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06A报告编号:水资源绍兴县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院究研口河利水省江浙二〇○八年七月目录第1章项目概况 (3)项目由来 ................................................................. 31.1建设项目情况1.2 . (3)工程内容章 (52)第工程主要内容 ............................................................. 52.1周围环境概况 .................................................. 9第3章周边环境状况 ............................................................. 3.19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3.2 (9)保护目标 ................................................................. 93.3环境影响分析主要结论第 ......................................... 章114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 4.111水土保持影响分析结论 4.2 (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4.3 (12)底泥处置影响分析结论 .................................................... 4.41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 13 4.5污染防治对策及经济技术论证 .5第章 (14)污染防治对策 5.1 (14)环保投资分析5.2 (15)公众参与6第章 (16)公众参与6.1 (16)公示 6.2 (16)环评总结论7第章 (17)第1章项目概况项目由来1.1为提高绍兴平原整体排涝能力、完善平原河道配水系统、改善平原整体水环境,根据《绍兴县河道总体规划》,绍兴县河道总体框架为“三纵六横”和“两溪”,而东小江及滨海大河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东西向排涝骨干河道。
东小江及滨海大河整治工程被《绍兴县河道总体规划》列入近期实施工程,随着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和“绍兴县清水河道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适时实施对东小江及滨海大河的整治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同时,根据《绍兴县河道总体规划》,在绍兴北部围垦区钱塘江海塘堤线建排涝闸,水闸功能以排涝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
拟建滨海闸位于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北侧,曹娥江大闸西侧3.7km,其闸址处海塘堤线按照省政府批准的《钱塘江尖山河段整治规划》规定的钱塘江南岸规划堤线(即永久性海塘)位置,闸址处海塘堤线今后将保持稳定,不再向外围垦。
工程建成后,滨海闸和海塘堤防将发挥防洪挡潮功能,保护绍兴平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工程主要内容有:1、河道工程:通过拓浚、护岸等工程措施,对东小江及滨海大河进行综合整治,起点为钱清镇西小江,终点为海涂九七丘一期北堤,全长约51.30km;2、水闸工程:新建滨海排涝闸、节制闸各一座,建设两闸之间连接河道约1.70km;3、桥梁及节制闸改建工程:根据河道整治防洪排涝标准,对河道上相关阻水桥梁及建筑物进行拆建或改建,主要包括拆建或改建桥梁36座,拆除节制闸5座等。
总投资约75198万元。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本建设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保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受绍兴县河道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委托,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和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接受委托后,项目组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赴现场进行踏勘及社会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并征求有关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2007年4月24日,本环评报告专家审查会在杭州召开,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完成了本环评报批稿。
1.2 建设项目情况1.2.1 项目名称及性质绍兴县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项目性质属整治。
·3·.1.2.2 工程任务、目的和规划要求绍兴县河道防洪排涝整治一期工程主要包括东小江—滨海大河的整治和滨海闸的建设。
本工程任务是增强骨干河道防洪排涝能力,优化绍兴平原整体防洪排涝格局,形成绍兴平原排涝快速通道,是绍兴县河道防洪排涝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工程建设后,配套平原其他规划整治工程的实施,使绍兴平原河网治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标准。
保护范围涉及整个绍兴平原流域,流域内受益总人口约240万人,直接保护面积近2,保护农田150万亩,保护人口近60万人,国民生产总值近1000km300亿元。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绍兴县城市总体规划》、《绍兴县河道总体规划》以及《钱塘江流域防洪规划》等有关规范、规划,确定绍兴平原防洪排涝标准。
(1)防洪标准:河道整治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闸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
(2)治涝目标:农村地区平原河网治涝标准为20年一遇最大三日雨量四日排至作物耐淹水位,绍兴县城区及建制镇城区治涝标准为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受淹。
1.2.3 工程主要内容1、河道工程:通过拓浚、护岸等工程措施,对东小江及滨海大河进行综合整治,起点为钱清镇西小江,终点为海涂九七丘一期北堤,全长约51.30km;2、水闸工程:新建滨海排涝闸、节制闸各一座,新挖建设两闸之间连接河道约1.70km;3、桥梁及节制闸改建工程:根据河道整治防洪排涝标准,对河道上相关阻水桥梁及建筑物进行拆建或改建,主要包括拆建或改建桥梁36座,拆除节制闸5座等。
1.2.4 项目总投资本工程静态总投资约75198万元,其中工程部分41335万元,征地及环境部分33863万元。
1.2.5 总平面布置本工程建设项目主要由河道工程、水闸工程、桥梁及节制闸改建工程及管理设施工程组成。
·4·.第2章工程内容工程主要内容2.1表2-1工程主要内容1961~2006P=5%P=2%5年一2年一1年一102年一2年一遇洪水·5·.洪水频110ha8.复式梯形断-20-1、钢筋砼平梁胸墙砂质粉振冲及砼沉底流式·6·.4、节制闸双屝胸墙砂质粉振冲及砼板底流预应力砼闸液压平面钢闸卷扬平面钢闸卷扬/10 10 ·7·.分期围一次围堰断土围0.2km100%·8·.第3章周围环境概况周边环境状况3.1绍兴县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主要整治对象为东小江及滨海大河,位于绍兴县地域北部,河道途经钱清镇、华舍街道、安昌镇、齐贤镇、马鞍镇和滨海工业区等,全长51.30km。
3.2 周边环境质量现状3.2.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本工程周围空气环境中各项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空气环境良好。
3.2.2 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工程拟建址周围水环境质量均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主要受周边农业面源等污染影响,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差。
3.2.3 声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测量结果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值对比,各测点的声环境是达标的。
项目拟建址声环境质量尚可。
3.3 保护目标本项目保护目标详见表3-1。
表3-1保护对象基本情况·9·.10 华舍大西庄沿河、村庄位于河道西南侧·10·.第4章环境影响分析主要结论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4.1水文情势4.1.1本工程实施后,对滨海大河采取了疏浚、拓宽、护岸等综合整治措施,新建节制闸、排涝闸等控制性建筑物,对阻水桥梁采取拆建或改建措施,优化了原有河道断面形式与结构,提高了河道的蓄水能力和防洪排涝能力,形成绍兴县平原河道排涝快速通道。
汛期,本工程建成后,能更快输排平原洪涝水量,抑制平原洪水位抬高,减少平原高水位历时,增强绍兴平原的总体排洪抗涝能力。
可研报告将绍兴平原河网和曹娥江下游段联合概化进行了行洪模拟计算。
根据水利计算,绍兴平原发生20年一遇洪水,平原4天末水位、5天末水位较建闸前,分别降低2~4cm、4~5cm。
滨海闸20年一遇设计流量33。
可见滨海闸枢纽配合平原骨干河——万m 滨海大/s,5天外排水量可达3372299m为河可充分发挥其排涝快速通道的功能,更快输排平原洪涝水量,抑制平原洪水位抬高,缩短平原高水位历时,增加绍兴平原的总体排洪抗涝能力。
非汛期,通过开启滨海闸,置换平原河网水体,多途径、大范围的对绍兴平原河网实施有效配水,减少了绍兴平原通过曹娥江闸上水库向钱塘江的排水量。
同时根据平原河道节制要求,闸上河道设置了节制水闸一座,可避免工程建设对绍兴河网水位造成影响。
4.1.2 水环境质量影响本工程主体没有污水排放。
施工期河道开挖、底泥清淤、围堰、驳坎等作业都可使河水混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机修油污水的任意排放可影响水质。
应采取措施,减缓影响。
运营期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周围水环境无不良影响。
4.2 水土保持影响分析结论2,损坏水土保持万m1)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共计295.87(2。
19.70万m设施面积(2)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面积共计527.49万2,其中,项目建设区包括工程永久占地、施工临时占地、不计征占地但产生扰动水域,m2;直接影响区包括管理带外侧2m区域、水下方弃渣场(废弃沟娄)沿河300.73共计万m2。
万2m,共计26.76m周边废弃水塘、水下方弃渣场200m()(3)工程施工区域内均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整个工程预测水土流·11·.失总量为151981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51026t。
(4)本方案对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实行分区防治。
河道整治工程防治区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和管理措施为主;滨海闸枢纽工程防治区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和管理措施为主;水下方弃渣场防治区以工程措施、临时防护措施和水土保持管理措施为主。
各项措施,对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工程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对重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有助于评价水土保持措施在控制新增水土流失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检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