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原码、反码、补码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原码、反码、补码
反码由原码转变而来,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位取反(即0、1互换)
练习二:求反码
(-1001110)2(+37)10(-61)10
3.补码
补码也是相对原码而言的,求补码是有反码演变而来,求补码的方法也分两种情况。
(1)正数
补码=反码=原码
(2)负数
补码=反码+1
练习三:求补码
(-1001110)2(+37)10(-61)10
(3)假如符号位和二进制数组成达不到8位,我们将在中间加0,补足八位。
那+35的原码是多少?(讲解)[+35]原码=00100011
练习一:求原码
(-1001110)2(+37)10(-61)10
2.反码
反码是相对原码而言的,求反码,首先要知道原码,求原码的方法要分为两种情况。
(1)正数
反码=原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负数
A.74 B.-74 C.0 D.-10
思考讨论:
1.八位机器码的原码、反码、补码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2.+0和-0的原码、反码、补码是否都是一样?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器数的概念,以及原码、反码、补码的求法。请同学们回去以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如有疑问请在课后及时与我交流。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师生互动
再次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引出新课内容
学生思考
其中的符号“—”该怎么表示?
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学生完成情况反馈
学生练习,加深印象
学生完成情况反馈
分组讨论
课题名称
原码、反码和补码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12计算机单招
2014-3-22
课题序号
9
授课课时
第17到18
授课形式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使用教具
黑板、投影仪、电脑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真值,机器数的概念
掌握用真值求出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方法
掌握原码、反码和补码的互相转换,及其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相应的机器数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1.原码
2.反码
3.补码
三、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问题1:什么叫数制?常用的数制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十进制(+35,-35),二进制(-1110110),十六进制(+1D2CH)等这些用来代表实际数值的数我们统称为真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求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真值与机器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需要求出原码、反码和补码
更新、补
充、删减
内容
课外作业
1.P19原码、补码、反码
2.P24习题(3,4,5)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思考讨论:
为什么不是1100011而是10100011?
因为机器数是八位二进制数组成,我们求出来的不满八位,则我们需要在中间补足8位,才能形成一个机器数。我们刚刚求出来的机器数10100011就是(-35)的原码。[-35]原码=10100011
原码的求法:
(1)将数值部分转为二进制;
(2)用”0”代替符号”+”;用”1”代替符号”-”,并且将符号位放在最高位;
【讲授新课】
1.原码
因为计算机中用二进制数表示,所以不是二进制的数必须先转化为二进制数。比如十进制数(-35),我们先要将数值35转为二进制数100011,,而其中的符号”+”、”-”该怎么来表示呢?
我们知道在计算机中只有”0”和”1”能被计算机所识别,因此我们定义用”0”代表符号”+”;用”1”代表符号”-”。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35)的机器数是:10100011
【随堂练习】
1、十进制数-127转化成8位补码,正确的是(B)
A.10000000 B.10000001 C.01111111 D.11111111
2、十进制数-36转化成8位补码,正确的是(D)
A.10100100 B.10100101 C.11011011 D.11011100
3、求8位补码10110110所表示的十进制数是多少(B)
问题2:以上讲的这些进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会使用到,那么我们知道计算机当中数值是怎么来表示的呢?
计算机中都用二进制数来表示数据,计算机中处理数据及运算都是采用二进制。我们把在计算机中表示的数定义为机器数,并且我们人为的规定了机器数一般用8位二进制数来表示。(即一个机器数为一个字节)。我们还可以将机器数分为:原码、反码、补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