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起源和演变2011040910326 英语3班封怡帆内容摘要:语言是离不开语言是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变化对语言的变异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细致复杂,向社会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的不断丰富,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语言的起源1、18世纪以前——语言神授说自远古以来,人类就一直为这个问题所困惑。
初民社会普遍相信,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是某种神力的创造,所以人的语言理所当然地被看作这一神力的恩赐。
在西方,典型的语言神授说见于《圣经》,并且由于《圣经》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成为从宗教到学术各界的正统说法。
直到17、18世纪,语言神授说仍主导着大多数学者的思维。
2、18世纪——语言起源的科学探讨的开始同时,一些有头脑的学者开始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其中最有名的三位是:孔狄亚克(E. B. de Condillac 1714-1780),卢梭(J. J. Rousseau 1712-1778),赫尔德(J. G. von Herder 1744-1803)。
孔狄亚克在《人类知识起源论》(1746)中探讨了语言起源问题;卢梭在1754年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论及同一问题,后来又专门写了一本《论语言的起源》,在他逝世四年后问世。
18世纪中叶以后,语言起源问题已成为欧洲学界关注的焦点,许许多多学者加入了辩论的行列。
1769年,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甚至决定设立专奖,以征求有关语言起源问题的最佳解答。
来自欧洲各国的数十位学者参加了这场竞争。
一年后,最终有三十篇论作呈交科学院。
在这些用德文、法文、拉丁文等写成的作品中,有六篇受到评审人士称赞,还有一些被认为写得不错,但是获得科学院奖并由科学院指定出版的只有一篇,那就是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
3、19世纪——“一项不体面的活动”(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使得人们对语言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对具体语言的特点及语言亲属关系的关注上。
(2)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起源的不可论证性,所以,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规定,不接受任何关于语言起源的论文,并于1901年再次重申了这个观点。
4、20世纪以后——新的探索从30年代到现在,有一批动物学家潜心研究人类近亲黑猩猩的语言能力,发现黑猩猩不仅可以用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简单的交际,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交流信息。
经过训练的黑猩猩,可以利用手指语或符号学习一些词汇,甚至可以创造一些新鲜的用法。
比如一只叫沃秀的受过9年训练的黑猩猩,见到一只鸭子,会自动把它命名为“水鸟”。
在此之前,沃秀曾学过“水”、“鸟”这两个词。
这说明像黑猩猩这样的猿类动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展出极为简单的语言能力。
但是这只对动物的习得语言能力作出分析,而无法回答动物是如何创造语言的。
一些考古学家通过测量古人类化石的脑容量来判断思维发展的水平,从而推断语言起源的相对年代。
研究发现,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脑容量已和现代人差不多,可能已经具有了产生语言所需的思维水平。
美国科学家利伯曼曾经利用计算机模拟属于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的发音系统,认为尼安德特人还无法清晰地发出[a]、[i]、[u]这三个最基本的元音。
语言类型学家的研究表明,•这些元音是有声语言不可能没有的,据此可以推测,尼安德特人还不可能掌握有声语言。
晚期智人的发音器官有了较大的改善,有可能发出较为清晰的声音。
新的认识:有声语言产生在距今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也就是晚期智人时期。
人类语言由动物似的叫唤声进化而来,是依据现代科学提供的新资料做出的关于语言起源问题的新构想,而不完全是主观拟测。
二、关于语言起源的解说1摹声论。
即“汪汪说”(bow-wow theory)或“叮咚说”(ding-dong theory)。
这种理论认为我们所加于事物,尤其是动物的名称,多半是由于摹拟这事物或动物的声音而来的,如模仿狗叫而有bow-wow这个词,模仿猫叫有了“猫”这个词。
听到泉水声,听到器物敲击声,而创造了ding-dong之类的词语。
2感叹论。
即“呸呸说”(pooh-pooh theory)。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起源于情感激发的自然喊叫,如对某人某物不高兴甚至讨厌时就会发出poop-pooh(呸!呸!)之类的声音。
法国启蒙运动的哲学家继承了古希腊伊壁鸠鲁的语言起源于感情冲动的叫唤的观点,试图从人的感情表露来说明语言的起源。
卢梭主张:热情引起最初的声音,最初的语言是充溢着热情的歌唱的语言。
3劳动叫喊论。
即“咳哟说”(yo-he-ho theory)。
19世纪70年代诺瓦雷(L.Noire)提出劳动叫喊论(labour shout theory),主张从原始人类在生活劳动中伴随发生的劳动号子来说明语言的起源。
例如在抬重物时为了谐调步伐而喊“咳哟咳哟”或yo-he-ho,这种声音反复多次,就成了词语。
英语的heave(拉)或haul(拽)就是这样产生的。
上述各种理论都有一定道理,因为各种语言里都有一些摹声词和感叹词等,但任何语言里这类词占的比例都很小,绝大多数词的起源都是无法用这类理论来解释的。
4、社会契约说:语言起源于人们的彼此约定。
这种观点注意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但无法解释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彼此约定的。
5、手势说:以苏格拉底、法国的孔狄亚克、伏尔泰、前苏联的马尔为代表在人类使用有声语言之前曾经历过-个手势语言的阶段,这种观点无法解释手势语言是如何发展为有声语言的。
6、斯关于语言起源的观点: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中一起产生。
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社会需要;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条件。
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
应该说恩格斯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全面了。
二、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从严格意义上说,发展和演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演变只是一个单纯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
现代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前进,而人是社会的主体。
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做事方法和知识范围,而作为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1、语言发展的原因(1)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4)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5)从根本上讲,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一种语言中的每一项具体演变和发展都有其直接的社会根源。
有些语言的演变现象要从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去寻找原因。
2、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1.渐变性是指语言的发展不像火山爆发、暴力革命那样的突变,而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所以这就需要语言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同时,日益增长的交际又需要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不断变化。
2.不平衡性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
这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
第二,同一系统中的某个语言现象发展也不平衡。
第三,语言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
三、语言的演变语言的演变在语音、语法和语义等语言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缓慢的进行着。
1、语言的演变(1)方言和亲属语言方言和亲属语言的不平衡使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着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从中间就可以看出语音发展的过程,如汉语中的一种尖音现象和团音现象。
(2)记录了语音的文字文字是记录语音的书写符号,特别是拼音文字,是以语音形式记录的文字,文字相对具有保守性,语音起了变化,往往文字还是老样子。
(3)汉字是以语素为单位记录文字的(4)从古代的介词中可以看出语音的变化2、语法的演变(1)组合规律的发展组合规律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汉语词序从古到今的改变主要有:a.宾语前改为宾语后置,b.偏正结构由“正偏”改为“偏正”,c.主从复合句必须从句在前,主句在后。
(2)聚合规律的发展汉语聚合规则从古到今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清楚,特别是历史发展中出现的特别量词。
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
(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推作用是指语法中又整齐划一的趋势,如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来是swollen,属不规则动词。
但由于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swell的过去分词为swelled。
3、语义的演变语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语义发生了变化。
引起语义演变的的原因有三方面:(1)现实现象的变化。
(2)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3)一个词的意义的变化引起和他有联系的词的意义的变化。
词义演变的结果可以分三类:(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总之,语言的演变十分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细致复杂,向社会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的不断丰富,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1]J. G. 赫尔德著,姚小平译。
(1772)论语言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21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