能和组织机构
第三节货币政策
第四节中央银行的业务
本章重点和难点:
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类型、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与职责、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

课程的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央银行的概念与职能;了解中央银行法的概念;理解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类型、组织机构;掌握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职责;掌握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理解中国人民银行业务范围及特点等内容;运用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及货币政策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类型。

2、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

3、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4、法律禁止中国人民银行从事的业务有哪些?为何要禁止从事这些业务?
第三章金融监督管理法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
第一节金融监督管理法概述
第二节中国的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我国金融监管的体制、银监会监管法定监管措施。

课程的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融监管的概念及金融监管法的概念;掌握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了解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分类;掌握我国金融监管的体制;理解金融监管的内容;掌握银监会法定监管对象及监管措施;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理解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等;运用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及银监会法定监管措施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金融监管的概念。

2、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有哪些?各自监管对象是什么?
3、我国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中国银监会有哪些法定监管措施?
5、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哪些好处?
6、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哪些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7、中国银监会有哪些职责?
第四章商业银行法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
第一节商业银行法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设立、组织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
第四节商业银行的接管、终止
本章重点和难点:
商业银行法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的概念及法律地位、我国商业银行法对存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制度。

课程的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商业银行的概念、特点;了解商业银行法的概念;掌握商业银行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商业银行的设立与组织;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掌握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基本规则;理解贷款业务基本规则及其他业务基本规则;理解商业银行的接管;掌握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制度等基本内容;运用商业银行法的基本原则及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制度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商业银行的概念和内涵。

2、简述商业银行法的基本原则。

3、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是什么?
4、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职能及法律地位。

5、简述商业银行接管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6、简述我国《商业银行法》是如何对存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7、简述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的意义。

第五章商业银行业务法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
第一节存款法律制度
第二节贷款法律制度
第三节中间业务法律制度
本章重点和难点:
储蓄存款管理的法律规定、银行卡管理的法律规定、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贷款程序及不良贷款的监管、中间业务的分类。

课程的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存款的分类及储蓄与单位存款的差异;理解存款合同的法律特征;掌握储蓄存款业务法律规定;掌握银行卡管理的法律规定;掌握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了解贷款的法律性质、种类、期限;理解借款合同的法律特征;掌握贷款的程序规则不良贷款的监管;了解中间业务的概念,中间业务立法;掌握中间业务的分类;运用储蓄存款业务法律规定、银行卡管理的法律规定、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等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我国存款的概念及法定分类。

2、简述存款合同的法律特征。

3、简述中间业务的概念及特点。

4、简述不良贷款的概念及分类。

5、简述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的法律特征。

6、贷款的程序规则是什么?
第六章担保法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
第一节担保法概述
第二节保证
第三节抵押
第四节质押
本章重点和难点:
保证法律制度、抵押法律制度、质押法律制度。

课程的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担保法这章的内容,了解担保的概念、法律性质及种类;掌握保证法律制度;掌握抵押法律制度;理解动产质押与权利质押法律制度等基本内容。

从总体上掌握担保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实务。

运用保证法律规定、抵押法律规定、质押法律规定等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保证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2、简述保证期间的概念及性质。

3、简述一般保证的概念及特征。

4、简述连带责任保证的概念及特征。

5、简述保证合同的内容。

6、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哪些财产可以抵押?
7、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哪些财产不可以抵押?
8、抵押合同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9、质押合同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10、简述抵押与质押的区别。

11、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哪些权利可以出质?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及出勤情况打分,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采取开卷笔试方式,占60-70%。

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
1、朱大旗.《金融法(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

2、陈笑影,束景明,王燕华.《金融法》.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版。

3、陶广峰.《金融法》.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李爱军.《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安全的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5、彭兴庭.《金融法制的变迁与大国崛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4月版。

6、张秀全,李智.《新编金融法案例教程》.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4年2月版。

7、刑会强.《金融消费者权利的法律保护与救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版。

8、张斌.《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与判解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9、黄达.《金融学(第三版)》(货币银行学(第五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执笔人:
教研室主任:
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