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肌酶

心肌酶


(四) 开胸手术期间或手术后伴有 心肌梗塞酶学鉴别要点:
1. 非心脏开胸手术如肺切除、食道成形术 等,血清总CK极度升高,LDH升高,但 CKMB、LDH、LDH2不升高或只轻度升高。 2.心脏手术术后CK、CKMB、LDH、LDH1 均升高,持续时间短,不超过48小时,如 果上述酶持续升高或降至正常后又一次升 高,往往是诊断术后并发AMI的重要证据。 3. cTnI是最佳诊断指标。
(二) 肌钙蛋白I和T
Troponins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测定 血清肌钙蛋白 T 和I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两者具有很高的心肌特异性以及 AMI 发作后血出现长达一周的可测性。 较CKMB多出现5天肌钙蛋白是收缩蛋白 的一部分,由 T 、 I 、 C 三个亚基组成, 在肌凝和肌纤蛋白结合和松懈过程中发 挥不同生理作用,从而调节肌肉收缩和 松驰过程。
cTnI和cTnT用于治疗观察
肌球蛋白、CK-MB、cTnI和cTnT都已试图 用于观察溶栓治疗是否再通或者PTCA是否有效。
四、急性心肌梗塞血清学诊断
表4 AMI新分子指标动力学
名 称 血清出现(h) 峰值(h) 再灌峰值(h) 恢 复时间(h)
CKMB (总量) CKMB(亚单位) 肌红蛋白 cTnT cTnI
(一) 体育锻炼 尤其是中年以后锻炼伴胸痛者,比较剧 烈的体育运动,特别是没有运动习惯的人, 最初数次运动后血清 CK 升高, LDH 与 GOT 也可能升高。年龄在 27~63 岁一组 20 名马拉 松赛跑者,血清 CK 上升最高者超过正常值 40倍,LDH超过12倍。有时伴胸病,但并非 AMI。
诊断心肌损伤
对于临床和ECG已确定诊断的AMI病例, 生化指标(CKMB、cTnI、cTnT)起肯定心肌损 伤存在、观察病程的作用; 急诊室内胸痛病,不能肯定是否有心肌损 伤。肌球蛋白起早期诊断作用,cTnI和cTnT可 确定诊断; 多部位损伤、围手术期伴发的心肌损伤; 老年人或不典型心梗者,cTnI、cTnT更 有诊断意义; 胸痛或症状发作6小时以内,肌球蛋白阴 性可以排除急性心肌损伤,胸痛后12h(或就诊 8h)内,cTnI、cTnT可以排除AMI或心肌损伤。
肌红蛋白 起病后2h升高,12h达高峰; 24~48h恢复正常 faly acid-binding protein 脂肪酸结合蛋白 它 是脂肪酸转运的胞浆蛋白,在不同组织中有多种 同工酶存在。其特异性与血清肌红蛋白相似。 Glycogen phosphorylase B 是血中的糖元磷 酸化酶,心肌损伤后出现很早,有文献报告其特 异性高于肌球蛋白,尚待证实。

进入90年代,临床实践累积及临床化学家、 检验工作者发现,CKMB和LDH同工酶诊断 AMI和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受到挑战,某些横纹 肌损伤、神经肌肉疾病、肾功能不全、甚至马 拉松赛跑者血清中有CKMB出现,其时,出现 了新的更具特异性的血清分子指标,诊断AMI 和心肌损伤. 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是用途广泛的新颖 指标。在判断早期溶栓效果、早期诊断心肌损 伤方面也出现了血清糖元磷酸酶B的检测。
血清 LDH
血清 LDH 来自肝脏、心脏、横纹肌、肾脏、 胰、肺和红细胞。因此单纯血清LDH并不具备 诊断特异性。
判断AMI时LDH阳性标准为:
• 同 工 酶 LDH1 和 LDH2 升 高 伴 总 LDH 升 高 , 当 LDH1/LDH2>1 时,肯定诊断 AMI 或提示有心肌损 伤存在; • 胸痛发作后 36 小时, CK 、 CKMB 高峰已过或已恢 复正常,此时LDH异常升高持续一周后恢复至参照 值水平; • 同工酶 LDH1 与 LDH2 升高与 CK 或 CKMB 呈同样的 动态曲线。
(二) 血清心脏型CK同工酶 又称CKMB或CK2。
心肌是全身含CK第二丰富的组织,心脏是 CKMB最丰富的器官,Robert曾认为是唯一含 CKMB的脏器。通常心肌内CKMB含量是心肌总 CK的15-30%,其它脏器CKMB含量均低,不 构成血清CKMB的主要来源。目前应用心肌 CKMB单克隆抗体自动自动仪测定,更提高了敏 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血清CKMB升高对诊断 AMI和心肌损伤疾病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均在95%以上),
cTnI和cTnT作为治疗的指征
Lindahl 等观察 971 不稳定心绞痛 ( 以作性疼 痛在72 小时内持续 ) 病人,用低分子量 肝素
பைடு நூலகம்
治疗对 cTnI 和 cTnT 的影响。 CTnT 阳性病人治疗 后40天死亡率下降一半,cTnT阴性病人没有影响。 这表明强化性的或很大开支的溶栓治疗,只需要 在cTnI或cTnT阳性的病人中应用,他们大约占不 稳定心绞痛病人的 1/3 。也同样适用于 GPIIb/IIIa 治疗的病人。
鉴别要点:
1. 体育锻炼后血清CK上升但不表现出升高一降 低的时间曲线,且升高的CK及LDH通常在18小 时内达高峰。
2. 心脏型同工酶CKMB不升高或升高不超过CK 的3%。 3. LDH1、LDH2、不升高,或LDH1/LDH2 比值 小于0.8。 4. CtnI不会阳性。
(二) 心绞痛 尤其变异性心绞痛,心绞痛是心肌的短暂 缺血,氧需和氧供不平衡所致,通常不引起血 清酶升高,尤其CKMB无改变。在一些冠状动 脉有严重粥样变,发生小冠状分支阻塞病例, 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技术时间较长的胸痛,伴 有出汗,甚至面色发白,心电图有缺血改变, CK、LDH升高,CKMB也可轻度升高,此时 可以CKMB鉴别,要点如下:
CK 30.5±11.2 IU/L、 CKMB 4.8±6.8 IU/L、
LDH 227.7±63.9 U、 GOT 15.7±4.4 U。
血清CK阳性标准为:
(一)排除肌肉注射等因素后血清 CK 超过参照值上限(X+2SD); 在胸痛后4小时升高,16-24小时 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48 小时恢复 至参照值水平;
心肌损伤的新生化指标
(一) 早期快速诊断指标 1. myoglobin 肌 球 蛋 白 , 是 分 子 量
17.8kD 的低分子量蛋白,广泛存在于横 纹肌、心肌、心梗发作2小时内就可测到。 由于肾脏快速排泄,因此肾功能不全、 横纹肌损伤时也可出现于血清中。采用 免疫定量法或自动分析仪 10 分钟内可获 结果。结合 cTnI 或 cTnT, 是在胸痛后 2 - 6 小时内检测AMI的最佳选择。
4 2 2 2.4 2.4
24 10 12 38 16
16 ?
14 12
48-72 ? 24~48 10-20d 7-10d
1. 检测CKMB亚型MB2、MB3可以提高诊 断AMI、3小时内敏感性56%,6小时内96%。可 以尽早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入院。 2. 肌球蛋白,血清出现早WHO抵荐与ECG一起, 是早期判断AMI的最佳检测指标。 3.cTnI在3到4小时内诊断敏感性在64%比CKMB 高。37%的假阳性从不稳定心绞痛而来。 4.cTnI从胸痛6小时至一周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均达到100%。
表5 推荐选用指标及意义
CKMB(总量) 早期MI 部分有用 后期MI 无用 再灌 有用 UAP 有用 梗塞范围 有用 手术期间AMI 无用 伴横纹肌损伤MI 无用 cTnT 部分有用 有用 有用 部分有用 部分有用 有用 有用 cTnI 部分有用 有用
有用 有用
五、与心脏疾病有关的酶学鉴别诊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 心肌生化指标的选择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 ACS) 是由于动 脉亚样斑块破裂以及与血栓形成持续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可从早期无症状、不稳定心绞痛、非 Q波心梗,到广泛Q波急性心梗。鉴于ECG诊断 AMI的敏感性只有50%,由此,选用生化指标 就特别有意义。
1. 血清CK、LDH均可显著升高。因休克 时横纹肌、肝脏灌注不足,细胞受损引起 酶大量释放入血,故其升高持续时间长, 升高幅度大,CKMB、LDH、LDH2均极 度升高。 2. 非冠状动脉原因之心源性休克。血清 CKMB阴性或只轻度升高不超过总CK量 的3%。 3. cTnI和cTnI都极度升高。
cTnT,是 80 年代源于德国,保林曼公司 有市场供应,定量和定性两种,文献报告对 AMI 、 UAP 有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对于 判断 AMI 后早期溶栓效果有较好作用。但近 年来文献报告心肌 cTnT 于横纹肌有交叉反应, 肾衰时血清中往往出现阳性。也有文献自改 进方法以单克隆抗体检测特异性有提高。测 定血清 cTnT 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心肌损伤 指标。
血清心肌损伤 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一、 历
史 二、 传 统 三、 近 代 四、 鉴 别
沿 酶 发 诊
革 学 展 断

血清酶谱变化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 是近25年来诊断学方面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60年代起,CPK及其同工酶CKMM,CKMB, CKBB、LDH及其同工酶LDH1,LDH2,GOT 等逐渐广泛用于诊断AMI。 70年代末、80年代初,WHO及世界心脏病 协会颁布:阳性酶学变化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的三项依据(典型胸痛、特征型心电图、血清酶 学改变)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 GOT
血清GOT主要来自肝脏、心脏和横纹肌, 因此其单纯升高对AMI不具诊断特异 价值。
酶阳性依据:
胸痛发作后36小时升高持续到第五天或1周 降低; 同时伴CK升高者,CK/GOT比值在(2-9)左 右为AMI,如果比值为27(13-56),则视为肌肉 损伤或肌病。
小 结
血清酶谱诊断AMI的资料,以CKMB 最具特异性,诊断有效性最高可达96%。 见表。 进入90年代,传统酶谱已逐渐被新的 特异指标所替代。
传统血清酶学阳性变化标准
血清CK又称总CK,是由三种同工酶组成, 正常人绝大部分是CKMM,来自横纹肌;血清 CKMB微量或不超过总CK的3%,来自心肌或 横纹肌;通常CKBB量极微而不能测出,来自 脑或极小部分来自胃肠或子宫等脏器。因测定 方法不同,其正常值可有差异。国际通用之 30℃孵育酶反应法,其参照值是:
相关主题