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为我国资源调配工程部分线路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属于我国A.南水北调B.西电东送C.西气东输D.北煤南运2.图中的资源调配可以A.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B.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C.减轻中部地区土地盐碱化状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答案】3.B4.B【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该线路是从川渝一带调配能源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资源调配工程中的西电东送,选B。
4.图中的资源调配属于西电东送中线工程,该线路的目的地是长江三角洲,该线路主要输送的是水电,是清洁能源,可以改善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稳步发展;线路通过管道运输,对中部地区土地盐碱化状况意义不大;线路属于能源输送工程,不能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意义: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效应: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对环境的影响: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2.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20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5年哈尼梯田部分地区开始试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将养鱼、种稻、养鸭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下列甲图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图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梯田多位于山地阳坡,乙图中景观图片的拍摄地点最可能位于()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2.农民改用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的直接目的是()A.节省劳动力B.提高经济收入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土壤质量3.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起步较晚,反映该农业生产模式()A.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B.不具有在当地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受当地传统生产习惯的影响【答案】1.C2.B3.D【解析】【分析】1.梯田多位于山地的阳坡,在甲图中①点位于阴坡,A项错误。
②点位于山顶,B项错误。
③点位于山地阳坡,C项正确。
④点位于山谷,D项错误。
故选C。
2.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增加了劳动力,A项错误。
这种模式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不是直接目的,CD项错误。
这种模式生产出的产品种类多,人们的经济效益提高了,B 项正确。
故选B。
3.当地生产方式一直比较落后,人们习惯传统生产方式,D项正确。
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B项错误。
这种模式使农业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与现代农业相符,C项错误。
当地是季风气候降水量大,纬度低热量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模式,A项错误。
故选D。
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煤改气”是指使用天然气替代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产生较多污染排放的燃煤。
2013年9月,京津冀地区的“煤改气”工程开始实施,预计2020年京津冀三省(市)城市燃气“煤改气”替代量为15亿立方米,工业燃料替代量为125亿立方米,发电替代量为60亿立方米。
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17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
2017年冬天到2018年春天,北方多地出现“气荒”问题。
2018年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委记者会上,回应了去年取暖季以来广受关注的“气荒”问题。
“气荒”已经有惊无险度过,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天然气长期稳定供应机制,并从产、供、储、销等方面落实各方职责。
简述“煤改气”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环境的有利影响和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的措施。
【答案】影响: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污染;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减轻雾霾;减少煤炭堆放占用的土地资源;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随雨水下渗对地下水的污染。
措施:加大天然气开采量,加快建设多元化供气体系,提高城市天然气储备能力。
【解析】天然气是清洁能源,“煤改气”工程的影响主要是减少大气、水、土壤污染。
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污染。
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减轻雾霾。
减少煤炭堆放占用的土地资源,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随雨水下渗对地下水的污染。
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的措施,主要从开采、多元化供应、储备等方面考虑。
加大天然气开采量,加快建设多元化供气体系,提高城市天然气储备能力。
4.近年来,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站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等活动,收益显著。
下图为某地城市郊区大棚草莓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B.农业布局日趋集中C.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D.市场定位更加精准2.互联网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A.自然因素B.劳动力C.地租D.科技3.与平面大棚相比,立体大棚的突出优势是A.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B.改善了光照条件C.降低了劳动力成本D.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答案】1.D2.D3.D【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互联网+农业”可以极大的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规模扩大,A错误;“互联网+农业”将促使农业布局更趋向分散,B错误;“互联网+农业”主要影响农业的生产和销售,对机械化水平影响不大,C错误;农民通过网络获得市场信息,开展网络销售,使得市场定位更加精准,D正确。
故选D。
2.由材料“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同时“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可知,“互联网+农业”时代,农业生产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因此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科技,D正确;自然因素、劳动力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在“互联网+农业”时代有所下降,AB错误;地租受“互联网+农业”影响变化不大,C错误。
故本题选择D。
故选D。
3.相比于平面大棚,立体大棚对于空间的利用更加充分,可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D项正确。
水资源、光照的利用率可能提高,这不是凸出优势;劳动力成本可能上升,ABC错误。
故选D。
5.兰新高铁的部分路段有“地上隧道”。
“地上隧道”主要是防止强风吹翻列车。
其一侧有许多圆形小洞。
“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特征。
下图为兰新高铁示意图及“地上隧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高铁站核心区城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A.工业B.园艺C.商业D.物流2.下列关于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上隧道”上的圆形小洞的结构便于通风和采光B.“地上隧道“上的圆形小洞的朝向应避开东南方向C.“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干旱D.“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强风【答案】1.C2.A【解析】【分析】1.目前高铁的功能是客运,高铁站核心区域人流量大,交通便利,对外辐射能力强,最适宜布局需要接近消费人群的商业活动,C正确。
故选C。
2.结合题中信息,“地上隧道”主要是防止强风吹翻列车,圆形小洞可以起到通风和采光的作用,A正确;该路段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为西北风,风力大,多风沙,圆形小洞的朝向应避开西北,B错误;该路段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采用双层结构可以防寒保温,C、D错误。
故选A。
6.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自然带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和乙地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大气环流2.热带荒漠带在内陆地区向北扩展,其主要原因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范围扩大B.水热组合状况均一C.深居大陆中心地带D.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内陆3.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反映该地区地形特点是A.以地势低平的平原为主B.以起伏平缓的地形为主C.地形多样,地势起伏较大D.地形单一,风积地貌广布【答案】1.B2.D3.B【解析】【分析】1.甲、乙两地纬度相当,A错。
但甲地为热带雨林带,乙地为热带草原带,两者的差异为降水差异:甲地距海近,降水丰富,乙地距海较远,降水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不同,影响了水分的差异,导致出现了不同的气候,影响了自然带的分布,B对。
从图中所给信息无法判断出甲乙两地的地形地势差别,C错。
甲地和乙地大气环流的不同也是由于受到海陆位置的影响,D错。
故选B。
2.热带荒漠带在内陆地区向北扩展,在西部沿岸地区向南退缩,就纬度而言,沿海与内陆都在西风带影响下,但因西部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的存在,阻挡西风深入内陆,所以内陆地区降水少,仍为热带荒漠带,D对。
副热带高气压带范围并没有扩大,A错。
水热组合状况均一没有标明是何种水热组合,也有可能并非热带沙漠气候的水热组合,且具体也正是受到地形的影响才会导致水热组合单一(并非主要原因),B 错。
热带荒漠带也并非离海较远,C错。
故选D。
3.图示自然带基本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纬度地带性差异显著,说明图示地区以比较平坦的地形为主,地形对自然带分布的干扰较少,B对,C错。
非洲是高原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A错。
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湿润地区,并非风积地貌为主,是以流水作用为主的,D错。
故选B。
7.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是著名的“香蕉之乡”,特别是达沃地区出产的香蕉,口味非常好。
2018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菲律宾香蕉最大出口对象国,该年日本人口增长率为-0.12%。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菲律宾达沃地区香蕉品质较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降水丰富B.地形平坦C.土壤肥沃D.温差较大2.近年来,中国逐渐取代日本成为菲律寅香蕉最大出口对象国的原因主要是①中国人民购买力增强②日本香蕉种植面积扩大③日本家庭规模缩小④中国香蕉种植面积缩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C2.B【解析】【分析】1.影响作物品质一般从光照条件,昼夜温差条件,土壤条件,病虫害少,绿色环保等方面考虑。
该地区确实降水丰富,地形平坦,但这不是影响作物品质的主要因素。
A、B错误。
达沃周边有阿波火山等很多火山,土壤非常肥沃,出产的水果口感较好,C正确。
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温差小,D错误,所以该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