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管理创新成果报告1、主报告的容结构主报告共分6个部分:(1)题目、(2)前言、(3)背景、(4)涵、(5)做法、(6)效果。
这样的结构安排体现了主报告的写作要做到;主题突出、前后呼应、逻辑严谨、一气呵成。
是一种独特的文体。
写好主报告必须做到:思维与文体结构相一致,写作手法与文体结构相统一。
2、主报告与学术论文和工作总结的主要区别初写的同志往往把主报告写成工作总结,写成学术论文的不多。
即使是获奖的成果里也存在套用成果的文体而容仍是一篇工作总结,缺乏六部分容之间的逻辑上的共鸣。
那么主报告与学术论文和工作总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1)题目的表达方式不同。
学术论文的题目其研究、探讨性很浓,如:“集团管控模式改进途径浅析”、“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关问题的探讨”。
工作总结的题目比较平淡,如:“天钢2010年工作总结”,也有的工作总结题目比较高调,然后在副标题上写明某一阶段的工作总结,但不管怎样,其题目自我评价性很浓。
而管理创新成果的题目与上述两者有明显的不同,是客观的、肯定式的语言表达。
(2)容结构不同。
学术论文一般的容结构是论点、论据、结论几部分。
工作总结一般的容结构是所做的主要工作、所取得的主要经验、仍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而成果主报告的主要容是背景、涵、做法、效果。
(3)写作人称不同。
学术论文和工作总结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而主报告是用第三人称写的,不是主观上的报告和总结而是客观上的叙述。
(4)语言风格不同。
特别是将主报告与工作总结相比,语言风格是有明显差异的。
工作总结一般要求把工作说足、把成绩说够、把经验说透,可想是运用了一种何等潇洒的语言风格。
而成果主报告要运用的语言风格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准确严谨、朴实无华。
一般不用夸、比喻、排比等写作手法,甚至连形容词的使用也要恰如其分。
(5)逻辑性要求不同。
与工作总结相比,主报告不仅要求语言上的逻辑性,更要求结构容上的逻辑性。
而工作总结在容结构上的逻辑性则不如主报告那么突出。
如从背景能导出做法,从做法能导出效果,背景、做法、效果的高度概括就是涵。
3、千锤百炼、拟定题目万事开头难。
写文章的难点在于选题与拟题。
这里的选题是指课题方向的选择,拟题是指确定文章的具体题目。
选题应注意两点:一是选前沿性的课题,它体现一个企业管理创新的前瞻性、发展成长的领跑性,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卓越表现;二是选企业在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上的创新课题。
这样的课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其他企业也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
课题方向选好以后,可以拟出几个题目进行比较,反复推敲。
拟定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好主报告题目特征。
管理创新成果主报告的题目,具有很强的管理味道,与工作总结的题目截然不同。
怎么使题目充满管理味道?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2、(1)从三点构建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寥寥十几个字或二十几个字,往往是用一句话概括的。
一般却包括了三部分,一是企业的特征,主要是行业特征和规模特征;二是创新机理或目标,其在表达方式上一般以定语的形式出现;三是创新所指向的管理领域。
但是,题无定式,我们研究的是一般规律。
有的题目是两部分,有的没有企业特征,有的没有写创新机理或目标。
创新所指向的管理是一定要写明的。
3、如:大型电网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4、民营企业以科学财富观引领的社会责任管理;5、大型铝冶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管理;6、(2)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揭示该创新成果的核心容和特色,高度概括创新成果的主题思想。
题目的落脚点一定要落在所要创新的管理上。
当然,不一定离不开“管理”二字。
如:中小民营企业适应快速反展的系统再造;大型国有独资钢铁公司董事会建设。
7、(3)选小题目,做大文章。
切忌选大题目做小文章。
8、4、写好前言,把企业的基本情况交代清楚9、创新成果主报告之所以要写前言,是因为创新成果具有借鉴推广价值,写出来之后,不仅本企业要看,还要提供给其他企业看。
而且还要提交审定委员会进行审定,专家需要了解创新主体企业的基本情况。
这样就需要把企业的基本情况交代清楚。
10、前言部分应包括以下容:11、(1)企业名称、企业资本的所有制性质、资产规模、企业的基本历史沿革;12、(2)企业的主营业务或主营产品,生产或销售规模及其在国际、国同行业所处的地位或排名;13、(3)品牌及其他无形资产的情况;(4)人员的基本情况。
总之,是把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审定专家,介绍给外界。
5、关于背景的写法背景是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创新。
要交代清楚企业创新的初衷或动机,换言之,企业是针对什么问题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促使企业必须实施这样的创新。
写好背景要注意以下几点:(1)背景的描述或挖掘要紧扣题目,不要脱离题目去写背景,否则会出现题目和背景逻辑上的扭曲。
(2)背景是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或所最求的目标和上级的工作部署进行归纳的,要有一定的深度,否则会限制“做法”的归纳和挖掘。
(3)背景部分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就一般情况而言有以下表达方式可借鉴:………的需要;………的要求………的必然选择;………的必然要求。
总之,是对该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挖掘与阐述。
上述表达方式仅是常见的,但不是绝对的。
执笔人完全可以根据文章的要求写出合乎逻辑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表达方式。
6、关于“做法”的写法成果主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做法”,它要占主报告总篇幅的70%。
它要回答成果“是什么”的问题。
“做法”要讲清楚我们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怎样的创新,即: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
写好做法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必须进行深度的、系统的挖掘、归纳、梳理才能写好。
怎么写好做法?结合多年的体会,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1)紧扣主题,呼应背景,做法的容要保持与主题、背景逻辑上的一致性。
(2)抓住创新点去归纳做法。
创新点从哪儿入手去切入呢?我们在前面讲什么是管理创新的时候,曾经讲过,管理创新是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及理论,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从企业实际出发,在管理理念、组织与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所进行的成果探索。
那么,理念、组织、指挥、制度、措施、流程、方式、方法、手段等就是切入点。
(3)注重创新点的体系性归纳。
任何一项管理创新它所涉及的创新点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体系。
是一系列管理要素的集合。
我们在归纳做法时务必把这些“点”、这些“要素”都要归纳进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7、关于“效果”的写法“效果”就是管理创新所取得的结果,它是通过创新对“背景”所提出的创新的必要性、必然性、紧迫性的回应。
因此,效果部分可以从背景部分的对应上进行归纳。
效果应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有的还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
效果部分的写作应简洁扼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描述,篇幅不宜过长。
一般来说,效果不仅有经济指标的提高,还有管理水平的提升,甚至竞争力的增强;不仅有企业现实的效果,还有企业在某一方面发展能力的增强;不仅有直接的效果,还有间接的效果,如节能减排取得的环境效果。
总之,评价一项创新的效果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要进行实事、恰如其分的评价。
8、关于“涵”的写法涵排在背景之后,为什么最后来说涵呢?原因有两点:一是涵比较难写,二是涵是背景、做法、效果三部分的高度概括。
最后说涵有利于把它说的更清楚。
一般涵的写法是:创新主体在什么形势下,为了达到什么目的,通过哪些创新而取得了既定的效果。
语言准确、简洁、高度概括是它的特点。
篇幅一般不长二、三百字而已,再多不过五百字左右。
当然,文章的写法要服务于主题的要求,无论怎么写,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9、善于用统计、财务等数据说明问题既然我们做的是管理创新成果,管理的味道就要很浓。
这种浓厚的管理味道不仅表现在题目上、容结构上、语言风格上,还有善于运用统计、财务等数据来说明问题。
用数据说明问题,不仅使文章增色不少,而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震撼力。
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有很丰富的统计数据,我们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数据来说明问题。
有不少企业的同志在写这类文章时,不善于运用数据,而是罗列许多词汇,不仅使文章冗笔较多,而且缺乏说服力。
除了数据之外,各种图表也是我们常用的工具。
如流程框图,组织结构图、饼图、柱状图等等。
10、文体要写的规文体的规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一级小标题的写作上。
背景、涵、做法、效果这四个一级小标题都要把大题目完整的抄录下来。
如:大型钢铁企业高级技术人才自主培养与管理的实施背景,以此类推。
11、对一篇典型文章的分析下面结合钢管公司的一篇创新成果主报告做一简要分析,以增加大家的直观感觉。
题目:《以打造世界级钢管基地为目标的持续技术创新管理》背景:(1)用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产品品种和规格供给不足;(2)与世界钢管企业强手相比,在规模和技术上存在较大差距;(3)现行管理体制不适应持续技术创新的需要。
(是用找差距的思路归纳的背景)涵:持续技术创新管理的涵:以可持续的技术创新管理为理念,以可持续的自主创新规划为指导,通过构建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和完善持续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缔造创新型人才队伍,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创新风险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始终保持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和市场中的强势地位,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建成世界级钢管基地的目标。
(不到200字,基本是按上述提示的思路写出了涵)做法:(1)树立持续技术创新管理理念;(2)制定并实施持续技术创新规划;(3)完善持续技术创新组织体系;(4)打造企业人才谷地,建立创新型梯队;(5)完善技术创新机制,规避技术创新风险;(6)多渠道获取科技研发信息,提高技术创新效率;(7)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
(归纳了七条大的做法,涉及理念、机制、规划、组织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信息与效率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是诸多创新点的集合,是一个技术创新的管理体系)效果:(1)科技研发能力快速提高;(2)经济效益快速增长;(3)能源消耗综合指数位居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前列;(4)奠定了世界级钢管基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