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法律基础知识讲座(青少年犯罪)
法律基础知识讲座(青少年犯罪)
一绑既遂
❖ 2005年6月24日,几名中学生因为没钱上 网,将一名同学欺骗至无人住的房子,用绳 索绑住,让他给父母打电话,谎称学校要学 费,要家长送五十元到学校,虽然家长没相 信,也没送钱,但这几位孩子还是顶上了绑 架的罪名。因为,一绑架就既遂,不管你的 犯罪目的有没有达到。
发布虚假恐怖信息 玩笑酿成大祸晚矣
青少年犯罪分析
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 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含 “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
了未 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
青少年犯罪分析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含义是指已满14周 岁又不满18周岁的人。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辨别 是非能力很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 不计后果。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往往容 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以有期徒刑的上限最高可达15年。 ❖ 细究多起令乘客胆战心惊、航空公司焦头烂额的航空“诈
弹”事件,不难发现各种荒谬的理由和动机:不满安检流程 繁琐、纯属恶搞心理、发泄私愤,还有一位乘客称“只是为 了活跃气氛”。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
1、对自家人的危害。 违法犯罪不但给被害人及其家庭带来危害,而 且给自己父母,也会带来无穷的灾难。这灾难,不 仅来自经济,更来自精神。一个未成年人犯罪后, 家长或许要赔偿几万,甚至几十万,这些天文帐单, 足以让大多数的家庭前半生的努力付诸东流;而别 人在父母背后的评论和幸灾乐祸,则更让你的亲人 崩溃。这种突如其来的犯罪行为,让父母几十年辛 辛苦苦建设的幸福家庭,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学生孙某在校外结识一个社会青年,一天他们在学 校外敲诈三个学生钱,他们用匕首将三个学生逼住,喝 令三个学生交出身上的钱物,三个学生不肯,他们就一 人拿刀威胁,一人上前搜身,总共抢到不到100元,得 款后还大摇大摆到附近的一个小饭店吃了一顿饭,三个 学生被抢后迅速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 迅速行动。虽然不到100元,但是由于抢劫属于性质严 重的犯罪,二人是用暴力、胁迫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 物,按照刑罚规定最低法定刑也要判处3年以上刑罚, 检察机关将该案起诉到法院,社会青年被判有期徒刑4 年,而孙某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青少年犯罪分析
青少年犯罪动机: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 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 的变化,见多识 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有些年轻人多 出于贪利性、享乐性、报复性、模仿性、虚 荣心、好奇心或哥儿们义气而产生犯罪动机。
青少年犯罪分析
青少年犯罪其特点主要有: 1、犯罪人年龄偏小,呈现低龄化趋向 2、多是出于享乐、精神空虚而实施犯罪, 且多采用结伙犯罪形式 3、犯罪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不计后果
法律离我们有多远
我国的法律体系介绍-法律体系
❖ 一、基本法:宪法。 二、主要法律:
❖ 1、民事类: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 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公司法,破产法,担保法,商业银 行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民事诉讼法。
❖ 2、行政类:立法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
❖ 2013年5月15日上午8时起,深航等三家航空公司的 5架航班遭遇电话威胁,均为虚假恐怖信息。这样的虚假恐 吓电话,除了会影响乘客的出行,航空公司也是深受其害。 被降返航或者是推迟起飞,会给航空公司造成直接的比较重 大的经济损失。
❖ 民航有关专家指出,此类恶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行 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已涉嫌触犯刑法,构成编造、故意 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按照刑法第291条规定,应处以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5年 以上有期徒刑。2012年12月,备受社会关注的 “8·30”深航航班“诈弹”威胁案在湖北宣判,被告人 熊某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近年来,在检察机关办理的犯罪案件中,有相当
一部分是青少年,而且每年都是呈递增的,甚至也 有不少我们中学生,当前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 70-80%,青少年之所以会走上犯罪道路,就在于没 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满义气、暴力等, 发生纠纷以后不是通过正当途径来解决,而是通过 武力等手段相互斗殴,从而严重侵犯了社会管理秩 序、败坏校园风气,他们的行为在给社会、给他人 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使自己和家庭付出了极其惨痛 的代价。
❖ 什么叫寻衅滋事罪?《刑法》第293条规定,表现 形式有下列四个行为,具备其一即构成该罪:(1)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多次随意殴打他人取 乐,或一次殴打他人致轻伤等;(2)追逐、拦截、 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任意损 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共场 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严重混乱的。
因为青少年犯罪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自 己,它会因此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 前途。因为法律是无情的,对制造罪恶的人, 必将以更痛苦的方法惩罚他。
因小失大进班房
❖ 一高年级学生,就是喜欢以大欺小有事没事向低 年级学生要个十元八元的,结果怎么样呢?构成犯 罪,逮捕起诉后被判二年刑罚。那犯的是什么罪呢? 这个罪名就是寻衅滋事罪。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
②审判前的焦虑感。 青少年被捕后将会被关押在看守所等 待询问审查,家长半年内不得探望,你只能 单独面对,去思考,去一次次地接受询问, 在威严的审讯室里,反复的质问,强烈刺眼 的灯光,征服着你防范的心理。这是一种无 法形容的精神折磨。甚至有的人会寻求自杀, 以此求得解脱。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
青少年犯罪分析
----------------14-----------16------------18-----------收容管教 八罪刑法 均受刑法
案例:
(成都)9名少年偷垮高压电塔 一座高压电力输 送塔突然拦腰倒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倒塌原因竟是电塔底部被人偷走了68块钢条,而下手 的竟是9个未成年的孩子! ❖ 民警们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最终得到一条 线索,就在电塔倒掉的前几天,有人曾看到王平(化 名)和几个男孩出现在塔下。民警们立即找到王平询 问。王平终于交代,倒掉的电塔上的钢条就是他和另 外8人一起偷的。每块钢条可以卖得10元左右。总共 偷了68块钢材。由于少了这些钢材,严重改变了电塔 的受力结构,恰好头天晚上刮起了大风,最终造成高 压电力输送塔拦腰折断。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他 们贪图的这点财钱而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 在这个事件里,一位年幼的孩子永远失去了妈妈,一位 家庭永远失去了儿子。
药家鑫案件
❖ 案件分析: ❖ 一、道德素养
❖ 二、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 ❖ 不懂《刑法》:杀人偿命,谁也不能逃脱法律的
制裁。 ❖ 不懂《保险法》:车辆购买了保险,保险公司在
保险范围内赔偿
青少年犯罪分析
因此, 同学们应认真自觉地学法、懂 法、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 控制的能力。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 我们那位“优秀”的大学生杀人的动机是“农村人难缠”, 他的本意是不想赔偿或者他认为他根本赔偿不起,“还不如 将其杀死”。可是,有一点他没有想到,他的车辆应该有保 险!有了保险公司的赔偿,他担心什么呢?这几年百姓有钱 了,车越买越好,很多人知道买车时不买保险上不了牌照, 上不了牌照就上不了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出事故后如何 赔偿。如果那位肇事的大学生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他就会知 道,在那起事故里,他自身几乎不用出一分钱的赔偿时,他 还会杀人吗?我想不会。
案例讨论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甲女(已满18周岁)教唆乙男 (不满十四周岁)去抢劫丙(女学生)。乙对丙实施了抢劫行 为。
问,该案应该如何处理? 法律背景知识: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2、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负其所教唆的罪
青少年犯罪分析
我国对违法犯罪青少年实行“教育、感 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的原则,对未满14周岁的青少年犯罪的,不 予追究刑事责任,可送少教所或工读学校进 行教育改造;一般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 周岁,但对于杀人、爆炸等八种刑法规定的 严重犯罪的,年满14周岁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青少年犯罪分析
像这样类似的案件每年都在发生,虽然 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但是有一点是相同 的,那就是他们大多是青少年,之所以会走 上犯罪道路,就在于他们不懂法,发生纠纷 以后不是通过正当途径来解决,而是用武力 等手段解决, 或是与不良个体交往,与之一 起走向犯罪的道路。
药家鑫案件
药家鑫案件
❖ 案件回顾 :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 刑事责任。
❖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 或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 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 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
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
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 才构成犯罪。 ❖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 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 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
2、对自己的危害 ①被捕前的恐惧心理会煎熬自己。 平时犯了错误、做了错事,还总不踏实, 怕父母知道、老师批评,何况实施了法律禁 止的行为,一定会做贼心虚,而且是严重的 恐惧,他们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去,不敢走大 路,不敢多说话,更不敢大声说话,见到警 车,听见警报,看到警察都会浑身发抖。
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目的
❖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常有犯罪案件发 生,这些案件侵犯了国家安全、集体利益、 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权利等等。而刑法就是规 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学习刑法 知识,对于我们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罪与非 罪,更好地遵纪守法并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 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